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爲家》中文定檔預告

時光網訊 4月15日,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佳作 (音譯 )亮相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黎巴嫩女導演 身着中國風服裝現身電影資料館,她用中文宣佈影片定檔4月29日登陸中國內地各大影院。這部被媒體稱作“眼淚收割機”的電影,圍繞一位12歲黎巴嫩男孩的艱難成長曆程展開,揭露出當地底層社會殘酷真相。

在活動現場,黎巴嫩女導演 攜 亮相中國電影資料館,《暴雪將至》導演董越、《雲水》導演曾贈、導演許振昊、著名影評人史航、以及在《如懿傳》主演李純等也受邀觀看展映。

導演 納迪·拉巴基用中文宣佈電影《何以爲家》正式定檔4月29日內地上映。此外,作爲內地發行方的代表,路畫影視CEO蔡公明,阿里影業宣發總經理楊海,路畫影視董事長曹佳女士也到場助陣。

在映後交流環節,導演董越坦言自己是“全程在哽咽中”看完了全片,更表示自己自戛納起便一直關注着影片,希望它有朝一日能在國內上映,如今總算如願以償。導演許振昊則關注到了影片的攝製技巧,稱低機位的拍攝呈現影院大銀幕上給人帶來了極強的代入感。李純更直言這是一部非常偉大的電影,展現了殘酷生活中很多不爲人知的一面。

影評人史航當天獻出金句,“珍珠就是痛苦圍繞沙粒建造的廟宇”,這句原本出自黎巴嫩詩人紀•哈•紀伯倫的箴言,恰恰也呼應了影片的主題,冷漠和拯救,痛苦和希望,相聚和離別。

《何以爲家》定檔海報

在電影《何以爲家》中,導演 納迪·拉巴基將視角對準了兒童,以其獨特細膩的拍攝手法,呈現了一個12歲男孩贊恩艱難坎坷的成長曆程。在這樣一個令人唏噓的故事背後,是刺痛良知的血淋淋現實:在黎巴嫩,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他們本來應享受幸福的童年,卻要飽受生活中食不果腹、居無定所的顛沛流離。

據 納迪·拉巴基透露,電影《何以爲家》製作時間長達五年多,前期三年光是實際調查就進行了3年的時間,在這其間劇本逐漸形成,在完成了六個月的拍攝後,後期剪輯又花費了整整兩年的時間。 納迪·拉巴基表示,期望藉由贊恩的奮爭,爲所有缺乏教育、健康和愛的人們而吶喊。

新曝光的中文定檔海報,選取了小主人公贊恩的正面肖像,畫面中的他身着黃色T恤,在暖融的色調下面露微笑,這幾乎是贊恩在片中唯一一個微笑的鏡頭,他純真面孔下的文字卻令人戳心:“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爲他們生下了我。”

據瞭解,在拍攝《何以爲家》期間,和男主角同名的小演員贊恩也正好12歲,他2004年出生於敘利亞,曾以難民身份與家人逃往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市並在那裏居住了八年,他沒有上學且並不識字。據導演介紹,全片大部分演員都是非專業演員,在拍攝期間 納迪·拉巴基花費了很多時間來引導演員,力求帶來最自然的表演。

電影《何以爲家》音譯名爲《迦百農》,導演 納迪·拉巴基曾解釋說,“迦百農”一詞在英文和法國中都有“亂和不規則的意思”。在聖經中,“迦百農”是地名,據傳耶穌開始傳道的時候,曾經遷居此地。 電影《何以爲家》將於4月29日全面登陸國內院線。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