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重珍寶,我貴剎那靜,金多亂人心,靜見真如性。——龐居士眾生與蘊界,名別體非殊,了知心似幻,迷情見有餘;真言言不妄,實語語非虛,始終無變異,性相本來如。——梁朝傅大士言金剛者,堅利之物,故借金剛以為喻。般若者,智慧也。為教眾生,用智慧力,照破諸法,無不是空,猶如金剛觸物即碎,故名般若也。——李文會不求名利不求榮。只麼隨緣度此生。三寸氣消誰是主。百年身後謾虛名。衣裳破處重重補。糧食無時旋旋營。一個幻軀能幾日。為他閑事長無明..俱生智慧應爭取,殊勝上師勤依止。自心無生應徹觀,人壽易盡莫蹉跎。---洞山和尚自誡時節供養,就是表裡一致,從心的深處去禱告;修行的方法,就是對那助長我執與煩惱而損害眾生的事,即使看來是善品,亦當捨棄;而對那能調和五毒而利於有情的事,即使看來是罪相,然其本性實系無上妙法,亦應實行。——密勒日巴大師自己所知道的善惡,縱然冒生命危險,也要慎其取捨。歸結起來,就是自己不要使自己有什麼內愧。就這樣去做吧!若能這樣,縱然與一些白紙黑字的經典相悖,但是卻不違背先輩佛祖的意旨,一切聞、思、修的妙諦都歸納在這裡面了。——密勒日巴大師在未悟實相之前,不要急於去利他。正如瞎子引瞎子,有在私慾中迷途的危險。在這沒有窮盡的虛空,有情也沒有窮盡的。若能修證,那能利於眾生的時機自會到來的。在此期間,你們大家都要有愛他勝於愛己之心,為了利益一切有情,纔去成佛。——密勒日巴大師妙江大和尚,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山西省佛教協會會長,五臺山碧山十方廣濟茅篷方丈,五臺山竹林寺佛學院住持。妙江妙語學道有如守禁城,謹防六賊暗來侵;軍中主將能行令,不動干戈亦太平。妄念才興神即遷,神遷六賊亂心田,心田即亂身無主,六道輪迴在目前。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恆常不變的,只要是世間法都會有變化。變不一定不好,因為世間會變,所以窮不會一生一世都窮,苦不會一生一世都苦;所以即便困苦,只要經過努力,都會有所改變。奉獻他人是為了報恩,懺悔是為了改進自己,如此持之以恆,我們的自我中心意識自然而然會越來越少,智慧會越來越增長。用佛法這面鏡子除去內心的黑暗,從內心生起智慧的光明,反觀自己的言行,慢慢地積累善業,這樣才會時時感到心靈的平安與快樂。散亂持名有大功。法華經雲:「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西齋詩云:「魂飛心散亂,佛號罪銷鎔,蓮爍如初日,西升極樂宮」。靈峯雲:「深信切願唸佛,而唸佛時,心多妄想者,即是下品下生」。又祕藏指南雲:「花開雖遲。樂勝天宮。永脫輪迴位居不退」。十年之後看如何,休把精神太用過,父母田園非容易,兒孫保守莫蹉跎;賢良自有賢良報,兇惡還遭兇惡磨,天道循環公道轉,十年之後看如何;十年之後看如何,百歲光陰一剎那,富貴又窮窮又富,滄海成路路成河;人生莫做千年計,在世須留陰騭多,莫道蒼天無報應,十年之後看如何。——古人作報應歌。四念處為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凡夫則執著顛倒,緣身執凈,緣受執樂,緣心執常,緣法執我。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讓害人之心佔據心靈,更不能讓它來支配我們的行為。守護自己的真心和理想是十分必要的。世間無論任何事,說得容易,做卻很困難,比如說不發脾氣,但境界一來,自我就不能把持。禪語曰:「說時似悟,對境生迷。」就是這個道理。只要真心常在,理想不滅,你就不會陷入迷途中,渾渾噩噩、不知所措。觀法無我:諸法從緣起,初無我主張;因緣有生滅,念慮遂低昂。欲得翻成失,求閑反遇忙;畏寒冬不輟,苦熱夏偏長。貧憶富時樂,老追年壯強;有誰憎順適,若個好危亡 。自在方為主,遷流豈是常?離根念何起,無識境還忘。內外無些子,中間有底藏;六窗虛寂寂,一室露堂堂。但得塵勞盡,居然大覺王。觀心無常:妄心無住處,體相竟如何;閃閃風中燭,搖搖水上波。一家門戶別,六個弟兄多;擾擾各馳競,紛紛總不和。青黃俄改換,動靜屢遷訛;臭別香隨到,甜來淡又過。炎涼易翻覆,好惡每偏頗;境滅心安寄,情忘智亦孤。掀翻五欲窟,搗盡六根窩;劫賊歸王化,飛禽出網羅。何當悟常住,諸妄盡消磨。觀受是苦:眾苦從何起,深知受者情;順違才領納,取捨便縱橫。有盛衰還至,無榮辱不成;怨從親裏出,哀是樂中生。王謝家何在,曹劉國已傾;悲歡幾場夢,勝敗一棋枰。事與心違背,貧將病合併;錢神呼不至,窮鬼送難行。慼慼終何益,悱悱漫不平;無求卑亦貴,知足欠還盈。若悟真空理,憂欣何處萌?觀身不凈:一興顛倒想,遂有幻緣身;膿血常交湊,腥臊每具陳。紙粘皮囊肉,藤絆骨纏筋;毛覆叢叢草,蟲居比比鄰。內藏惟臭穢,外飾但衣巾;四大元無實,諸根豈有真?語言風自響,動轉氣相循;強號為男女,虛名立主賓。百年三尺土,萬古一堆塵;貴賤空回首,賢愚共愴神。徒生復徒死,誰識本來人?勸修行偈:勸君修道莫生嗔,法中無我亦無人,欲識西方真凈土,會是塵中不染塵。不氣歌: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倘若生病中他計,氣下病來無人替。請來醫生將病治,反說氣病治非易。氣之危害太可懼,誠恐因氣命要去。我今嘗過氣中味,不氣不氣真不氣。佛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意思是菩薩生怕造下惡因,因為他知道惡因一定會有惡果。眾生則相反,他因為貪愛所驅使,不怕造惡因,只有到惡果來臨時,他才非常害怕,可這時已經悔之晚矣,因果相應,自作自受。臥時唸佛威儀詩:臥時唸佛莫開聲,鼻息之中好系名,一枕清風秋萬裏,半牀明月夜三更。無如塵累心難斷,惟有蓮華夢易成,睡眼朦朧諸佛現,覺來追記尚分明。萬物是無窮的寶藏,只須日夜順著萬象的變化發展,機巧,紆迴的方法只會越變越複雜。畜生本是人來變,人到輪迴幾時休,唯有唸佛修行好,不墮輪迴出苦海;萬般將來帶不去,惟有福孽緊隨身,命若風燈豈久長,各自回頭細思量,看來世界多少事,不如唸佛回故鄉。貪是逐物於外,欲是情動於中,君子憂道不憂食,丈夫謀道不謀食。紅塵苦海浪茫茫,名利何曾作主張;富貴猶如春暮雪,榮華好似曉天霜;方知八難隨身幻,莫把三途認自鄉;速念彌陀歸彼岸,何須來去擾繁傷。心字頭上一把刀,為人不忍禍必招;如能忍住心中氣,過後方知忍子高。——忍字歌胭脂畫面嬌千樣,龍麝薰衣悄百般,今日風流都不見,綠楊芳草髑髏寒---寒山頌於諸法中正觀現前無有障礙,由此義名觀自在,此就自行名之;又觀者是觀察,自在無滯義,若有三業歸依,以六道垂化攝受,利益難思名觀自在,此就隨他化度之義。經中指能修所修,菩薩為能修,般若為所修。——心經述義娑婆念念滅,極樂念念新,全持此一心,破除我法執;修觀二空心,無能貪所貪,無能嗔所嗔,以是覺愚癡,光哉智慧人。悟時人喫飯,迷時飯喫人;悟時人著衣,迷時衣著人;云何人喫飯,蔬食逾八珍;云何飯喫人,多食傷其身。云何人著衣,敝袍生陽春;云何衣著人,艷服災其身。要知世萬物,皆唯我一心,心唯無一物,物外無他心,要將心轉物,毋令物轉心.悟時人使錢,迷時錢使人;悟時人讀書,迷時書讀人;云何人使錢,供佛施園林;云何錢使人,慳貪惡鬼因。云何人讀書,徹悟修其身;云何書讀人,邪見障於真。要知世萬物,皆唯我一心,心外無一物,物外無他心,要將心轉物,毋令物轉心。佛在外出家的思維:我不能像世間的平常人一樣,我要戰勝這個騙人的青春健壯時代,要征服生老病死,我要使一切眾生永遠不受此苦,我現在急需求解脫這一切,獲真理。坐時唸佛威儀詩:坐時觀佛足跏趺,身在蓮臺華正敷,毫相分明隨念見,金容映現與心符;事如夢幻元空寂,理到圓融非有無,何日池頭捧雙足,親蒙頂上灌醒醐。行時唸佛威儀詩:「行時正好念彌陀, 一步還隨一佛過, 足下時時遊凈土, 心頭念念離娑婆。 傍華隨柳須回顧, 臨登山水莫放他, 等得阿儂生極樂, 十方來去任如何。」古人有威儀偈:舉佛音聲慢水流,誦經行道雁行遊;合掌當胸如捧水,立身頂上似安油。瞻前顧後輕移步,左右迴旋半展眸; 威儀動靜常如此,永依三寶復何憂。對殺生喫肉,古德有悲實語:「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痛怨難伸。設身處地捫心想,誰肯將刀割自身」;又云:「千百年來碗裏羹,怨深似海恨難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試聽屠門夜半聲。」自古以來,聖賢皆以忍耐為重要的品德。故而,要想成為:「諸佛龍象」,就要有「先做眾生馬牛」的忍耐力。忍耐是一種智能、一種力量,更是一種慈悲,是一切成功必備的修養和武器。寬性寬懷過幾年,人生人死在眼前;隨高隨低隨時過,或長或短莫埋怨;家富家貧休嘆息,自有自無總由天;平生衣食隨緣過,一日清閑一日仙。——羅壯元醒世詩煩惱如客座妄想,如病眼見空中花,如愚人見水中月,求鏡中像枉用其心。一個人的身軀雖然只有六尺之長,雖然有生有死,但苦的起源、苦的終止與導向終止的道路都在其中。你自己的天堂與地獄都在這六尺軀裏,所以人要注重自己的修行。一切眾生愚迷顛倒。不知覺悟。種種修行。不離身內。若於身外修行。無有是處。菩薩於諸佛法。都無染著。亦不捨離。見如不見。聞如不聞。心境空寂。自然清凈。是故佛法非佛法也。覺道之人。既能覺悟諸相皆空。但用所得知解做葯。治個心中妄想執著之病。心地自然調伏無掛礙也。——文殊師利菩薩「證空便為實,執我乃成虛;非空亦非有,誰有復誰無? 對病應施藥,無病葯還祛;須依二空理,穎脫入無餘。」——彌勒菩薩天眼通非礙,肉眼礙非通;法眼唯觀俗,慧眼直緣空;佛眼如千日,照異體還同;圓明法界內,無處不含容。——梁傅大士五眼頌 不要以為自己的舉手之勞微不足道,或許你的舉手之勞對他人而言卻是莫大的幫助。助人的事情無論大小,總是一份愛心。生活中的許多煩惱和憂愁都是自己給自己綁的繩索,是對自己心力的無端耗費。只有消除這些自己設置的精神陷阱,學會放下,才能收穫內心的平靜和富足。要到達成佛的目的,要經過「信解行證」四個階段。首先要有足夠的「信」仰,信佛實有,再努力研究佛法悟「解」佛的實理。再依照自己所認識的無畏之法實「行」,如此精進不懈一貫到底,終能「證」得佛的境界,涅槃樂地。這就親自證明佛所宣說的真如實道。諦信一切眾生都是未來的佛,終有一天都能成佛道。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