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般旅行都關注於自然景觀,對人文不太感興趣,沒有特殊的自然景觀是不會去的。有一次一個朋友告訴我,其實自然景觀在哪都一樣,旅行更美的是它的人文景觀。過了兩年了,仍然不理解他的這句話。

知友們有這樣的體驗嗎?這是怎樣的玩法,旅行回來會感到很滿足嗎??


啊,多麼痛的領悟!(??益?)


阿靈頓公墓,看肯尼迪!


蘇州的園林,北京的北海、頤和園都很好啊。更多是自然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如西湖、普陀山、峨嵋山等。
回,撒哈拉

我也更喜歡人文景觀

自然景觀我總是很無感

看到自然景觀,我總是想起

庇護所,水,火,食物,雞肉味嘎嘣脆。人文景觀倒還是比較有意思的……只是有些什麼神話故事景觀我就覺得無所謂了像戰爭的,政治的景觀我倒覺得挺有意思。
會的,基本上都是這種衝動。加拉帕戈斯,馬丘比丘,復活節群島,爾塔阿雷等等,吳哥,泰姬陵。對自然,歷史,人文的衝動。


風景什麼,也就拍拍照片回來感慨一句「風景漂亮啊」然後就吃灰了,忘記了,千篇一律。

對人文感興趣的前提:

首先要有歷史,宗教,藝術方面的愛好

你不喜歡歷史,那去看秦始皇兵馬俑你就覺得沒意思。

你不喜歡宗教,那去吳哥窟、伊斯坦布爾索菲亞大教堂、聖彼得堡滴血大教堂等地方你也覺得沒意思。

你不喜歡藝術,那去大英博物館、盧浮宮你也覺得沒意思。

我呢喜歡的東西多了,所以才會為了人文去旅行,比如:喜歡神秘歷史奇蹟,所以我想去埃及胡夫大金字塔內部。

另外有愛好支撐去旅遊才能叫「玩」,只能拍拍照片這種「看」,我在電腦上下載高清圖片要多少有多少。

玩的話,喜歡軍事,戰鬥機,所以想去各國航展,比如莫斯科航展。喜歡音樂,會想去比利時參加電音節,或者去參加Rock im Park這種現場的。喜歡遊戲,會想去東京電玩展。各種展會,音樂節之類的每年都有新內容,而風景不會變。這比看風景有意思多了


你能分辨出廬山黃山秦嶺武夷山的隨便一個山頭嗎?

能分辨出太湖巢湖喀納斯湖的局部嗎?

自然的力量全球都遵守一個自然法則,所以雷同自然景色一定是很多的。

但是人類有文字記錄的幾千年歷史裡,一個政權積全國之力,耗費幾百年精雕細刻的人文歷史絕對可以讓只活了幾十歲的人受益匪淺!

比如吳哥窟,莫高窟,雲崗石窟,希臘神廟,義大利的教堂劇院斗獸場。幾百年精益求精難道不比大山大河有意義?
謝邀 很多人文景觀值得去的! 人文景觀是人類歷史長河中智慧和勞動的結晶! 而且,純自然景觀其實存在的一句很少了,多多少少都有人類文明的痕迹!

去故宮之前多看看這方面的書,然後在故宮一天甚至兩天,你會發現點什麼!

感謝邀請


會我跟你朋友的觀點一樣。自然景觀嘛,樹就是那些樹,花還是那些花,無非長得更茂盛些,開得更美些但是人文景觀不同,凝結了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的智慧與勞動,你可以從不同的人文景觀,感受當地的文化和他們的信仰與期盼。
一名明史愛好者在故宮可玩可看的東西,可要比啥玩意都不懂的小朋友玩多的多的多。
當然會,雖然我也很喜歡自然景觀,但是人文的東西往往更具聯想的空間。
人文這個不是說你特意去就能玩的了的……和個人的情懷 喜好有關!想玩人文就多讀書 把自己變成一個多愁善感的矯情婊就行了 不然跟著團隨大流還不如去山裡看風景 飲山泉 食山果有勁呢
來山西,我晉中的各種大院就夠你看很久了
謝謝邀請。 基本不會,主要客觀原因當然是沒錢且俗事纏身,但我設想了一下,即使有錢有閑,旅遊大概也不會排在我興趣清單的前列,這和性格有關。

對於舉世聞名的人文景觀,我總是缺乏親身一去願望,因為既不願被一大幫人裹挾著走馬觀花,也覺得早已通過照片視頻有所了解從而缺乏新鮮感。倒是偶爾會有一些不知名的地方讓我想去看一看,比如最近正在舉辦個人王家衛早期電影回顧展,阿飛正傳里濕熱無人的後半夜香港街頭以及最後穿越樹林的火車,重慶森林裡王菲工作的快餐店,春光乍泄中昏暗的阿根廷小旅館…看電影時都會覺得要是能在這個情景下去這個地方呆一會兒倒是不錯,但這個念頭一轉眼就消失了,因為心裡很清楚,這是藝術處理,現實中有沒有這個地方還不一定呢;就算有,沒有故事作為背景,沒有上下文營造出來的氣氛,這個地方什麼都不是。

反正對我來說,走出家門須從心所欲,否則旅行不過就是走路。
謝邀。自由女神像 舊金山大橋 好萊塢星光大道。
嘯故宮泰姬陵吳哥窟泰國玉佛寺東方明珠自由女神像等等
想去 就是沒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