雍正確實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君主,他手下的寵臣也很多,例如、年羹堯、隆科多、田文鏡、李衛、鄂爾泰、胤祥等。

年羹堯――卸磨殺驢,自縊而死。年羹堯對雍正而言可謂是「救火隊」、「頂樑柱」。康熙駕崩後,雍正繼位,但很多王爺不服氣,尤其是八爺和十四爺。若不是年羹堯這後勤主任在西北牢牢牽制著十四爺,估計雍正會被趕下台。不久,年羹堯出兵青海,三個月就搞定了策妄阿拉布坦,雍正由此樹立了威信,地位鞏固。但沒過兩年,雍正編網羅年羹堯92條罪狀,令他自縊而死!

隆科多――擁戴之功,被軟禁。隆科多和年羹堯是雍正皇帝的左膀右臂,若是沒有隆科多任北京九門提督這一職務(北京衛戍司令),就算借雍正五十個膽,他都不敢繼位,即使上台也是惶惶不可終日。1727年,早已對隆科多表示不滿的雍正爺下令將其捉拿歸案,囚禁宗人府,憂鬱而死。

田文鏡――政務執行者,晚年被冷落!高薪養廉、耗羨歸公、改土歸流、整頓吏治、治理河患等各項改革與政治工作,若是沒有田文鏡這位操盤手身體力行得話,估計沒有一件辦得好。可惜,到了晚年,雍正找借口說他上一年治理河南水災出現問題,民不聊生,需要反省反省!田文鏡沒辦法,只能辭職了事!

李衛――絕對的幸運兒!在科舉考試當官風氣盛行的大清王朝,通過捐獻做官,並一路升任直隸總督的李衛絕對是位超級的大牛人。李衛的工作和田文鏡差不多,都是雍正的操盤手,但李衛一直都得到雍正的信任,任憑風吹雨打,巋然不動!絕對的幸運兒!


清朝的皇帝其實挺有意思,每個上任的皇帝表面上父慈子孝,對老爹深切懷念,但是上任伊始都著急清理老爹留給自的物質和非物質遺產,一朝天子一朝臣,大約如此。

康熙上任除了鰲拜,滅了三番,把他老爹的班底清理了個乾乾淨淨,乾隆繼承雍正的衣缽後,對雍正的股肱之臣張廷玉的評價是:「對朕不如對父皇忠誠。」

所謂的雍正的四大寵臣其實也挺有意思,兩個下下場凄慘,兩個平安落地。

哪兩個凄慘的很有名,年羹堯和隆科多,在雍正登上皇帝位時,這兩人倍加榮寵,雍正恨不能把心肺都掏給這老兩位,但是其寵也忽其亡也速,兩人在五年時間裡先後失去了胤禛的崇信,迅速被清理。

1,年羹堯。

年羹堯其實不是雍正提拔起來的,他是正經的進士出身,不到三十歲就已經做到了四川巡撫的高位,巡撫已經是一方諸侯封疆大吏了。

在康熙朝,年羹堯屢立戰功,因為在邊關屢有戰功,到了康熙五十七年年羹堯已經被提拔為四川都督兼任四川巡撫,軍事民政一把抓,可謂大權在握。

三年後,年羹堯更被封為川陝總督,成為了可以和十四阿哥撫遠大將軍允禵一樣舉足輕重的軍事首領。

年羹堯還有一層身份,就是雍正的大舅哥。

和電視劇《雍正王朝》演的不同,雍正皇帝娶年妃是康熙指定的,在雍正還不是雍正的時候,兩人已經做了十餘年的夫妻,伉儷情深。

在雍正初登帝位的時候,他是放心把兵權交給自己的和自己不對付的十四弟呢,還是交給自己大舅哥更放心一些呢?

而後發生的羅卜藏丹津叛,雍正對戰鬥經驗豐富的年羹堯更是愈加依重,而年羹堯也不負眾望,用一年時間就平息了叛亂。

乾的,漂亮。

戰爭結束後,雍正和年羹堯有段蜜月期,雍正對年羹堯說:

不但朕心倚眷嘉獎,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也;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大約年羹堯自己把這話都當真了,他覺得自己是大清的柱石,時時處處以頂樑柱自居,驕傲情緒滿滿,總督巡撫見了他都得跪迎,蒙古王爺知道年大人到來時,得提前出城跪在路邊等候。

年羹堯真的狂的沒邊了,要瘋。

雍正知道了他的種種行為,由倚眷變成了憤恨。皇帝最怕大臣做大,更怕大臣做大了篡了自己的位子,尤其怕手握重兵的大臣。

年羹堯手握軍權,目中無人的態度太像一個權臣了,雍正焉能不恨。

有一次年羹堯給雍正寫摺子時寫錯了一個字,被雍正抓住把柄大做文章,說他自恃己功,顯露不敬之意。然後裁撤了一批年羹堯的推薦的親信官員,雍正三年12月年羹堯的妹妹敦肅皇貴妃去世,雍正就更無所顧忌了。

雍正曆數了年羹堯92項大罪,拿部問罪,雍正四年就賜年羹堯自盡。

2,隆科多

古代大臣擁立皇帝,如果總希望皇帝能記著自己的擁立之功,時時提點,那就真的 離死不遠了。

最好的做法是自己立刻忘了曾經擁立過皇帝這件小事,像韋小寶一樣大呼,萬歲您鳥生魚湯,您是天命所歸。

隆科多其實也是康熙的舊臣,康熙五十年就被封為步軍統領,這個官位全稱叫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還有一個名字更加如雷貫耳一些,九門提督。

九門提督衛戍京城安全,手握重兵,是諸王奪嫡必須爭取的一個重要助力。

胤禛很早就結交隆科多,喊他舅舅。

隆科多的妹妹是康熙的最後一人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康熙36歲時孝懿仁皇后去世,康熙再沒有過皇后。

佟佳氏沒有子嗣,自小把胤禛當親兒子養在身邊,直到她去世時,十一歲的胤禛才回到親生母親身邊,所以胤禛和佟佳氏的感情比和他親媽要好。

這也是胤禛喊隆科多舅舅的原因,不過更主要的原因是這位舅舅在九門提督這個崗位上經營十年了,對爭奪皇位來說太重要了。

而事實也是,九王奪嫡的最後時刻隆科帶兵入暢春園,讓胤禛順利成為雍正。正是因為外有年羹堯內有隆科多,牢牢掌握住了軍權,雍正才迅速坐穩了皇帝位。

事後隆科多曾經自誇自己當年為了幫助胤禛,進暢春園時都帶著匕首。還曾說過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時,之類的話。

擁立可以,擁立完皇帝到處說就不對了,還自比諸葛亮身負白帝城託孤的重任,你把雍正當什麼?阿斗?

處理完年羹堯,雍正開始對自己的這位舅舅下手了,曆數隆科多41項大罪,但是對隆科多他沒有賜死,只是圈禁起來判了無期,一年以後隆科多也死了。

所以隆科多獲罪沒有像電視劇里演的的隆科多幫助八爺逼宮,要雍正重開八王議政那麼複雜,雍正只是單純的鳥盡弓藏而已。

清史稿說:當其貴盛侈汰,隆科多恃元舅之親,受顧命之重;羹堯自代充昷為大將軍,師所向有功。方且憑藉權勢,無復顧忌,即於覆滅而不自怵。臣罔作威福,古聖所誡,可不謹歟!

大約這倆人死就死在罔作威福這四個字上了,如果倆人懂得低調點,也許死的沒有這麼難看。

3,田文鏡

田文鏡其實也算是康熙朝的舊臣,康熙二十二年就出任縣令。

田文鏡的出身不好,監生,大約官都是花錢買的,所以在康熙一朝他的為官之路走得並不順,一路磕磕61了還只是州縣一級的官員。。

雍正即位,田文鏡獲得重用,先後任山西布政使,河南巡撫總督。所以田文鏡對雍正感恩戴德,對雍正制定的政策執行的一絲不苟。

雍正三年,李紱調任直隸總督時,路經河南,看到田文鏡身任封疆,有意蹂踐讀書人,參了他一本。

後來兩人互相彈劾。

李紱和田文鏡不同,李紱自小就是學霸,所以他大約有點看不上田文鏡這位花錢進入官場的大人。

而幫李紱的也都是一幫進士榜眼之類的讀書人。

眾人圍攻田文鏡,大約讓雍正看到了當年九王奪嫡時,自己的形單影隻。

而且田文鏡是自己的腦殘粉,說什麼都要維護的。

所以對於參田文鏡的大臣,雍正殺了一批,把李紱關進監獄,甚至有兩次殺死刑犯時把他壓到刑場陪綁,劊子手把刀按到他脖子上問他:

此時知田文鏡好否?

李紱從容不迫的說:

臣雖死,不知田文鏡好處。

因為雍正實在找不到一點理由殺李紱,只能赦免他,讓他回家編書,直到乾隆時才再被啟用。

田文鏡這故事讓我們看到緊抱住老闆的大腿是多麼重要一件事情。

雍正十年田文鏡72歲去世,死的剛剛好。

如果他活到乾隆朝,下場未必很美妙,看看雍正寵臣張廷玉在錢隆朝的遭遇,可見一斑。

4、李衛

藉助電視劇《雍正王朝》《李衛當官》的熱映,原來名聲不顯的雍正李衛爆得大名。

和電視劇演的不同,李衛既不是雍親王府的奴才,也不是街頭小混混。

李衛和田文鏡有點像,他家是江南富戶,富了就想貴,於是家裡花錢給他捐了個員外郎的官。

這個官怎麼說呢,類似於協警,就是等待轉正的編外人員。

他乾的很好,康熙五十八就被升任戶部郎中一職。很可能李衛在戶部任職時才和胤禛熟識起來,成了雍正的心腹。

雍正皇帝即位後,封李衛為直隸驛傳道,類似於郵政局局長,李衛還沒有上任就被改任為雲南鹽驛道從三品,這依舊是個過度,一年後李衛被升為布政使,專管財政人事。

不過李衛的火箭之旅還沒有結束,雍正三年,他被任命為浙江巡撫,兩年後升任浙江總督。

雍正時期,清朝的鹽務混亂,私鹽泛濫,李衛擅長查處私鹽販賣,所以他長期兼任鹽運使的職務。在他的治理下,私鹽猖獗的販賣活動被遏制。

李衛還是綠林人物的剋星,江南多盜,這些盜賊其實都是一些類似天地會一樣反清復明的組織,李衛經過明察暗訪摸清了盜賊的底細,破獲其中最大的一夥,抓捕的盜賊中就有後世武俠小說中經常出場的江南大俠甘鳳池。

甘鳳池被抓,本來是必死的結局,但是不知道為何後來雍正竟然赦免了他。

清史稿中寫道:

浙江總督李衛捕治江寧顧雲如邪術不軌獄,株連百數十人,鳳池亦被逮,讞擬大辟。世宗於此獄從寬,未盡駢誅。或雲鳳池年八十餘,終於家。江湖間流傳其佚事多荒誕,著其可信者。

莫非真有呂四娘深夜進宮睡服雍正?

李衛在雍正朝做到了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高官,可謂備受榮寵,乾隆三年,李衛去世。

沒等乾隆討厭呢他已經病死了,乾隆給他的評價很高。

可謂死得其時。

==========================

文:薛白袍

歡迎點贊,歡迎討論,謝謝關注


自古以來,伴君如伴虎;雍正手下的四大寵臣中年羹堯、隆科多,結局較為凄慘,李衛、田文鏡,都安享晚年。

年羹堯:康熙三十九年中進士,步入官場。步入官場的年羹堯仕途平步青雲,不到三十歲就被康熙破格提拔為四川巡撫。雍正即位後對年羹堯更是倚重有加,讓年羹堯總攬了西部軍政大權;年羹堯在任期間迅速平定了青海叛亂。隨著權利的日益膨脹,年羹堯變得驕縱蠻橫,貪贓枉法,結黨營私。朝政大臣列舉了年羹堯92項大罪,雍正念及年羹堯戰功彪炳,於是開恩讓他在獄中自裁。

隆科多:康熙六十一年,康熙臨終前任命為顧命大臣,因擁立擁戴有功,受封為吏部尚書,並與大學士馬齊總理事務,雍正還常在公開場合稱其為舅舅,看見恩寵至極。自年羹堯被查處以後,隆科多也被牽連出來,在與沙俄談判即將成功之時,被查出貪污受賄,結黨營私,被雍正抄家。次年,六月,死於禁所。

田文鏡:康熙二十二年出仕,在康熙時期仕途平平。雍正即位後,田文鏡深得雍正賞識,不到幾年時間升任河南巡撫,因田文鏡為官正直廉明,雍正特授為河南山東總督。雍正十年,因病去世,雍正賜其葬在泰陵附近。

李衛: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自康熙五十六年捐資員外,踏上仕途。雍正即位後,平步青雲,不到十年時間,從五品員外郎的閑職,官居一品要員,擔任直隸總督,成為封疆大吏。乾隆三年,因病逝世,乾隆賜予祭葬。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違權,請及時告知。


歷史上雍正皇帝手下有年羹堯、隆科多、田文鏡、李衛四位寵臣,雖說他們是雍正皇帝的寵臣,但伴君如伴虎,更何況雍正皇帝是一個對自己兄弟都那麼狠的無情帝王。那麼,他們四個的結局又如何呢?

一、年羹堯不作不死,自己要作死,怨不得雍正皇帝無情了。雍正皇帝對年羹堯寵信有加,視他為左膀右臂,讓他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於一身。但是年羹堯這個人卻不懂得收斂,不僅貪斂財富,而且他還驕橫跋扈,結黨營私,這是雍正皇帝萬萬不能容忍的。於是,在雍正三年,雍正皇帝借故,小題大做,解除了年羹堯川陝總督職,命他交出撫遠大將軍印,調任杭州將軍。隨後,牆倒眾人推,官員們紛紛揭發其罪狀,給他定了29款大罪,雍正皇帝賜他獄中自盡,斬其子年富,諸子年十五以上皆戍極邊,親屬給披甲為奴,就這樣叱吒一時的年大將軍以身敗名裂、家破人亡而告終。

二、隆科多知道的太多,不是好事。隆科多可是九龍奪嫡的見證者,知道其中太多的秘密,更是對於雍正皇帝的繼位,有擁戴有功。在雍正繼位後,對他寵信有加,他成為了清朝被皇帝公開以「舅舅」相稱呼第一人,權傾一時。然而伴君如伴虎,一是他知道的太多,二是他與年羹堯結黨營私,再加上他還私藏皇家玉牒,雍正皇帝認為圖謀不軌。雍正五年,雍正給隆科多定了41條大罪,幽禁於暢春園。雍正六年6月,隆科多死於禁所。有人說他並非是病死的,而是被雍正皇帝毒死的。

三、田文鏡綁了大佬的大腿,結局還不錯呦!田文鏡不是科舉出身,而是以監生的身份被被授官職,從事了20多年的基層工作,在康熙皇帝去世的時候,61歲的田文鏡還是一個小吏而已。按理說他的仕途也就如此了,沒想到在雍正皇帝繼位後,他得到了重用,成為了雍正皇帝改革和整頓吏治的急先鋒,深得雍正皇帝寵信,對他多有包容。雍正十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田文鏡病死,享年七十二歲。

四、李衛又是一個傍大腿的,結局也不錯呦!李衛的官是花錢買來的,在九龍奪嫡的時候,站在了雍正這一邊。在雍正繼位後,李衛得到重用,他實幹,不畏權貴,成為雍正皇帝整頓吏治的急先鋒,平步青雲,做到了直隸總督。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1738年12月3日),李衛因病去世,終年51歲,乾隆皇帝命按總督例賜予祭葬,謚敏達。

總之,性格決定命運,雍正皇帝的四位寵臣年羹堯、隆科多、田文鏡、李衛,他們的不同性格和選擇,決定了他們不同的結局。伴君如伴虎,不論他們有多少功勞,他們也只是雍正皇帝一條聽話的狗,只要他們不聽話,就是死路一條。各位,你們說呢?


雍正帝真正欣賞的三人分別是鄂爾泰、田文鏡、李衛

雍正帝在李衛成功推行攤丁入畝的奏摺上批示:

「此籌是,覽而不嘉悅者,除非呆皇帝也。此時,天下督撫與朕心關切者,鄂爾泰、田文鏡、李衛三人耳。」

對於隆科多和年羹堯,他們二人是雍正帝得以順利即位的一內一外兩大保障:

隆科多的九門提督,加上他是康熙帝臨終前召見的顧命大臣,保障了京城安定、老八等人不能奪位,讓雍正帝順利即位。

年羹堯的川陝總督,可以制約大將軍王老十四。康熙帝死時,老十四奔喪時,大將軍王印就是由年羹堯管理。這就消除了老十四想要調遣西北兵馬的可能性——沒有大將軍印信,一兵一卒都無法調動。

即:隆科多壓制老八的奪位衝動;年羹堯壓制老十四擁兵自立的野心。一內一外,內外呼應,讓雍正帝順利即位和穩定局面。

因此隆科多、年羹堯、田文鏡、李衛四人是:

隆科多、年羹堯是輔立大臣,田文鏡、李衛才是寵臣。

四人的結局

隆科多:

一等侍衛出身,康熙帝外甥、雍正帝舅舅;

康熙50年為步軍統領,即九門提督;

康熙59年為理藩院尚書,仍為九門提督;

康熙61年是康熙遺命的顧命大臣;雍正帝即位即晉陞為總理事務大臣之一,襲一等公,為吏部尚書;

雍正元年,和年羹堯一起加為太保;

雍正二年,兼領理藩院事,和年羹堯一起被賜予雙眼花翎、四團龍補服、黃帶、紫轡。

雍正三年,被解除步軍統領(九門提督),被收回四團龍補服,不得用雙眼花翎,削去太保。

雍正四年,被罷免尚書職位

雍正五年,被奪爵、永遠禁錮,妻子免入辛者庫,兒子岳興阿奪官、玉柱發配黑龍江。

雍正六年六月,隆科多在禁閉處死去,雍正帝賜金治喪。

年羹堯

康熙三十九年進士;

康熙四十八年,晉陞四川巡撫;

康熙五十七年,特授為四川總督,兼管巡撫事;

康熙五十九年,被授予定西將軍印,但因無人可以替代年羹堯的四川總督職位而放棄;

康熙六十年,兼理川陝總督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去世、雍正帝 即位,大將軍老十四奔喪,年羹堯負責管理大將軍印;

雍正元年,授予二等阿達哈哈番世職,後加太保,將延信的撫遠大將軍授予年羹堯;

雍正二年,年羹堯平定青海;

雍正三年,雍正帝以怠玩昏憒,不可復任總督為由削去年羹堯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等職位,改為只有軍權而無治權的杭州將軍。後因年羹堯拒絕赴任、岳鍾琪田文鏡等彈劾而被下獄治罪,最後被賜在獄中自殺,父親年遐齡和哥哥年希堯奪官免罪,兒子年富被殺,其他兒子年滿15歲的全部發配邊疆充軍,幕客鄒魯、汪景奇被斬,二人親屬給披甲人為奴,靜一道人被處死。

田文鏡:

康熙二十二年,以監生任福建長樂縣丞,後遷陝西寧鄉知縣,再遷直隸易州知州,後任吏部員外郎,郎中,御史等;

康熙五十五年,被任命巡視長蘆鹽政,後升任內閣侍讀學士;

雍正元年,在年羹堯和陝西巡撫德音關於山西是否有災情上直接說出實情,被授予陝西布政使;

雍正二年,調河南布政使,不久升任河南巡撫;

雍正五年,升為河南總督,加兵部尚書;

雍正六年,晉陞為河南山東總督,這是雍正帝特別為田文鏡設置官職;後又兼任北河總督;

雍正九年,因為年老,上書以病要求退休,雍正帝讓田文鏡到京城養病再回任;

雍正十年,再次以病要求退休,雍正帝允許,不久病死。死後入賢良祠。


李衛

康熙五十六年,買官納捐為兵部員外郎;

康熙五十八年,升任戶部郎中;

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帝即位後,授直隸驛傳道,還沒有上任,改為雲南鹽驛道;

雍正二年,升任雲南布政使,仍管理鹽務;

雍正三年,升任浙江巡撫;

雍正四年,兼理兩浙鹽政,不久升任浙江總督,管理巡撫事

雍正六年,開始治理浙江盜賊;

雍正十年,被任命為刑部尚書,授予直隸總督,提督以下均受節制;

乾隆元年,兼管治理總河;

乾隆二年,賞賜四團龍補服。

乾隆三年,在跟隨乾隆帝祭拜泰陵時,突發肝病。當年10月病死。死後入賢良祠。

綜述

隆科多憂死,年羹堯自殺,田文鏡病死,李衛病死,這就是他們最後的結局。

隆科多、年羹堯被治罪,田文鏡、李衛死後入賢良祠。這就是他們死後的待遇。

四人中,隆科多是滿洲鑲黃旗,年羹堯是漢軍鑲黃旗,田文鏡是漢軍正藍旗,只有李衛是江南漢人。

雍正帝堯治罪隆科多、年羹堯的原因,和康熙帝擒拿鰲拜、撤三藩是一樣的原因——加強皇權,避免被限制。

隆科多被囚禁到死,家人不受牽連,和鰲拜是一樣的待遇;

年羹堯被賜自殺,,是南宋岳飛的待遇。如果當年吳三桂不反,也會得到這個待遇。吳三桂看到了這個結局,決定還是反了,還有一絲希望!從這個角度而言,年羹堯和岳鍾琪都不如吳三桂有眼光。

雍正時的隆科多、年羹堯就是康熙時的鰲拜、吳三桂。

對於田文鏡、李衛二人,兩江總督尹繼善總結:

「李衛,臣學其勇,不學其粗;田文鏡,臣學其勤,不學其刻;鄂爾泰,宜學處多,然臣亦不學其愎。」


最後特別提及的是李衛曾在雍正六年上書要求嚴防日本:

「雍正六年,浙江總督李衛以日本招集內地人,教習弓矢技藝,製造戰船,慮為邊患」

雍正帝認為李衛過於大驚小怪,並認為日本不足以為患,拒絕因此實行禁海:

「昔聖祖遣織造烏林達麥爾森陽為商人,往覘其國。比復命,盛言國小民巽,開洋之舉繼此而起。朕數諭閩、廣督撫留意考察。聞日本近與朝鮮交親,往來無間。夫安內攘外之策,以固本防患為先。其體朕前諭無怠。」

李衛提出派遣8個商人作為對日本貿易的總商,負責偵探日本國情,並相互監督:

「日本貿易不能遽絕,請于洋商中擇殷富老成者,立八人為商總,責其分處稽察,互相繩舉,庶免日久弊生之慮。」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古語云伴君如伴虎,皇帝貴為九五之尊,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這個權力是獨有的,是不容任何人侵犯和染指的!

若想獲得皇帝寵幸,需有非凡的政治智慧和超高的情商。獲得寵幸者,升官發財,雞犬升天,風光無限。但做一時的寵臣容易,做一世的寵臣極難。寵臣這份職業超級危險,稍不留心就會觸碰禁忌,輕者失去信任,重者有性命之憂,甚至被夷族者也大有人在!

雍正皇帝性格沉穩老練,城府極深,經歷殘酷的「九子奪嫡」風波才獲得皇位,時人又常常非議其皇位來歷不正,所以雍正猜忌心甚重,即便對身邊的寵臣,也是猜忌多過信任。

年羹堯、隆科多、李衛、田文靜四位寵臣結局如何呢?

一、年羹堯

雍正能取得皇位一定程度上歸功於年羹堯的軍事扶持,雍正自然待他不薄,視他為左膀右臂。雍正繼位後,授權年羹堯處理西部邊疆事宜,年羹堯不辱使命,平定西藏叛亂,平息青海亂局,立下赫赫戰功,雍正對他寵幸更甚,稱他為恩人!

成也功勞,敗也功勞。年羹堯後期恃寵而驕,專橫跋扈,目空一切,甚至連王公貴族、外國使節見了他都要下跪,他還在雍正面前有失君臣之禮,他還結黨營私、安插親信,突破雍正皇帝所能容忍的底線!

他最後的結局是被賜死,大兒子年富被斬,十五歲以上兒子戍邊。

二、隆科多

《清聖祖實錄》曾記載

「世宗之立,內得力於隆科多,外得力於年羹堯,確為事實」。

據說康熙帝臨終前招隆科多接受顧命,更有傳言隆科多將十字改成於字,本該由十四阿哥繼承皇位的詔書,被篡改成了四阿哥,雖然改詔之說存疑,但隆科多擁戴雍正這是不爭的事實。後來雍正帝繼位後,馬上提拔重用隆科多,封他為吏部尚書,承襲一等公爵,擁戴之功可見一斑。

但如此有功之臣,卻因結黨營私之罪被幽禁,孤獨終老!令人費解!

要說年羹堯死於居功自傲,藐視皇權,倒是說得過去。但隆科多為人低調老實,不似年羹堯高調張揚,卻也因結黨營私罪被判處終身監禁,怎麼看怎麼像欲加之罪!

他和年羹堯真正死因,怕是因為知道雍正隱秘之事太多了,可見雍正繼位確實有許多不能說的秘密,正所謂利不可獨,謀不可眾。知道皇帝的秘密,意味著皇帝有把柄握在他們手裡,皇位怎麼可能做的踏實呢?讓秘密消失的最好辦法,就是讓知曉秘密的人消失,可皇帝雖然有生殺大權,但也不能無緣無故殺人,於是皇帝故意寵著他倆,讓著他倆,嬌慣他倆,他們越來越嬌縱跋扈,就更容易犯錯,有了錯就有了欲加之罪,就有機會除掉他們,隱患就能徹底消除!

三、田文靜

田文靜倒是得了善終,終年七十二歲,歷史上名聲也很好,是個清正廉潔、敢於擔當的好乾部。雍正繼位後,大力整肅吏治,需要一批敢作敢為的幹部來貫徹執行自己的政策,田文靜因為工作能力突出,盡職盡責,受到重用。他不辱使命,先後徹查虧空問題,養廉銀問題,河南吏治為之清!

四、李衛

最早知道李衛,是因為一部叫作《李衛當官》的電視劇,徐崢演的李衛,弔兒郎當的樣子,大字不識一個,誤打誤撞,最後卻當上了欽差,後來不畏強權,打擊貪官,除暴安良,令人拍手稱快!

李衛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事,如修築浙江海堤,清查私鹽等等。他的結局也是好的,可惜壽命不長,終年51歲!


清朝的皇帝在明朝的制度上,加上他們的一些「私心」就變成了清朝的制度。所以其對皇權的把控也就比明朝更甚之,故再來看雍正的這四位「重臣」的結局就有了頭緒。

威脅到雍正的

我們把這四人歸為兩類,其中一類就是威脅到了雍正,這一類就是年羹堯和隆科多。為什麼說他們威脅到了雍正,因為雍正能即位,年羹堯和隆科多是有很重要的關係。

這樣大的功勞按理來說雍正應該感恩戴德,但是年羹堯和隆科多都喜歡結交朋黨,再加上開始恃功起來,這樣當然就嚴重威脅到了雍正,雍正能即位在那時候本就算是一件帶有疑惑的事情,所以雍正最後找到了機會,除掉了這二人,絕掉了隱患。

沒有威脅到雍正的

還有一類就是沒有威脅到雍正的,李衛、田文鏡就是這類。而且田文鏡和李衛自己本身又不貪,也替雍正辦了實事。既然沒有威脅到雍正,又是能辦實事的大臣。於是雍正當然就選擇重用二人了,故二人並沒有被雍正除掉,田文鏡是在雍正時期病死的,不過死後埋葬地因佔了乾隆的西陵的路,被乾隆平了墓地。而李衛則是在乾隆三年逝世的。


這四人中,二人死於非命,二人得以善終。這是年羹堯、隆科多、田文鏡、李衛四人命運不同的下場,死於非命的二人就是沒有好好以史為鑒的結果。


首先說年羹堯。年羹堯是雍正繼承大統的第一功臣,所以在雍正繼位之後,必然是年羹堯極度受寵。電視劇上對年羹堯的描述顯然有些誇大其詞,真實的歷史中,年羹堯斷然不會膽子大到那種程度,只不過恃寵而驕確實存在的,這也是大多數寵臣慣有的毛病。年羹堯經營川陝之地多年,關係網路密布朝野上下,這樣的勢力,引起了雍正的忌憚,所以他最後的悲劇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雍正以閃電之勢,突然發難年羹堯,削官奪爵列罪,一切就像事先演練好的,最終一段白綾了此生命。

隆科多家族與愛新覺羅家族同屬滿清貴族,隆科多家屬於佟佳氏,佟家在清朝的政壇勢力龐大,佟佳氏以多產皇后而出名,順治的皇后,康熙的皇后,皆為佟佳氏,經歷三朝,佟家在清朝政府中的地位已經牢不可撼。隆科多起先當一等侍衛,清朝的侍衛不同於其他朝代,是一件很光榮且權力大的職位,康熙年間,隆科多一躍成了步軍統領,雍正即位後,隆科多被雍正任命為總理大臣,但是權力一大就容易驕縱,隆科多也不能免俗,念在勞苦功高,雍正並未對隆科多下手,只是發配黑龍江,不久之後便死了。

田文鏡也是三朝元老,在康熙朝,田文鏡不顯山漏水,雍正繼位後,為了培養自己的勢力,蟄居多年的田文鏡一朝升天,成了模範督撫。後來田文鏡病死。田的命運的轉折點在乾隆登基之後,乾隆多次職責田文鏡執法過苛,如同酷吏。這其實是有原因的,乾隆雖然好大喜功,但是整個乾隆朝,是主張寬嚴相濟的治國方針,而發跡與雍正朝的田文鏡顯然遺留了雍正朝的嚴政風格,導致與乾隆的施政理念相違背,乾隆不免拿他開刀立威了,儘管此時他已經長眠於地下了。

至於李衛,可能算是最幸運的一個了。想來這與李衛的做事風格有關,雍正朝,李衛因為選擇站隊在雍正這邊,受到了雍正的賞識重用,而且不同其他的關係戶,李衛的官和成績是他努力的結果,所以到了乾隆朝,即便乾隆想換了這個前朝重臣,也是沒有任何辦法,再加上李衛確實沒有任何個人問題。所以得了一個善終。


雍正雖然在位時間不長,但是這不妨礙其成為清朝歷史上有為君主之一。

而雍正四大臣,則是雍正成長道路上的得力臂膀,是雍正皇位的保障者。

然而隨著雍正的長大和成熟,尤其是加強集權之後,這四大臣作用就大打折扣。

首先是年羹堯,很多人認為年羹堯的死是其自己的原因,其實不然。

雍正當時對集權非常重視,而這過程中,最難控制的就是兵權,也就是當時的年羹堯。

年羹堯縱然有不尊皇權的地方,但是這是雍正縱然之下發生的。

為什麼雍正登基之初,雍正可以和年羹堯推心置腹,視為骨肉兄弟呢?

原因不就是當時他需要年羹堯的支持嗎?正因為有了年羹堯的兵,這才有了他的皇位。

但是到最後,年羹堯的兵權成為了威脅皇權的存在,雍正便不講一點情面。

硬是當年羹堯守城門時,無論怎麼都不見他,可以說雍正是為誅心的君主。

年羹堯同他講情義,但是雍正卻不認可這些,在皇權面前,雍正無情到讓人寒心。

而隆科多的下場,也是同年羹堯一般,在皇權面前,雍正從來沒有手軟過。

至於像李衛這樣的文臣,雍正一方面任用,一方面也是提防,其手段就是阻止其結黨。

雍正推行的新政,其實在革除吏弊的同時,是在不斷加強皇權的權力。

這使得清朝的文官不敢結黨營私,因為難度太大,官員難以互相信任。

這就是雍正統治手段的高明之處,也是清朝制度的一種畸形,官員都成了皇權下的木偶。

所以清朝末年,為什麼官員沒有了血性,關鍵就在於清朝的制度,就是讓官員沒有血性,讓百姓沒有血性。得國如此,何其可悲!


受雍正帝寵信的年羹堯、隆科多、田文鏡、李衛四人中,年羹堯與隆科多最終被清算,年羹堯被賜死,隆科多被圈禁至死;田文鏡與李衛善終,自然病逝。

年羹堯:文才武德俱佳,是雍正帝獲得帝位的主要功臣,雍正帝登基後,對年羹堯禮遇有加,有次賞年羹堯荔枝,為了保鮮,雍正帝讓驛站日夜兼程6天送達。軍國大事、重大人事調整雍正帝也會徵求年羹堯的意見。不過年羹堯恃寵而驕,屢屢做出雍正帝不喜的舉動,引起雍正帝猜忌,最終被清算,先是降職調任,後來被抓坐牢,最後在獄中被賜自盡。

隆科多:雍正帝的「舅舅」,雍正帝獲得帝位的重要功臣。雍正帝登基後,同樣對隆科多禮遇有加,甚至給予隆科多直接任命官員的權力。年羹堯被治罪後,隆科多也被人彈劾了貪污、結黨營私等多條罪狀,最終被圈禁至死。

田文鏡:田文鏡在康熙朝時長時間在地方任職,積累了豐富的地方治理經驗,雍正帝登基後受到賞識,多次替雍正帝妥善處理地方事宜,官至封疆大吏,田文鏡晚年時有幾次被官員彈劾,雍正帝都沒有治他罪,最後自然病逝。

李衛:四人中唯一一個買官、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李衛是在康熙朝時通過捐獻銀兩買得官職,入朝為官的。雍正帝登基後,委派李衛處理鹽政,李衛不僅妥善處置還提出了很多合理建議,逐漸受到雍正帝器重和信任。此外,雍正帝還很賞識李衛不懼強權、處事從容公正的秉性。李衛最終被提拔為直隸總督直至乾隆朝時病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