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生於公元1528年,卒於1588年)明朝名將,名字英雄,字元敬,號南塘,晚字孟諸,山東蓬萊人。出身在將門之家。他的父親戚景通,曾在北京當過神機營的副將。神機營就是明朝時使用火器的部隊,他晚年告老還鄉,埋頭著書,總結一生的作戰經驗。除了寫書,戚景通還有一件很上心的事情,就是教育兒子。雖然他在58歲這一年才有長子戚繼光,但他並不因晚年得子就對戚繼光過分溺愛。他對兒子要求很嚴格,從不寵慣他,希望他長大後能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戚繼光自幼聰明好學,幼時在讀書之餘最愛做軍事遊戲。用泥巴做城牆,堆磚瓦成壁壘,削竹剪紙做旗幟,由他充當指揮,竟能指揮部隊整齊劃一,有分有合,有進有退,很有戰爭的氣氛,表現了戚繼光在童年時即顯示出非凡的軍事才華。

在父親的教育下,他養成了良好的品德,決心做一個正直的文武雙全的軍人。十五歲的時候,他就在家鄉附近小有名氣。父親看到兒子越來越有出息,心中也感到十分快慰。

母親想到家境的艱難,倒有些擔心,對父親說,家裡將來沒有錢用可怎麼辦呢?父親指著正在讀書的戚繼光說,那不是可以托負一生的最大財富嗎!母親聽了也會意地點了點頭,心中頓時踏實了許多。

戚繼光十七歲時依照朝廷慣例,繼承了父親的職位,任登州衛指揮僉事,開始了金戈鐵馬的軍旅生涯。

十年以後,他又升了官,管理三營二十五衛所,負責海防。但是明朝的海防空虛,兵紀敗壞。守衛山東沿海的士兵,多半三老弱殘兵,紀律十分渙散。戚繼光一到任,就決心整頓軍隊。可是,一些軍官可清潔工個頭不高,又那麼年輕,並不把他放在眼中,常常違抗軍令。在這些人中,還有一個三戚繼光的遠房舅父。戚繼光想,舅父總是倚老賣老,不聽指揮,不光讓我為難,還引得別人也不守軍紀,要是不先處分他,我怎麼能指揮全軍呢。於是,有一天戚繼光當著眾將的面,要舅父去執行一項軍令,舅父聽完,哼哼哈哈地答應著,可仍三站著不動,戚繼光馬上命令軍士,按軍法處置了他。舅父當眾受了處罰,又氣又羞,怨恨戚繼光不講情面。當天晚上,月明風清,戚繼光令家人擺酒菜,把舅父請來,讓他坐在上座,恭恭敬敬地用無輩的禮節向他賠罪。清潔工說,今天三家宴,您三長輩,我要請您坐上座,還要向您賠禮。可我們都是軍人,在軍中三不分輩份長幼的,您從軍多年,應該懂得這個道理。舅父見戚繼光說得情真意切,心中也十分悔恨,倒身跪在地上,對外甥說,我服氣了。希望你今後執法如山,要是我再違令,儘管用嚴刑懲治。

這一件事情傳遍了全軍,官兵們都十分佩服戚繼光治軍有方。從此,軍中的風氣好轉,山東的海防也得到了加強。

清潔工的名氣越來越大,逐漸受到朝廷的器重。於是,朝廷便把戚繼光從山東派往浙江,任定海參將,守衛寧波、紹興和台州三府,專門對付來犯的倭寇。

他到了浙江,先檢閱那兒的軍隊,發現那些軍隊也紀律渙散,根本不能打仗,就決心另外招募新軍。他一發出招兵命令,馬上有一批吃過倭寇苦的農民、礦工自願參軍。還有一些願意抗倭的地主武裝,也參加了進來。戚繼光組織的新軍很快發展到四千人。

戚繼光是個精通兵法的將領,他懂得兵士不通過嚴格的訓練是不能上陣的。他根據南方沼澤地區的特點,研究了陣法,親自教兵士們使用各種長短武器。戚繼光不僅嚴格訓練士兵,還給他們講解愛國愛民的道理。

經過他嚴格訓練,這支新軍紀律良好,英勇善戰,戰鬥力特彆強,這支隊伍受到人民的擁護,被稱為「戚家軍」。就這樣,戚家軍的名氣在遠近傳開了,

明世宗的時候,有一批日本的海盜,經常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騷擾,他們和中國的土豪、奸商勾結,到處搶掠財物,殺害百姓,鬧得沿海不得安寧,歷史上把這種海盜叫做「倭寇」。當時沿海的官吏和士兵缺乏統一的指揮,軍紀渙散,不敢抵抗,見了倭寇就逃,倭寇的侵略越來越嚴重,朝廷只好把山東的將領戚繼光調到浙江。

戚繼光率領他的戚家軍英勇抗戰,所向披靡,逐漸扭轉了這種被動局面。戚繼光剛剛到任不久,就有一股八百多人的倭寇,竄到寧波的龍門所劫掠。戚繼光知道後,馬上率軍圍剿。一衝鋒陷陣,挽弓搭箭,只聽「嗖」的一聲,領頭衝殺的一個倭寇頭目應聲倒下,說時遲,那時快,戚繼光的第二箭又把另一個倭寇的頭目射中了,他還沒有來得及吭一聲就咽氣了。接著戚繼光的第三箭,射死了第三路的倭寇頭目。官兵們見自己的統帥射死了三名倭寇,士氣大振,都爭先恐後地舉刀揮槍,奮勇掩殺過去。這一仗,戚繼光率領的官軍大獲全勝,堅定了沿海軍民戰勝倭寇的信心。人們紛紛稱讚這位年輕的將軍有勇有謀,浙江人民把平定倭寇的希望,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過了幾年,倭寇又襲擊台州一帶。戚繼光率領新軍趕到台州,倭寇在哪裡騷擾,他們就打到哪裡。那些亂七八糟的海盜隊伍,哪裡三戚家軍的對手,交鋒了九次,戚家軍一次次都取得了勝利。最後,倭寇在陸地上呆不住,被迫逃到了海船上,戚繼光又用大炮轟擊,倭寇的船起了火,大批倭兵被燒死或掉到海里淹死,留在岸上的也只得乖乖的投降。

倭寇見到浙江防守嚴密,不敢再來侵犯。第二年,他們又到福建沿海騷擾,一路倭寇從溫州往南,佔據了寧德。另一路倭寇從廣州往北,盤踞在牛田。兩路敵人互相聲援,聲勢很大。福州的守將抵擋不住了,向朝廷告急,朝廷又派戚繼光援救。

戚繼光帶領戚家軍趕到寧德,打聽到敵人的巢穴在寧德城十里外的橫嶼島,那兒四面是水,地形險要,倭寇在那兒扎了大營盤踞,當地明軍也不敢去攻打他們。

戚繼光親自調查了橫嶼島的地形,知道那條水道既不寬也不深。當天晚上潮落的時候,戚繼光命令兵士隨身帶一捆乾草,到了橫嶼島對岸,把乾草扔在水裡,幾千捆乾草扔在一起,既然鋪出了一條路來。戚家軍的兵士踏著乾草鋪成的路,神不知鬼不覺地插進倭寇大營。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盤踞在島上的二千多倭寇全部被殲滅。

戚家軍攻下橫嶼,立刻又進兵牛田。到了牛田附近,戚繼光傳出命令說,遠路進軍,人馬疲勞,先就地休整再說。這些話很快傳到敵人那裡。牛田的倭寇真的相信戚家軍暫時停止進攻,防備也就鬆弛了下來。就在當天的晚上,戚繼光下令向牛田發起總攻擊,倭兵毫無準備,倉促應戰,禁不住戚家軍猛攻猛衝,紛紛敗退。倭寇頭目率領殘兵逃到興化。戚家軍又連夜跟蹤追擊,一連攻下了敵人六十多個營寨,消滅了潰退的敵人。到天色發白的時候,戚家軍開進興化城,城裡的百姓才知道附近的倭寇已經被戚家軍消滅。大家興高采烈,紛紛殺牛帶酒,到軍營來犒勞。

第二年,倭寇又侵犯福建,攻下興化。這時候,朝廷派另一名抗倭名將俞大猷為福建總兵,戚繼光為副總兵,兩個抗倭名將一起,大敗倭寇,收復興化。

公元1565年,俞、戚兩軍再次配合,大敗倭寇。到這時候,橫行幾十年的倭寇被基本肅清了。

戚繼光戎馬一生,戰功卓著。他注重練兵,尤善育將,嚴明軍紀,賞罰分明。抗倭作戰中,創立攻守兼備的鴛鴦陣,靈活巧妙地打擊倭寇。鎮守薊州,修城築堡,分路設防,有力的抵禦蒙古騎兵。

戚繼光率領的戚家軍,從1559年開始,就屢屢攻堅、解圍、迎戰、追擊,而從未在戰鬥中被倭寇擊潰。除了部隊的素質以外,主帥戚繼光的卓越的指揮才能,也是決定勝利的關鍵因素。戚繼光和他的戚家軍為保衛國家和人民,建立了卓越的功勛,英名永垂青史!

戚繼光在四十多年的戎馬生涯中,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或在東南沿海掃滅倭寇,廓清海疆:或在北方練兵御邊,使薊門安然,堪稱一代愛國名將。他智勇兼備,多謀善斷,練兵有方,被譽為我國古來少有的一位常勝將軍。

萬曆十一年(即公元1583年),因遭朝中權貴排斥,戚繼光被調到倭患早已蕩平的廣東任鎮守,鬱郁不得志,三年後即告老還鄉,回到了山東蓬萊。萬曆十六年(即1588年),逝世於蓬萊故里。

戚繼光一生不僅戰功卓著,而且在軍事理論上有頗多的建樹,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兩部兵書,為後世兵家所推崇。

戚繼光戎馬一生,其保國安民的豐功業績,不僅名垂正史,而且享譽民間。在民眾的心目中,戚繼光三中華民族的英雄,每遇外敵入侵,他都是一面激勵鬥志的旗幟。可以說,他的名字已成為中華民族熱愛和平、抗擊侵略的象徵。正因為這樣,在他曾經涉足的山東、浙江、福建、廣東、天津、河北、安徽等地,人們紛紛以各種形式紀念他。民間紀念戚繼光形式之多,數量之大,範圍之廣,影響之深遠,是許多著名的歷史人物所不及的,這些紀念形式幾乎涵蓋了百姓生活的各個層面。雖歷經數百年人世變遷,依然留存至今,足見戚繼光民間影響之深遠。


戚繼光是世家子,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抗倭時靠戰功和上司提攜得以顯名,若論斬首數量可以封侯,當然其中一些是脅從的平民。

真倭的戰鬥力極強,是普通明軍的幾倍乃至幾十倍,曾有幾十個倭寇竄犯數省,殺傷官軍上千名。戚繼光發明了先進的陣法和器械,大量應用火器,基本肅清了困擾沿海上百年的倭寇。後來他到薊州備邊,制服了蒙古好幾個部落,發明了長城空心敵樓和地雷等先進工事、武器。有好幾部軍事著作流傳於世,是真正的軍事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