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袁昌佑

4月14日,第五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發表演講。宋志平表示,中國過去是世界的工廠,現在世界是中國的工廠。

中國企業當前正積極“走”出去,宋治平建議,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時,要發揮綜合優勢,而不僅靠重資產投資,還要將設備、資金、技術、管理等推廣出去。

宋志平強調,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必須減少惡性競爭,強調合作共贏,只有這樣,當地政府和企業才能歡迎中國企業。

“我們在整個走出去的過程裏面,還是高舉合作的大旗,站在道德高地上做企業,讓當地人喜歡我們,和跨國公司合作,讓跨國公司願意和我們一起來開展國際業務,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遠。”他說。

以下是演講全文精編:

中國建材過去40年裏面,我們其實是靠引進來,消化吸收了國外的一些技術,形成了中國自己的一些核心技術和核心專長。這些年來,不光是中國建築材料的水平提高,同時我們也開始大規模地走出去。現在我可以跟大家說,其實在“一帶一路”上,或者說在中國以外甚至是全球,大型水泥裝備,65%都是中國建材來做的。我經常說大家想想,一個行業一個企業能夠有65%的市場佔有率,應該說這是很高的。30多年以前我們做水泥也好,做玻璃也好,我們的成套裝備都是從跨國公司引進的。30年之後,現在其實跨國公司也都在用中國建材的成套裝備,我們老講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整個走出去的過程裏面,開始總是成套裝備出去,現在我們開始在海外建工廠。

過去講中國是世界的工廠,現在世界是中國的工廠,因爲我們不光要跟別人做EPC交鑰匙,同時我們還要把資金、技術、裝備、管理都一起帶着出去,現在就進入到了這樣一個階段。中國公司在走出去,包括“一帶一路”的過程當中應該量力而行。爲什麼講這個?大家知道,水泥、玻璃這些投資都是重資產投資,所以中國建材在整個佈局上考慮到自己的承受能力,中國建材不止是靠重資產的投資,也投資了不少的服務業。中國現在是“六個一”的投資戰略:

一是我們建10個建材工業園,我們的工業園不大,大約一平方公里左右。比如像贊比亞、哈薩克斯坦、泰國等等地方,都是規模不太大的,大概有水泥廠、混凝土,還有一些牆材廠等等,我們組成了一個小小的小產業園來供應當地的市場,這主要是也想降低風險,而不是圈很多地在那裏做,而是實事求是。

二是我們做了10個海外倉,在迪拜、俄羅斯、坦桑尼亞建了海外倉,主要是把中國的建築材料運出去。這個也不光是中國建材的,包括各省市的很多材料都放在那個地方。

三是我們跟“一帶一路”建了10個國際實驗室。很多“一帶一路”的國家他們往往沒有標準,水泥生產出來合不合適不知道,所以也做了這些工作。

四是我們做100家建材連鎖,在非洲、南太地區建立小型的建材連鎖,國內的建材連鎖我們合資的百安居,都是大規模的,兩三萬平米,我們在非洲建了2千平米、3千平米的小店是做這些東西。

五是我們做外包管理工廠。現在在非洲,如果你跟他搞了水泥廠、玻璃廠,當地的人管理不行,但是你找發達國家,西方的國家又不願意做,所以我們找了一些印巴公司,他們語言比較好。所以現在中國公司開始進入到這樣一個領域。現在我們對自己工廠的管理上百家的水泥和玻璃廠,給當地管理,管理也可以賺不少錢,一年賺一些管理費用。上百家的公司賺不少錢。

六是我們做100個EPC的玻璃廠和水泥廠。

我們在海外投資的時候,要發揮自己的綜合優勢,而不止是光是重資產投資,我覺得像中國建材這種綜合公司,我們就是這麼做的。

我們在走出去的過程當中,在“一帶一路”過程當中我們還在跟跨國公司合作,不是我來你走。因爲這些海外的市場過去都有跨國公司在那個地方做,而現在中資公司去了以後,一定要合作。中國現在在這方面,我們做EPC的過程當中全球採購,歐洲、美國、日本公司向他們採購不少的關鍵技術和關鍵裝備,所以這些競爭者大家成了合作者,這是非常好的。另外我們是聯合開發第三方,比如在非洲和法國的施奈德,在東南亞和日本的三菱聯合起來,共同開發,而不是我來你走,喫獨食。這樣的話,和跨國公司的關係就會比較好,減少惡性競爭。咱們老講貿易摩擦,看起來是國家的,實際上是企業之間的摩擦。我覺得作爲企業來講,一定要學會合作,不光要競爭,還要合作。尤其是在國際上,咱們走出去的過程中,我們尤其要學會合作。

在走出去的過程當中,和當地的企業要學會合作。因爲“一帶一路”的這些國家他們有些擔心,中資公司來我們很歡迎,但是如果中資公司來了以後把我們當地企業的機會都擠佔了,我們就不歡迎了,我們應該給當地企業機會。比如我們在埃及做世界最大的水泥廠,是埃及軍方做的,是六條6千噸的生產線,我們把基礎建設這一塊整個交給了埃及當地的8家公司去做,做得非常好,我看攪的混凝土比我們國內去的攪得好。最多的時候是1.2萬人,中方人有2千人,當地的8家公司有1萬人。假定說這1萬人都是中國公司去的話,大家想想光食堂都得100個。這是難以想象的,而且中國的人工成本也並不低。這方面,我們一定要學會和當地公司合作,給人家機會。當地的政府,當地的企業纔會歡迎我們,我覺得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在整個走出去的過程裏面,還是高舉合作的大旗,站在道德高地上做企業,讓當地人喜歡我們,和跨國公司合作,讓跨國公司願意和我們一起來開展國際業務,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遠。不然的話,走出去又被人家打回來,那是站不住腳跟的。跨國公司一定要學會給大家多分一杯羹,大家共享共贏地去做。

(搜狐智庫根據速記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

【“搜狐智庫”系搜狐財經精心打造的品牌欄目,主旨爲“聚集學者與企業家智慧,把脈經濟趨勢”。搜狐智庫旗下已打造“搜狐有名堂”沙龍,以及著名經濟學家、知名企業家、首席經濟學家、女經濟學家等訪談系列。如有意接洽現場報道、專訪、節目合作事宜,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