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最厲害分兩方面:殲敵人數和戰役影響力;如果從吳起、白起、韓信、岳飛、常遇春、王守仁、戚繼光這幾位里選打仗最厲害的,白起應該是最厲害的:

1.戰績或者說殲敵人數:吳起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白起平生七十餘戰,沒有敗績,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時期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殲滅二分之一,用毛澤東的評價「論打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出其右」;韓信基本沒有敗績,但殲敵人數不如白起;岳飛的戰績借用金章宗的評價「飛之威名戰功,暴於南北」;常遇春自言能將十萬橫行天下,大戰陳友諒,隨徐達攻破大都;戚繼光主要是抗倭鬥爭,戰績突出;王守仁主要是平定寧王朱宸濠的叛亂;比較這幾個人,無疑戰績最輝煌的是戰國的白起!

2.戰役影響力:吳起最突出的戰役是河西之戰打敗秦軍,幫助魏文侯奪取秦國的河西地區,創立魏武卒,但到魏惠王時魏國就衰落了;白起最突出的戰役是長平之戰,殲敵四十萬人,清除了戰國後期唯一能與秦國逐鹿天下的對手,從此秦在統一的道路上沒有大的障礙,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他的這一戰具有開創意義;韓信最突出的戰役是垓下之戰,此役結束了楚漢爭霸,為漢王朝的建立清除了阻礙,但那是40萬漢軍對10萬楚軍的戰爭,結果沒有多大懸念;岳飛最突出的戰役是北伐中原郾城大戰,破金拐子馬,奠定了宋金此後百餘年的和平;常遇春最突出的戰役是大破陳友諒,為朱元璋掃清統一天下的最大障礙;王守仁最突出的戰役是用三四十天就把寧王朱宸濠的叛亂平定;戚繼光最突出的戰役是台州、平海衛、仙游三戰全勝,蕩平了東南沿海一帶的倭寇,保衛了大明海疆的安全,穩定了沿海百姓的生活!可見就戰役的影響力來說也是白起領先!

綜上所述,在這幾人中,白起是最厲害的!


戚繼光十六歲時繼承祖上職位,任登州衛指揮僉事。(大約副營長職務)在工作二年後,看到了沿海倭寇的暴行。憤而寫下了著名的『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抒志詩句。但是一個芝麻綠豆大的小軍官,雖有滿腔熱血,又如何有機會施展抱負?

此時戚繼光25歲,長他3歲的張居正剛從家鄉養病三年回朝。重回政壇不久的張居正舉薦戚繼光升任都指揮僉事,負責山東沿海抗倭事務。從此戚繼光的軍旅政治生涯與張居正息息相關。

戚繼光每次書信於張居正,均自貶稱『門下走狗小的戚某』,經常重金購買海狗送禮。為了能夠建功立業施展抱負,在那個奸侫當道的時代,如此下作自貶,也實屬無奈之舉。

所謂倭寇本意上是指日本海盜,實則不然。明太祖朱元璋立下海禁政策後,歷代子孫更是變本加利予以實施,沿海的民間漁業和商業行為幾乎被列為禁忌。很多漁民為了生計被逼無奈陸續逃至外海島嶼,一些海商也躲在外島與洋人進行貿易,這些人逐漸和海盜勾結,形成了新的海盜團體。(嘉靖年間安徽人汪直、徐海是當時的海賊王,也是倭寇團體大頭目)

日本當時處在戰國時代,很多流亡武士無以為生。這些戰鬥力超強的武士就被吸收進了明朝的海盜集團。因為明朝對海盜的政策要株連滅族,所以海盜中的中國人都穿起了倭服,留倭人髮式,被抓後一言不發假扮倭人,藉以保護族人安全。經考證日本當時除官方有大船可以渡海前往江浙福廣,民間並無渡海工具,而且官方渡海也只有每年兩次颱風中間的窗口期可以成行。所以倭寇組成十之七八為中國人無疑。稱之為中國海盜比倭寇更適合。

嘉靖三十四年,27歲的戚繼光調任浙江都司僉事,負責寧波、紹興、台州防務。

初到江浙,鑒於衛所軍籍士兵軍心渙散戰鬥力低下。戚繼光決心從民間重新招募一支隊伍。義烏周邊地區的民風剽悍,經常有械鬥發生。威繼光就從村民中許以高額兵餉進行募兵。很快一支四千多人的部隊徵募完成。

怎麼樣使這樣一群泥腿子變成一支精銳之師在別人那是難題,在戚繼光這裡易如反掌。

戚繼光練兵嚴苛,首先在選兵時即只要貧家子弟,干過公務員、市井混混、皮膚白凈、聰明伶俐的一概不要。為的就是這些貧家子弟能吃苦、聽指揮、不怯戰。

其次士兵除了日常訓練外,每年還要進行考試。例如考核鳥銃手,三發中一發合格,中二發賞銀一分,中三發賞銀五分。一發未中打三棍重考,再不中打六棍,…第五次全不中打四十棍混蛋。每年考核均記錄在案,有進步的獎,退步的罰。

再次部隊實進連坐制,軍官戰死,士兵後退者斬。戰場逃跑者斬。知情不報割耳朵。甚至行軍途中離隊小便,也要割耳朵。這樣下來,使的戚家軍在戰鬥中能夠做到令行禁止。

最後針對倭寇的裝備特點,戚繼光對應的發明創造了鴛鴦陣陣法,以及狼筅、虎蹲炮之類的克敵武器。

在接下來的十來年時間裡,戚家軍在浙江、福建、廣東沿海四處打擊倭寇(海盜),取得了一系列令人嘆服的戰損比數據。

台州花街,殺敵308人,俘虜兩名倭寇首領,戚家軍犧牲3人;白水洋之戰,殺敵344人,擒5名賊首,戚家軍犧牲30人;橫嶼島海戰,殺敵1000餘人,俘虜29人,戚家軍犧牲13人;牛田之戰,擊潰近萬,戚家軍無傷亡;林墩之戰,殺敵3000餘人,俘虜26人,戚家軍犧牲90人;平海衛之戰,殺敵2600餘,戚家軍犧牲16人;蔡丕嶺之戰,殺敵1000餘人,戚家軍犧牲31人;王倉坪之戰,擊敗敵上萬,斬首177,戚家軍無一傷亡。

優秀的戰術指揮+針對性的陣法、武器+堅持不懈的日常訓練,打造出了這支百戰百勝的無敵之師。

明隆慶元年,39歲的戚繼光受命到薊鎮一帶駐防韃靼(蒙古)。

薊鎮為北方邊關九鎮之首。明朝都城北京,東西北三面均靠薊鎮拱衛,最近處的居庸關離北京僅五十里。明朝二百餘年歷史中,由於外族侵擾導致薊鎮烽火不斷,幾無寧日。所以明朝有『天子守國門』的說法。

戚繼光到薊鎮之前,韃靼時常襲擾薊州地區,當地民眾苦不堪言,北京也因此困擾不已。

戚繼光來到之後,首先對士兵進行了整風運動。他從浙江調來三千戚家軍,在大雨中傍晚站軍姿站到第二天天亮,無一人擅動。一場演練下來,其他諸軍無不肅容。軍隊風紀在短期內得到了大幅提升。

其次,防禦工事的改革。之前的明城牆功能單一,防禦效果一般。戚繼光在原來長城的基礎上進行修繕改良,在六百公里的薊鎮長城上修建空心敵台1017座。(空心敵台:遠可火炮轟擊來襲敵軍,近可防敵軍攀牆強攻,內藏伏兵敵退時可掩殺追擊。)這些敵台和長城的軍事防禦體系堅不可摧,一直發揮作用到明未。要不是吳三桂獻關,清朝八旗只能繞道侵襲明朝國土。

最後,同在沿海平倭一樣,戚繼光也針對韃靼多騎兵的特點創造性組建了車步騎營。(這三萬車步騎營在當時的條件下,絕對是無敵的存在。列陣後,遠程以炮火轟擊,中程鳥銃和虎蹲炮齊射,近程鐵蒺藜、戰車、狼筅拒敵,弓箭、長槍、棍棒擊殺。)

戚繼光初守薊鎮期間,韃靼還不信邪,過來討教過數次。等嘗了苦頭之後,韃靼頭目董狐狸帶部族穿素服前來跪哭求饒。

之後戚繼光在薊鎮的十餘年,京師周邊再無戰事。也恰恰因為沒有戰功,導致戚繼光始終未能封侯。反觀在遼東的李成梁今天扶植這個部族,明天扶植那個部族,整天打的不亦樂乎。官位雖是越做越大,但最終玩出火,逼出來個努爾哈赤來。(能戰者無戰之功)

萬曆十年,張居正去世。被列為張居正黨羽的戚繼光被貶到廣東。三年後,57歲的戚繼光遭彈劾罷免還鄉,60歲在家鄉(今煙台蓬萊)病死。

縱觀戚繼光一生,集軍事思想家、軍事土木工程專家、軍事發明專家、軍事指揮專家等於一身。他比起古代其他著名戰將來,才是真正稱的上善戰的智將。戚繼光不認同『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作法,治軍追求零戰損低戰損。遺留下來的數本兵法著作《紀效新書》,《練兵紀實》等,成為中國兵法指導書。清未曾國潘在打造湘軍時,就繼承和借鑒了戚繼光的軍事思想。


這些將領,我把他們分成兩組。一組是又帥又能打的,啊呸,是又能帶兵打又能自己打的;另一組是能夠帶兵打的。基本上如下圖。

所以哪怕右邊的同志多麼優秀,我們還是忍痛把他們拋棄了。有勇有謀的才帥嘛。

那麼白起、岳飛和常遇春同志誰能拔得頭籌呢?看一下三位同志的貢獻。

武安君白起

白起同志自從參加工作以來,兢兢業業,努力提升個人的業務水平,白天殺敵搶人頭,晚上學習讀兵法。在秦國的軍功制度下,從小兵干起、到左庶長、到秦主將、到國尉、到大良造、再到武安君,可謂是一步一個腳印。他持續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為秦國公司的上市立下了大功勞。

一、伊闋之戰

這是白起同志獨立負責的第一戰,秦國想要東進打開中原通道,韓魏東周聯軍警覺立馬聯軍阻止秦國繼續搶佔市場份額。由於和韓國切身利益關係最大,所以韓國出人出錢最多,東周就是來打醬油的。由於是聯軍,都想讓對方先上,自己觀望觀望。白起同志利用這個心理就制定了少量兵力牽引主力韓軍,然後大批人馬胖揍魏軍,魏軍以為不會先打自己,就沒有準備,猛然發現秦軍就到眼前了,都他媽干自己,就不幹了,撂攤子走人了。東周軍一看魏軍跑了就跟著一起跑了,韓軍一看友軍都逃跑了,太坑隊友了吧,一下子就心虛了,想著自己還干不幹架,還沒想明白,秦軍主力就殺到眼前,前後一夾擊,就被撿裝備了。白起同志乘勝追擊,搶佔韓魏聯軍24%(24萬人頭)的份額,韓國精銳損失殆盡,一口氣佔領了伊闋,韓魏兩國舉白旗投降,順便割佔了幾座城池。秦昭襄王一看,好傢夥,白起同志太牛逼了,回去就給他個國尉玩玩。

二、鄢郢之戰

事情起因是這樣的。楚國有一個喜歡玩鳥也會射的人,他告訴楚王,楚國那麼大,怎麼可以玩小鳥呢,要玩就要玩秦國這樣的大鳥啊,但是秦國這隻大鳥太大了,楚國一口吞不下。楚王就氣不過,想起父親被秦國抓走死在秦國,就想要吞掉秦國這隻大鳥。秦國聽說了這件事情,心裡很高興就打了楚國一頓,後來想想不夠發泄,又派白起去打楚國。白起分析了雙方形式,就覺得楚國想玩我的大鳥,那我直接去抓他的小鳥好了,直面楚國首都。帶了數萬秦軍沿漢江東下,就如同土匪一樣進村子搶楚國糧草,還過河拆橋、燒毀船隻,就不打算回去了(懷疑後來的項羽是不是學的白起),而楚軍在本土作戰還關心自己的家庭,打不過秦國精銳的猛攻,節節敗退。秦軍一路深入到楚國別都鄢,楚軍在這裡布下重兵頑強抵抗,秦軍一看打不過,就利用夷水在鄢城西邊蓄水,並修長渠直達,一下子水淹鄢城,淹死老百姓十萬眾。白起修整之後攻打郢都,勢如破竹,一下子就攻陷楚國國都郢,然後開心的玩起了楚國的小鳥。楚國國立一下子就衰弱了。秦昭襄王又一看,好傢夥,白起同志太牛逼了,回去就給他個武安君玩玩。然後六國列強一下子就認識了白起。

三、上黨之爭

後來,白起又打了幾戰,攻打救援韓國的趙、魏聯軍,搶佔市場份額13%(13萬人頭);又和趙國打了一場小規模戰爭,搶佔市場份額2%(2萬人頭);又去韓國褥羊毛,搶佔5%市場份額(5萬人頭)。

然後攻打上黨郡,要求韓國國君獻上上黨郡,上黨郡可是韓國通往都城的最後壁壘,韓國國君還是下命令把上黨郡守馮亭把上黨郡獻給秦國,誰知道馮亭不肯,反而把上黨郡獻給了趙國,相當於把禍患轉嫁給趙國,趙國依仗有廉頗於是就接受了上黨。

誰知,上黨上當,趙國這一次是真正的引火燒身了,你聞到了沒有,還有什麼東西被點燃了。

四、長平之戰

萬眾期待的長平之戰終於拉開了帷幕,就戰爭的持續時間、雙方投入的人力物力和傷亡的程度來看完全可以稱之為「第一次世界大戰」。

先說結果,秦軍損失30萬,趙軍損失45萬。

長平之戰前後持續了長達三年之久,秦趙兩國各換了兩任主帥。秦國從王齕到白起,趙國從廉頗到紙上談兵的趙括,也正是換帥後,雙方對峙的天平被徹底打亂,白起在長平坑殺趙軍四十萬之眾,從此被稱為「人屠」,當地有一道傳統小吃叫白起肉,可見趙國軍民對白起的深仇大恨。這一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大型殲滅戰。但經此一役,秦國統一六國只剩下時間問題。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

毛澤東評價:「論打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出其右」。

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岳飛

他來了他來了,他刻著「盡忠報國」走來了。岳飛是文武雙全的全才、是儒將、是詩人、更是民族英雄。

一、一生抗金

岳飛同志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結了「聯結河朔」,義軍和宋軍相互配合,目的就是為了收復失地;他關愛軍隊,體恤部屬,以身作則,率領的岳家軍治軍嚴明、紀律嚴整,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在宋軍都隨意搶奪百姓東西的同時期,可謂清流。

金軍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以示對岳家軍的由衷敬佩。

他一生指揮四次北伐戰爭,都取得了重要性的勝利成果。可惜沒能揣測宋高宗的心思,十年功績一潮空。

二、文才卓越

岳飛有《滿江紅》的慷慨壯烈: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有《小重山》的鬱悶、憂憤心情: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岳飛自幼勤奮好學,書法也十分出色。書法以行、草為主,暢快淋漓,龍騰虎躍,氣韻生動,章法嚴謹,意態精密,纖濃符中,剛勁不柔,自有一種淳正之氣,頗含文臣氣質。岳飛寫的「還我河山」你還有印象吧。

後世,金庸先生還編撰了一本岳飛寫的書《武穆遺書》,引得從《射鵰英雄傳》到《神鵰俠侶》再到《倚天屠龍記》三部小說的爭搶,最終被朱元璋所得,並由此建立了大明朝,也是十分傳奇。

三、人物品質

對於岳飛的品質只能用忠孝仁義來概括。

盡忠報國:一生抗金,把盡忠報國刻在自己的背上,可謂民族脊樑;

孝敬父母:岳飛曾四次投軍,因為家中有老母無法割捨的下,都儘可能的盡孝;

當仁不讓:岳飛治軍軍紀嚴明也賞罰公正、同甘共苦、身先士卒,得名岳家軍;

大義凜然:岳家軍所到之處,「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受到百姓歡迎。

孫中山評價:「岳飛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明朝開國名將常遇春

常遇春的主要功績在於幫助朱元璋滅亡元朝,建立明朝,打贏了一些重要的戰役,如大戰九華山、大破陳友諒、攻取元上都,但在明朝其功績還是要排在徐達之後的。明朝推翻元朝統治也是大勢所趨,常遇春只是順勢而為罷了。

朱元璋評價:當百萬之眾勇敢先登,摧鋒陷陣,所向披靡,莫如副將軍遇春信矣哉。

所以說常遇春作用更多只是衝鋒陷陣的大將。


所以,排出常遇春,剩下白起和岳飛兩人。

很難把他們分個高低,兩位都是傑出的軍事家,不過考慮最終功績和結果,我覺得:

白起>岳飛。

不服來辯(;`O′)o


岳飛最歷害,青龍山,八百破十萬。


白起、韓信、岳飛、常遇春、戚繼光打仗都厲害名列前五.


論作戰規模,白起大,韓信其次,。論戰損比,沒人比得過戚繼光。論理論貢獻,吳起厲害 。兵法孫吳並舉。論騎兵突擊好,岳飛和常遇春有實力。


白起吳起霍去病


這些將軍當屬吳起打戰最厲害,吳起是衛國人(今陝吳起縣人)戰國時期軍事家,精通儒學及軍事理論。著有吳起兵法,率兵打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他還是縱橫家,改革家,他一生從事魯國,魏國,楚國三個國家,也當過宰相,不管到哪個國家都能打敗對手取得勝利。最後死在楚國貴族之手。他母喪不奔,殺妻求榮,性格扭曲,從小就是痞子,街頭混混,但卻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白起和韓信並列第一


我覺著岳飛打仗厲害,面對滿萬不可敵的金兵,面對重裝具的金國拐子馬,號稱無敵於天下,結果被岳飛打敗!

在宋朝哪個時代,偃武修文的社會環境下,岳飛就像戰神一般存在,他鼓舞著漢人的反抗精神,是民族的希望,他領導著漢人用步兵,打敗了以馬上鐵騎著稱的金兵。

使漢人免遭五胡亂華的重演,使漢族女人免做兩腳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