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是不是弄錯了一個問題,馬超不是羌人,他是漢人,怎麼叫回西羌?羌人也不會接納他啊。如果說回西涼(也就是涼州),那馬超被打敗就是丟失了西涼,回哪裡去?而張魯曾經和馬超聯合,有舊交,所以投靠他。

(新三國馬超披頭散髮的造型)

當時電視劇新三國問世,裡面的服裝造型屢遭吐槽,最明顯的就是但凡西涼來的,無論董卓、華雄、李傕、郭汜,還是馬騰、馬超,一個個都披頭散髮,形同野人。有人在網上提出質疑,居然還被反駁說他們本來就是蠻族。誰告訴你們的?西涼軍都是漢人好不好。相反,他們是跟羌、氐作戰的。羌人本居西域,東漢時期,隨著羌人內遷,多次侵略西北涼州、雍州。經過長時間的交戰,在漢桓帝在位其間,羌人問題基本解決。但國境之外的蠻族依然時不時侵擾,已經遷入國境內的羌、氐等人也常會叛亂。所以,董卓、馬騰這些西涼軍閥,不是胡人,他們是漢朝用來防範胡人入侵,以及平定胡人叛亂的軍隊。其中或許有些人回跟少數民族通婚,但他們還是漢人,羌人、氐人自有他們的聚居區,西涼軍沒有跟羌族、氐族不分彼此,這點必須明確。

(涼州是漢王朝領土,雖然有羌人,但不是什麼西羌)

再看馬超,他是扶風茂陵人,茂陵是什麼地方?漢武帝的陵墓所在地。這能是羌人嗎?馬超的祖上是東漢名將伏波將軍馬援(雖然可能不是真的,但他們這麼說就表示堅持漢人的身份),馬超的祖父曾經因為失官職,留居隴西,和內遷的羌人女子生下馬騰,所以馬超身上有一部分羌人血統,但不代表他是羌人。馬騰早年在涼州軍中任職,後來涼州爆發叛亂,刺史被殺,馬騰參與叛軍,逐步成長為首領,失敗後也退回涼州。建安年間天下大亂,馬騰馬超父子曾進入司隸部(京畿地區)三輔地區(京兆、左馮翊、右扶風)擴充勢力。後馬騰入朝擔任衛尉,馬超統領馬騰部眾,割據涼州和三輔地區,

後來曹操派鍾繇、夏侯淵領兵攻打漢中張魯,要經過馬超等人控制的三輔地區,馬超認為曹操不可相信,於是和韓遂聯合,起兵反曹。曹操親率大軍與西涼軍交戰,在潼關之戰幾乎喪命。於是用離間計分化馬韓二人,最終聯軍失和,在渭南戰敗,馬超退回涼州,聯合漢中張魯攻打涼州刺史韋康所在的涼州治所冀城(此舉導致在朝中的馬騰和另兩個兒子馬鐵、馬休被曹操所殺)。最終韋康投降馬超,馬超得以控制涼州,並聯合氐族部隊對抗夏侯淵,夏侯淵不敵撤軍。

但是,由於馬超縱容張魯部將楊昂殺死了投降的韋康,導致韋康眾多部將對馬超不滿,於次年發動叛亂,裡應外合騙馬超出城作戰,最後奪下冀城,殺馬超妻小。馬超進不了冀城,轉而攻打歷城,夏侯淵援軍到,馬超慘敗,只能投奔張魯。這就是馬超投奔張魯的前因後果。

因為馬超和張魯在涼州對抗曹操時是結盟的,加上韋康部眾反叛也是楊昂殺韋康導致的,跟張魯脫不了干係,你不負責誰負責?而西羌這個概念根本不對,如果是涼州以外的胡人地區,根本不會接納馬超,如果是涼州境內的羌人,涼州都被打下來了,馬超怎麼投奔他們?


馬超投靠張魯,本就是大勢所趨,各種因素下產生的必然結果。實際上,馬超和張魯的合作本身就有幾個大前提。

第一,有淵源,早在董卓被殺,部將禍亂三輔時,劉焉就和馬騰父子密謀偷襲長安,後事泄失敗,劉焉還損失了二子。而益州的門戶,漢中太守張魯就是劉焉任命的,並配合劉焉的行動,斷絕交通,讓劉焉保持半獨立。所以,馬騰和劉焉要方便往來交結,要通過張魯的轄區。第二,馬超此次起兵反曹,已經是潼關戰敗之後了。那麼,潼關之地是如何形成的?就是曹操借口征討張魯而借道,逼反了關中十部。唇寒齒亡,這自然讓張魯和馬超結成聯盟,並派部將楊昂帶兵支援馬超。第三,馬超拿下冀城後,殺刺史韋康,還為了脅迫州中參軍趙昂效力,把他的嫡子送去南鄭為質。

由此可見,馬超十分重視聯盟張魯,畢竟除了涼州羌,氐支持馬超的部落外,就屬張魯擁有地盤,錢糧,人馬了。所以,馬超已然將漢中當成自己的後方,才會把趙昂之子送去南鄭,後來趙昂夫妻共同抵抗,投奔張魯的馬超便殺了他們兒子《三國志》注引皇甫謐的《列女傳》。因此,從這裡也看出馬超兵敗是有道理的,就是粗暴無恩,沒有政治頭腦。馬超這次起兵,原本是十分順利的,整個關右隴上都響應了馬超,還拿下冀城作為根據地,連夏侯淵來沒來得及救援。但是,馬超進入冀城後,背約殺了韋康,導致人心不服,激起反抗。涼州刺史韋康是鍾繇所舉薦的,他的父親本來就是涼州牧,所以在當地擁有很大的影響力。

除了韋康外,馬超還先後殺了涼州別駕閻溫,冀城太守,抓了楊阜的從弟楊岳,後在歷城殺了姜敘的母親。所以,馬超得罪了一大堆涼州士人,後果就是討伐鹵城不下,冀城反而丟失,妻兒被殺,進退兩難。結果,馬超只能投靠張魯了。為何這麼說呢?因為潼關之戰後,曹操出現失誤,沒有深入西北少數民族部落,把馬超,韓遂一網打盡,才造成此次馬超動亂。所以,這次馬超兵敗,如果再入羌,氐部落,無疑是引曹操來決戰,就算不滅亡,日後難於翻身。所以,馬超逃入漢中,不久後又兵圍祁山,準備復出關右了,卻被曹魏援軍打了回去。

因此,夏侯淵,張郃也不趁勝追擊馬超,而是兵鋒一轉,打韓遂去了。這就因韓遂進入氐王千萬的部落當中,夏侯淵當機立斷,不能再放虎歸山。於是,夏侯淵,張郃襲顯親,進略陽,又打擊長離諸羌,進圍興國,大敗韓遂軍。氐王千萬逃奔馬超,韓遂失敗後本來也要投奔劉備,卻不久在失意中去世。後來,夏侯淵進一步打擊宋建,平定了隴右,關西諸羌。所以,馬超正是逃入漢中,才躲過了曹魏大軍的打擊,但是不是說馬超就和羌,氐沒有聯繫了。不久之後,張魯猜忌馬超,馬超無奈之下又逃入氐中,後來才入蜀歸了劉備。


原因是回不去了。

首先我們要明白馬超在涼州的地位,不論是其父馬騰還是馬超,都沒有真正統一過涼州。涼州局勢複雜,勢力盤根錯節,軍閥數量不下於十個,其中韓遂和馬超是最強大的兩個。

馬超造反時,不只是自己,還聯合了韓遂、侯選、程銀、張橫、梁興等等各路人馬,總計十部。馬超並不是這些人的領導者,這些小諸侯也不是馬超的下屬,他們屬於合作的關係。

馬超被曹操打敗後,確實逃回了羌、胡之地,沒過多久,也帶著羌人和胡人殺了回來,再次叛亂。但是這次沒用曹操出兵,馬超直接被當地的士族聯合起來就給搞垮了。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馬超,已經徹底失去了涼州的群眾基礎。馬超從羌、胡借了兵卻沒打勝仗,根本不可能再有臉回去了,只能前往漢中投靠張魯。


馬超在西羌屢次被曹魏擊敗,威嚴大喪,自覺沒有顏面見江東父老,加上回去後由於屢戰屢敗,也很難有下屬來投,不足以再次成為軍閥,加上西涼人口稀少,還有曹魏追擊,不如投靠漢中張魯,有成熟的基業,只要操作好,鳩佔鵲巢也不是不可能!


與曹操的對決失敗,並且與其父親馬騰的好友韓遂決裂。回去已經失去了根基,只能另謀他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