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進入幼兒園、小學、初中......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和小夥伴。但並不代表家長也因此停息了關注的腳步。即使在校期間孩子離開了自己的視線,但,家長們的“課下功課”做得很足。

堂媽想,自從娃上了幼兒園,微信置頂的對話框估計少不了這樣一個羣,那就是班級的家長羣。

家長羣成了課下家長關注孩子校園及班級動態的一個常態方式。

其實家長羣建立的最終目的是爲了老師和家長溝通日常作業。

可是,總有一些家長在羣裏異常“活躍”,把家長羣當成了舞臺,開始上演各種“大戲”。

大致分爲這幾類:

(一)馬屁型

有些家長總是把和老師互動看的異常重要,無論是有實質性溝通或無實質性溝通,節日或者沒節日,他們總能想出多種讚美老師的話:“l老師,您說的太對了”"老師,您真的太辛苦了""老師節日快樂,祝老師XXXXX""有這麼優秀的老師教我家娃,再放心不過了!"……

(二)刷屏型

有的家長生生的把家長羣掰成了交友羣。@AAA,@bbb說的都是私事,堂媽再想,這麼投緣,爲啥不能私聊呢?

還有的家長:

出去旅遊了,唰唰唰一波照片發進來。

週末和同事聚了個餐,咻咻咻又是一波照片發進來。帶娃去遊樂場了,嘟嘟嘟又是一波娃的照片。

有重要的信息,都被頂上去了。其實,這個時候老師和其他家長都會發自內心的感覺:心累。

(三)看似無意的炫富型

一輛豪車邊上自己娃的造型。

聚餐桌角限量款包包。

……

(四)炫成績

除了炫富,還有一些家長喜歡“炫成績”,尤其是自己娃成績很好的時候。

前段時間就有一個新聞,在家長羣裏曬了清華的錄取通知書,而“幸運”的被踢出了羣。

現在很多學校都不公佈學生成績,但偏偏有些家長,因爲自己家娃考的好,總想找機會炫耀一下。

所以,家長在羣裏的形象看似是在助長孩子的“威風”。卻在無形之間,因爲自己的行爲,影響了自己和其他家長間的“平等”交流,甚至無形間也影響着孩子與其他同學間的無邪交流。

堂媽建議:

1、誇讚要真心,不必太跟風,相信老師的素質,不會因爲你沒有誇讚,而對孩子不好。

老師因爲家長炫富和炫成績而對學生“特殊待遇”,那麼這樣的老師素質肯定也不行。

2、家長要自覺,刷屏需謹慎,當心自己變成“騷擾”風。

3、炫耀需謹慎,就算很有錢,在羣裏也要低調行事。畢竟,除了物質,孩子們可以追求東西還有很多。請維持羣裏該有的秩序,摒棄,最起碼不要助長“炫耀”風。

4、凸顯孩子,放眼在孩子日常學校良好表現和學業中。孩子的表現,老師心中都有數。

​其實在4-7歲這個階段,兒童常常會誇大、炫耀自己。這是他們表達自己的快樂和自信的一種方式。

孩子可能會攀比的內容:

與個人能力有關的:學業、運動、行爲舉止等。

與直接擁有物有關的:朋友數量、玩具、個人經歷等。

與外貌相關的:外貌、身高、體型、穿着打扮等。

與家庭背景有關的:父母職業、父母外表、家庭經濟狀況等。

但,

實際上,以上的很多攀比並不是孩子自卑的源頭。

真正的源頭,是父母對攀比內容的態度。

孩子對世界的感受,最直觀的的來源是父母。如果父母骨子裏,因爲某些事而自卑,那麼孩子也會受到影響,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重重之重。教育是個大工程。每個家庭情況不一樣,但,都是爲了孩子更好的成長,從細節上多關注多溝通,從而更好的引導孩子。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