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臘諸多城邦中,雅典的民主制度最為完備。我們今天對古希臘城邦民主制度的瞭解,很大程度上是以雅典的民主制度為切入點。雅典民主制度有一個發展完善的過程,期間有曲折、有反覆,但總的發展趨勢是公民逐漸突破各種條件限制,獲得越來越多的民主權利,直至伯里克利時代達到空前絕後的程度。但應該注意的是,任何歷史事物都有自己的侷限性。作為一種比較原始的直接民主制度,希臘民主制度最終淪為一種不講是非原則的暴民政治。在評價希臘民主制度的是非成敗時,應該學會以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來看待歷史事物的存在。(原作者評論)

  從詞源意義上講,民主一詞的意義是「由希臘語的demos(人民)和kratia(統治或權威)派生出來的,意為『由人民進行統治』」。早期思想家在對政體類型進行劃分時,都把執政人數的多少作為一個基本的標準,認為多數人執政的政體是民主政體。  古希臘民主思想是拒絕一個存在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社會,它認為一個理想的城邦應該是所有公民都積極參與社會政治生活。其原則是誰也不能自封為統治者,誰也不能以個人名義握有不可讓渡的權力。直接與積極的自治是雅典公民的最高信條。古代的民主政治是指,在一個共同體之內,在牽涉到大多數人關心的利害問題上,是由全體正式成員或至少多數正式 成員合法地直接間接來進行決策的一種制度。  古希臘的民主制度是以城邦為中心的城邦民主制。其民主的特點是:第一,平民政體。公民之間是和諧的,其利益大體一致。組成城邦的公民,不論他們的出身、地位和職務有多麼不同,從某種意義上講都是同類人。公民們有相當同質的特徵,財產大致平等,語言、教育、文化、種族背景大致相近。除奴隸、外族人和婦女以外,由全體公民直接管理國家。公民人數較少,避免了公民之間異質成分出現,便於公民瞭解城邦公共事務及相互瞭解。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動都被賦予了完全的公開性,甚至可以說只有當一個公共領域出現時,城邦才能存在。伯里克利在一個演講中說,「我們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稱為民主政制,是因為政權是在全國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亞里斯多德也說,雅典平民政治的本質特徵是「平民羣眾必須具有最高權力;政事裁決於大多數人的意志;大多數人的意志就是正義。」(當然,這也埋下了「多數人暴政」的隱患。哲學家蘇格拉底就因宣傳不合時宜的思想,在公元前399年被公民投票,判處死刑。)雅典公民對官員和法律具有實際控制權,他們通過法院實現這一權力。法院是屬於全體公民的。法院的任何成員,都向年滿30歲以上的公民開放,總共有6千名陪審員,每年選舉產生,然後抽籤分派到各個法院行使職權。歷任執政官要像諂媚僭主那樣,諂媚平民。主權在民還表現為「輪番執政」。雅典政治向全體公民開放,官職不再受財富和門第限制。雅典人有這樣一種觀念:既然每個公民都是自由的,那麼任何人就不應受他人統治。這實際是做不到的,於是隻好「人人輪番當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這才合乎正義。」   第二,權力制約。公民以集會方式直接決定有關法律和政策的事務。城邦的每個自由人都是公民,公共事務由他們選舉出來的執政官主持,由全體公民組成的公民大會議直接民主表決的方式決定城邦的重大事務。亞里斯多德已經提到一切政體都有三個要素:議事機能、行政機能、審判機能。貝殼放逐法,是全體雅典公民對高級行政官吏進行控制的重要手段。在雅典人看來,在平等人民組成的城邦中,以一人高高凌駕於全邦人民之上,是不合乎自然的。如果某行政官權勢太大,就可能危害國家,公民就以在每年舉行一次的祕密投票中把他驅逐出境。貝殼放逐法就是現代對高級行政官的彈劾法。(為什麼叫貝殼驅逐法呢?因為很多平民不識字,就用貝殼作為表明自己態度的工具。可見,民主制度,不一定非要在掃除文盲以後才能實行。)   第三,法律至上。雅典政制嚴格實行法治,絕禁人治。伯里克利說,「在私人生活中,我們是自由和寬恕的。但在公家事務中,我們遵守法律。這是因為這種精神深使我們信服。」每個官員任職以前,要宣誓:他們將公正地和依法地從政,絕不以他們的職務接受禮物,如果接受任何東西,他們就要立一尊金像,遺臭萬年。包括十大將軍這樣的高級官員,因為謀私觸犯法律被流放、處死的也有,包括伯里克利的一個兒子也被無辜處死。亞里斯多德說,「誰說應該讓一個個人來統治?這就在政治中混入了獸性的因素。」雅典人認為,無視法律的專制政體是最壞的政體。雅典還樹立了刻有反僭主法的大理石石碑,規定企圖在雅典建立獨裁統治的人,任何人殺死他都無罪。公元前514年,兩位青年因刺殺僭主失敗被害,雅典人尊他們為一代英雄,並塑像以資紀念。第四,公民意識。公民的參與並不侷限於集會,還包括積極參與城市的管理。每個公民可以通過抽籤,擔任一定的官職。可以通過公民大會、法庭等機構,親自參加國家大事的管理。民主制,使雅典獲得了空前繁榮。每個雅典人皆以生活在團結和諧的雅典而自豪。伯里克利在一篇葬禮演說中,洋溢著雅典人莊重榮耀感——  「我但願你們天天注視著宏偉的雅典,這會使你們心中逐漸充滿對她的熱愛。當你們為她那壯麗的景象傾倒時,就會想起那些締造這個帝國的人們。他們明白自己的職責並有履行職責的勇敢精神……為她慷慨地獻出生命,就像為她的節日所能奉獻的最美好的禮物。」  人人皆可從政,統一的公民集體形成了。關心雅典,參與政治,輪流執政,是雅典人心中神聖的事。正是觀察到這一現象,亞里斯多德說,「人是一個政治動物。」   這種相對而言比較民主的社會制度是它的公民具有強烈的獨立自主性,為思想自由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雅典,作為希臘諸城邦民主政體的典範,成為人類民主的發祥之地和人類民主思想的搖籃,對世界各國影響深遠。  雅典民主共和制度無疑是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創造,它對後世所起的重大影響奠定了它的歷史地位。然而,雅典的民主制遠不是完美的。它包含了本身的弱點,雖然,這些弱點在當時是無法克服的。  即使在雅典最興盛的時期,民主也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的權利。在古希臘的民主體系中,只要是希臘族的成年男子就可以擁有公民權,也就是說他們可以擁有選舉和被選舉的權力。看起來好像很多人擁有這些權力,其實由於古希臘是奴隸制的城邦國家,對希臘人來說,人只有成為城邦一名自由成員時,他的生活纔有意義。工匠、工人與奴隸並不是完全人,所有在希臘版圖之外的都是野蠻人。所以真正擁有公民全的僅僅佔到總人口的1/10。雖然希臘人發明瞭民主,但是他們的民主方式僅將公民自由賦予極少數具有公民權的男性而已。  雅典民主政體的「根本缺陷,在於它不要求其領導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識,它將社會的命運委之於缺乏真知灼見的人們的手中。」雅典民主制度中幾乎所有的公職都未見有專門技藝的要求,都是以簡單的多數票或抽籤產生的。一切重大國事也以簡單的多數票決定。  雅典民主政治無法防止極端化的產生。民主和自由是美好和令人嚮往的。但是,如果運用失當,它也會轉向反面。雅典民主制能夠比較有效地防止個人獨裁,但是,無法防止野心政客利用羣眾情緒,進行黨派鬥爭。往往城邦政府是寡頭政治或專制的,希臘人在聯邦上向來沒有取得任何成功。在各城邦之間的敵對導致無中止的內戰,最終國貧民困。以至被馬其頓和羅馬征服。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