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里,顏良、文丑、高覽、張郃是河北軍閥袁紹麾下的四員大將(河北四庭柱),勇猛善戰、驍勇無雙。

在原著中,顏良、文丑是被關羽所殺,高覽則是被趙雲所殺。其中,高覽死得最「憋屈」,是被趙雲一槍秒殺!

在袁紹的河北四庭柱中,文丑是最厲害的武將,其次才是顏良,然後是張郃,最次是高覽。即便如此,高覽也有戰平許褚30回合的記錄。由此可見,河北四庭柱都不差。

在袁紹、公孫瓚進行磐河之戰時,文丑曾與趙雲力戰六十回合不敗,這是他的最佳記錄。

《三國演義》原文第七回描寫磐河之戰時提到說:「忽見草坡左側轉出個少年將軍(指趙雲),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

顏良雖然不如文丑驍勇,但也是猛將。在白馬之戰中,顏良手握鋼刀出陣,連斬曹營的魏續、宋憲,二十回合內擊敗曹操麾下猛將徐晃。曹軍諸將皆靡,無敢迎戰者。這才有了後面關羽出馬,斬顏良、誅文丑的情節。

從《三國演義》的描述來看,顏良是因為關羽馬快來不及反應而被關羽斬殺,文丑則是因為怯弱逃跑而被關羽偷襲斬殺。顏良、文丑都是當世猛將,武藝雖然不如關羽,但並不差太多。如果正面交手,關羽要斬殺顏良文丑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同樣的道理,高覽也是死於趙雲的偷襲。袁紹失敗後,張郃、高覽投靠了曹操。在汝南之戰中,高覽奉曹操的命令追殺劉備,但被趙雲偷襲。趙雲趁高覽追擊劉備時,從後背一槍秒殺高覽。

三國演義原文:「玄德正慌,方欲自戰,高覽後軍忽然自亂,一將沖陣而來,槍起處,高覽翻身落馬。視之,乃趙雲也。」

由此可見,猛將高覽其實是被趙雲從背面襲殺。高覽的實力雖然不如顏良文丑,但自身也有戰平許褚30回合的記錄,不會差到哪裡去。如果正面交手,趙雲恐怕不能輕易拿下高覽。所以當後來趙雲與另一位猛將張郃正面交手時,足足用了30多個回合才擊敗張郃。


題中說的是三十合擊敗張郃,應該是毛宗崗評改版。個人比較喜歡看羅本演義,這道題還是用羅本來說吧。不過影響不大,只是回合數不同,羅本中是十餘合。

趙子龍一槍刺死高覽,十餘合擊敗張郃。差距非常明顯。而高覽、張郃兩人都是原河北軍閥袁紹麾下的猛將,是一個戰壕里摸爬滾打出來的兄弟。在評話三國中與顏良文丑二將並稱為「河北四庭柱」。雖然四庭柱不是演義的說法,但還是可以說說。畢竟按照羅貫中的武力值設定,高覽絕對夠資格與張郃等人齊名。

在官渡對峙期間,高覽的最佳表現,是對戰曹魏第一猛將許褚。對戰結果為不分勝負。而且是曹將夏侯惇、曹洪率先引軍混戰,混戰的結果是袁軍大勝。說明在氣勢上,高覽完全不輸許褚。投靠曹營後,高覽的表現雖然不多,但也有三合斬殺劉辟的精彩表現。

高覽的水平,別的不說,至少應該在准一流到一流之間。與張郃非常接近。

那麼?為什麼高覽會被趙雲一槍刺死?張郃卻擋了十餘合呢?

——演義故事,趙子龍單騎救主

演義回目:劉玄德敗走荊州

戰役簡介:

話說劉備兵敗汝南,關羽、張飛、趙雲等盡被曹軍衝散,劉備單馬逃生。唯有劉辟領一千軍馬,並孫乾、糜芳、簡雍等接住劉備,保護他撤離。正走之間,魏將張郃擋住了前路。劉備方待退走,又被高覽領一支軍殺出,兩頭無路可走。

劉備拔劍打算自盡。

部將劉辟急止,發誓要死戰護主。挺槍驟馬直取高覽。高覽接住廝殺,不三合,劉辟身首異處。

劉備正驚慌之際,高覽後軍突然大亂,一將當先沖陣,一槍刺高覽於馬下。劉備視之,正是心腹愛將常山趙子龍。

趙雲殺了高覽,戰退後隊軍馬,徑奔前軍去戰張郃。二將在亂軍中大戰十餘合,張郃氣力不佳,遂拔馬而走。

原文如下:

高覽後軍突然大亂,一將沖陣而來,槍起處,高覽翻身落馬。——參考,「演義」羅本

子龍縱馬挺槍,殺散後隊,又來前軍獨戰張郃。郃與子龍戰十餘合,氣力不佳,拔馬便走。——參考,「演義」羅本

高覽之所以被一槍刺死,跟他與張郃的武力值對比,關係應該不是很大。換句話說,換作是張郃,很有可能也會被一槍刺死。

從文中我們得知,趙雲從後陣沖陣的速度非常之快。槍起處,高覽翻身落馬。壓根就沒有反應時間。不得不說,趙子龍單騎救主,非常成功的詮釋了他「萬軍從中如入無人之境」的特點。

而戰張郃的時候則不同。趙雲已經在曹圍中殺了很久了。張郃是親眼看趙雲殺過來的,有足夠的反應時間。以張郃的水平,擋住趙雲十餘合,應該是正常發揮。


很高興和大家聊聊趙子龍槍挑高覽。

按道理來說,做為「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覽,他的武藝是相當厲害的。能夠與顏良、文丑、張郃這樣的猛將齊名並列,高覽怎麼可能是個軟杮子呢?

但他一回之內就被趙子龍挑翻於馬下,這是有原因的。

高覽的武藝絕不在張郃之下,很可能更強。在官渡之戰前期,高覽曾經力抗曹魏第一猛將許禇。這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三十回中。

回目:戰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

第三十一回 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

張郃與張遼大戰四五十合不分勝負,許禇上前助戰,被高覽頂住廝殺,雖然沒有說具體回合數,但通過後面兩軍的動態來看,短時間內許禇是拿不下高覽的。

但我要提醒大家,這是一場惡仗,高覽當然心裡清楚,大家注意看這一句 「高覽挺槍接住」。

當時,高覽所持的兵器是長槍。

咱們再來看看穰山之戰中,遇到趙雲時,高覽所用的兵器。這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三十一回中。

回目: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

大家注意到了,在穰山之戰中,劉辟來與高覽交鋒,「戰不三合,被高覽一刀砍於馬下」。高覽手中的兵器是刀。

做為武將,手中的兵器非常重要,雖然經常有人號稱是十八班武藝樣樣精通,但到了戰場上,遇到強敵,必須要拿平時最擅長的武器,決不能大意。典韋的例子大家都看到了,一雙大戟被盜,拿著刀去迎戰,由於兵器不趁手,居然死於一群小嘍啰的手中。

你讓張飛拿著雙錘去戰呂布試試?你讓關羽拿著日月雙鉤去戰黃忠試試?你讓馬超拿著雙截棍去和許禇大戰三百回合?

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現在咱們把高覽倒霉的原因來總結一下:

1.兵器不趁手

在險惡的戰場上,高覽太大意了。居然沒有拿著他最擅長的長槍,而是拿著把大刀。

當然,以高覽的武藝,即使拿著刀,對付起劉辟這類四流武將是一點問題也沒有,擒住劉備也不在話下。

但遇到趙雲,可就不行了。使槍和使刀的招法完全是兩個概念。人家許禇使刀能三十合戰平趙雲,可並不意味著你高覽也行。人家許禇本來就是刀將,而高覽可是現學現賣。

這麼粗心大意,怎麼能不招來惡果呢?

2.應變猶豫

高覽殺死了劉辟以後,他就在本陣的最前列,面對劉備。

當高覽發現後隊發生紛亂的時候,他沒有在第一時間內拔轉馬頭。為什麼呢?因為劉備雖然劍術不算高明,但劉備的箭術是相當不錯的。且看在《三國演義》的第二回中。

回目: 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

劉備一箭射中了黃巾軍首領張寶的左臂。

不僅如此,再看看下一戰。

劉備還射死了孫仲。

高覽擔心自己撥馬回頭,劉備會趁機從後面放箭。高覽這一猶豫,時機就錯過了。

3.掉頭困難

高覽第一時間沒有轉過馬來,再想掉頭就困難了。

趙雲沖陣而來,高覽所部軍陣的後隊人員紛紛落馬,前面的人也回頭看到了。大家要想活命,唯一的辦法就是策馬往前走,到了空曠之地再掉回頭來抵擋。於是大家紛紛往前沖,高覽被夾在紛紛前涌的亂軍中了,他再想掉頭就太困難了。

這就像在高速公路上行車,你想把車掉個頭逆行,那簡直不可能。高覽正在拚命努力,趙雲順著人流就到跟前了。

高覽拿著不順手的大刀,又是背對著趙雲,要想抵抗就來不及了,只覺得後心一涼,被捅住了。

如果正常面對面交戰,高覽武藝不在張郃之下,抵擋個三十回合沒有什麼問題,就算敗陣,至少也能保證全身而退。

但他的粗心大意,使自己白白挨了一槍,殞命僵場。


高覽是袁紹麾下猛將,與顏良、文丑、張郃並稱「河北四庭柱」,可見武力值也是響噹噹。

在《三國演義》書中第三十回寫到:操怒,使張遼出戰,張郃躍馬來迎,二將鬥了四五十合,不分勝負,曹操見了暗暗稱奇。這裡可見張郃與張遼的武力相當,隨後是曹操手下的虎痴許褚揮刀縱馬,出來助戰,對面的高覽見狀也拍馬出來,接住了許褚,四員將捉對兒廝殺!

高覽敢迎戰許褚,自然是武力不弱,而且「四員將捉對兒廝殺」,在陣上打了一段時間,可以說是彼此不分勝負,算是打成了平手,能擋住曹操手下武力靠前的虎痴許褚,高覽的武力也得到了印證,許褚與馬超打了二百回合都打成平手,許褚的實力也不是吹的,所以說高覽的武力就算比許褚差,但是自保是沒問題的。

那為什麼高覽一招就被趙雲刺死,而張郃在趙雲手上還打了三十個回合?這個當然是因為趙雲的武力比他們高,只不過高覽與張郃的武力絕對是相當的,發生這種情況是有原因的!

曹操偷襲烏巢時,高覽和張郃奉命去劫曹營,卻不料遭遇埋伏,導致兵敗,兩人被俘只能投降了曹操,被封為偏將軍、東萊侯!

在汝南之戰時,高覽和張郃奉命率軍伏擊劉備,高覽在三個回合內,用刀斬了劉辟,劉備慌亂之中,正準備自戰,這時候高覽後軍忽然亂了起來,一將沖陣而來,槍起處,高覽翻身落馬,劉備定睛一看,原來是趙雲前來救駕!這裡可以看到,趙雲是從高覽背後衝殺過來,而高覽在殺了劉辟之後,想要追殺劉備之時,沒防備後面,措不及防之下,被趙雲一槍刺死,這當然也是因為趙雲武力高強,出手之快 槍法之准,把高覽這個一流的武將瞬間秒殺。

隨後張郃能與趙雲對戰三十回合,是因為正面對陣,當時趙雲殺散了後面的軍隊,大戰張郃,斗到三十回合,張郃撥馬逃走,張郃能與張遼大戰四五十合,不分勝負,在趙雲手上三十合就敗下來,可見趙雲的武力當在張遼、張郃、高覽之上!

玄德正慌,方欲自戰,高覽後軍忽然自亂,一將沖陣而來,槍起處,高覽翻身落馬,視之,乃趙雲也。玄德大喜,雲縱馬挺槍,殺散後隊,又來前軍獨戰張郃,郃與雲戰三十餘合,撥馬敗走。

高覽遇到武力值比自己高的趙雲,再加上趙雲當時為了救駕,顧不了什麼江湖規矩,因為劉備的處境非常艱難,趙雲直接就從背後殺過來,高覽騎著馬,轉身迎戰已經來不及,電光石火間,就這麼著被趙雲一槍秒殺!

張郃、高覽的武力值比趙雲低,但是能與張遼、許褚對壘,可見並非浪得虛名。只不過張郃「識變數,善處營陣,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就是見勢不妙,保命要緊,所以在《三國演義》里感覺有點弱,後來在漢中被逼到生死關頭的時候,跟張飛可是硬剛了五十回合,除了呂布、馬超,可沒什麼人在張飛手上走過五十回合。所以說張郃在趙雲手上打了三十餘合不要奇怪,張郃可也是有實力的!


首先高覽和張郃兩個人的武力值就不是在一條線上,即使所謂的河北四庭柱:顏良、文丑、張郃、高覽。四個人的武力差值也太大,沒有可比性。

這屬於在演義的基礎上再加工藝術化,湊個團隊而已。

趙雲一槍刺死高覽,與張郃大戰四次

官渡之戰時,高覽曾與曹操手下猛將許褚戰至不相上下。「許褚揮刀縱馬,直出助戰,高覽挺槍接住」。之後「曹操令夏侯惇、曹洪,各引三千軍,齊沖彼陣」。兩方退兵。

高覽能和許褚打得不分勝負,並且三回合內斬劉辟,可見他在那時的武力值還是很高的,不過在後面攻擊汝南的時候,高覽卻被趙雲一槍挑於馬下。「玄德正慌,方欲自戰,高覽後軍忽然自亂,一將沖陣而來,槍起處,高覽翻身落馬。視之,乃趙雲也。玄德大喜。雲縱馬亭槍,殺散後隊,又來軍前獨戰張郃。郃於雲戰三十餘合,撥馬敗走」。

所以高覽被趙雲一槍跳了,是因為他吃了趙雲奇襲而來的虧,這一點有點像那次關羽挑顏良的情況。

到了張郃和趙雲的四次單挑,張郃三次主動逃走,趙雲主動逃走一次(長坂坡之戰),這是趙雲唯一一次從張郃手裡逃走的,因為那時他正保護著後主脫險,不能戀戰。

而張郃那三次,基本都是在兵力佔優勢,還是在多將的情況下主動逃走的。大概是因為第一次和趙雲硬碰硬,看到他一槍挑死高覽,又大戰三十餘合不分勝負。張郃自知不是趙雲的對手,所以後面幾次,即使是在兵力佔了優勢的情況下,張郃還是選擇隨機應變,不和趙雲玩正面的。

不過,高覽也不是那種不入流的武將,畢竟能和張郃等人齊名。高覽的武力在眾人中,雖不能算是一流,但也是二流偏上的了,只是相對於顏良、文丑這些一流武將來說,高覽也確實顯得不夠格罷了。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寫三國,次寫明清,其餘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今天我們來聊一下歷史三國時期的趙子龍,話說我們的劉備劉大人一生相當的坎坷,一個不注意就被敵人給包圍了,也不知道受到過多少次這樣的刺激,弄得我們到後來看到劉備又一次快被敵將斬殺的時候,總會想到劉備一定是死不了,連受傷的機會也不一定。

所以在穰山之戰的時候,又一次被高覽給逼到了身邊,雖說當時有劉辟這種不入流的武將來幫他擋槍,可惜劉辟實在是太不入流了,也許就從來沒有打過架,所以很快就送給了高覽一個首殺。

畢竟戰鬥回合不到三以上就被秒了,只能說戰五渣,這個時候的劉備眼看就要被捉了,也許高覽可能想著直接斬殺,說不定連後來的三國也沒有了,但是這個關鍵時候,後方衝過來一個白馬銀槍的小將,直接一槍高覽就掛掉了。

這實在讓人有點意外,理論上高覽可是河北四庭柱之一呀,與顏良還有文丑他們屬於一個級別的高手,怎麼可以被人一槍秒掉,剛剛還大發神威在三回合不到的時間裡一刀將劉辟給砍翻了呢。

好吧,不論我們說的再好,但是事實上高覽就是被趙雲給一槍秒掉了,只能說沒有一點點防備,你就這樣出現在我的身後,在我不注意的時候,在我不經意之間,給了我畢生難忘的一槍,我只能對高覽說:「兄弟下輩子小心一個叫趙雲的人。」

雖說河北的四庭柱之間武力大小有點差異,就算顏良與文丑在他們四個之中屬於實力強的,但是高覽與張郃應該是一個級別的吧,可是趙雲與張郃單挑的時候,可是足足打了三四十來回合,而且還沒有拿下對方,這就有點讓人不可意議了。

難道說同樣身為河北四大庭柱的這幾人也是有著水份的存在?

其實這裡面也是有一定的原因,雖說高覽也是四庭柱,但是說實話在武力值上面可能真心是他們四個當中最低的那一個,這個畢竟實話實說,水平差就是水平差,但是再怎麼差也不會差到連三流武將也不如的地步。

我們來回憶一下當時高覽的戰鬥情況,首先當時的高覽雖說已經砍翻了劉辟,但是劉備還在自己的眼前,說實話這個時候是不敢分心的。

我們都知道劉備是有一定的武力值的,不管怎麼說當年也是跟呂布戰鬥過而且還活下來的人物之一,雖說當時的單挑有點欺負人,但是呂布不在意這個小問題,所以也就沒有人說什麼了。

而且高覽身為袁紹的大將,一定知道虎牢關的那一次戰鬥,所以這個時候的高覽可以說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劉備身上,再說了發生這麼多的戰役主要目地不就是捉拿敵軍首領嗎?

所以說劉備的吸引力比任何人都大,從這兩方面來看高覽的全部心血都放在劉備身上並沒有什麼錯,這個時候趙雲出場了,說實話趙雲這個時候雖說已經投奔了劉備,但是還屬於新來的同事,也就是沒有過了試用期,很多重要的職業還輪不到趙雲。

所以這個時候的趙雲在軍中的存在感幾乎不是很大,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武力值不輸關羽這種級別的高手,對戰一個二流而且還用著相當於偷襲這種行為,高覽直接被秒掉實在是太正常的一件事了。

為什麼要說高覽的武力值屬於二流武將,這麼給你們說吧,高覽在袁紹的手下並不是以武力值出名的,他能被稱為河北四庭柱的主要原因就是會帶兵打仗,就是說在行軍作戰方面高覽是相當的有頭腦。

所以說聽起來是袁紹手下的四大將領,但是他們之間的能力是不一樣的,如果同樣各自帶兵一萬對戰,有相當大的可能趙雲會輸給高覽,因為在排兵布陣方面趙雲的實戰能力與水平真心有點不太強,當然這跟趙雲沒有太多的實戰經驗也有很大的關係。

而趙雲再與張郃對戰的時候,情況又不一樣,張郃這種級別的武將可以說已經到了高手的那個層次,而且有著自己的戰鬥風格,當然了張郃的戰鬥風格更加的偏向與保命為主。

也就是說張郃在與人單挑的時候,大多數的時候會嘗試一下自己與對方的實力差距,並且把回合數控制在五十招以內,為什麼要這麼說,其實這就是張郃的戰鬥方式,他的戰鬥在詭異和出奇等方面很有優勢,可是我們也知道再好的招式一旦對同一個人用過,而且還不太有效果,那麼第二次再出這樣的招數可能就一點用也沒有了。

所以說張郃這些詭異的招數也就三四十招左右,再往下打就是自己把招術再反覆用一遍了,如果遇到對方體力不支的情況下,這樣也有可能磨死對方,可是遇到趙雲這樣的從小就開始練武的奇才,可能就沒有什麼用處了。

這也是張郃在與趙雲單挑了四次,有著三次自己逃走的主要原因,因為打不過對方,而且再打下去就有可能會讓趙雲捉到機會一槍弄死自己。

當然了張郃也不是沒有主動追殺過趙雲,比如長坂坡的那一次,就追殺了很久,如果不是曹操下令要活捉,很有可能會被張郃給偷襲致死也說不定。

總得來說趙子龍可以一槍挑翻高覽,可是與張郃卻要大戰相當多的回合,其實主要原因就是高覽並不是以武力出名的武將,這就像你讓諸葛亮與司馬懿單挑一樣,可能一百個諸葛亮也打不過他,畢竟兩個人的能力方面不一樣。


謝謝邀請。首先是張郃的武藝比高覽要強一些,更重要的是趙雲對高覽時,有一定的突襲性質。

本文以《三國演義》論(因為只有演義才有趙雲刺死高覽)。上述兩次戰例都在毛本三國演義的汝南之戰中,當時的戰局,劉備兵敗,被張郃高覽前後圍堵在一條山道中:

行到數里,一棒鼓響,前面擁出一彪人馬。當先大將,乃是張郃……玄德方欲退後,只見山頭上紅旗磨動,一軍從山塢內擁出,為首大將,乃高覽也。玄德兩頭無路,仰天大呼……劉辟……便來與高覽交鋒。戰不三合,被高覽一刀砍於馬下。 玄德正慌,方欲自戰,高覽後軍忽然自亂,一將沖陣而來,槍起處,高覽翻身落馬。視之,乃趙雲也。玄德大喜。雲縱馬挺槍,殺散後隊,又來前軍獨戰張邰。邰與雲戰三十餘 合,撥馬敗走。

高覽被趙雲一槍刺死,張郃卻戰了三十餘合才敗走(嘉靖本是十合),看上去差距有點大。當然,實際上河北的四員猛將顏良、文丑、張郃、高覽,本來在演義中的武力表現值就是按順序遞減的。在鄙人看來,顏良是超一流S級,文丑是准超一流SA,張郃是標準一流A,而高覽不過是准一流A-而已——當然,這個准一流本身也只是推測。畢竟高覽的戰例並不多。曾在官渡之戰與許褚戰平,但回合數並不明朗;然後就是三回合砍翻劉辟,以及一槍被趙雲刺死。

從演義描寫而言,高覽正在攔截劉備。三刀砍死了劉辟,劉備則準備自己作戰。顯然,這時候高覽及其軍隊的主要注意力都在劉備身上。

忽然之間,高覽「後軍」自亂,可見趙雲是從後軍衝殺過來的,有點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的味道。

然後就是「一將沖陣而來,槍起處,高覽翻身落馬。視之乃趙雲也。」這裡顯然是從劉備的角度來看的。從劉備的視角,高覽並沒有轉身迎戰的動作,也沒有「覽方欲自戰」。就是說從字面上理解,高覽在趙雲背後衝來時都沒啥反應,就給趙雲挑翻了。

這樣一來也就不足為奇了。三國演義中,因為遭到突襲,而表現大失水準的例子很多。比如顏良被關羽一刀砍死,比如夏侯淵被黃忠一刀砍死,都是例子。高覽這個還是從背後衝來的,更難防備。

有人說,趙雲從後隊衝到前隊,難道高覽一點沒反應么?須得注意這裡高覽是要和張郃兩頭堵截滅掉劉備,所以整個兵力的擺布,以及高覽自己的注意力,都是集中在劉備身上的。高覽壓根就沒想到,已經潰散的劉備軍中居然還會出來一個猛將沖自己的後隊。他最怕的是劉備跑了,所以全部注意力必然都盯著劉備,對屁股後面的反應自然會慢許多。

再說,高覽此處率領的兵馬也未必很多。《三國演義》並沒有寫這裡高覽有多少兵馬。從之前戰爭規模來看,那時候曹操還沒平定河北,總兵力不過20萬左右。官渡之戰曹操出動了15萬人(其中當道紮營7萬),汝南之戰劉備的兵力是數萬,那麼曹操軍隊應該在10萬人左右,主力應該曹操自己帶著,張郃高覽這種分出去攔截的,有個兩三千人就不錯了。而在後面還寫關羽帶著三百人來就殺散了張郃的兵,可見張郃的兵也就千人左右量級,高覽估計差不多。

千人擺開隊伍,其實沒有多麼厚重的,尤其重點還要圍堵裡面的劉備。這造成趙雲從隊尾殺到隊頭的速度可能非常快。那高覽來不及反應就更沒啥問題了。

至於說之後張郃怎麼和趙雲打了三十回合,這也不奇怪。趙雲刺死高覽後,先殺散高覽的後隊,然後又趕到前隊來迎戰張郃。這麼一折騰,張郃就算傻子也看見趙雲了,接下來就是正面交鋒。嚴格說來,趙雲沖陣、殺高覽、殺散後軍,還耗費了一部分體力,對上張郃就更難速勝了。三十回合將其擊敗,是符合S級武將對A級武將標準實力差距的。事實上張郃和其他S級的武將交鋒,對張飛是四五十合平(嘉靖本為百餘回合),對馬超是二十餘合敗(嘉靖本為三回合),趙雲的三十回合擊敗介於兩者之間,算是一個很正常的戰例。


高覽和張郃與超一流高手趙雲相比懸殊過大。再說趙雲一槍刺死高覽措手不及,斗張郃時張郃全力以赴所以用了三十回合才擊敗。


趙雲救主心切,戰鬥力提升一倍,加上高覽使用他不善長的大刀,高覽的武藝已經大打折扣,另外趙雲這次是奇襲,高覽可以說毫無準備,被一槍挑下也就不足為奇了!


兩強相遇勇強快猛勝,趙雲殺高覽、關羽斬顏良、黃忠刀劈夏侯淵都是以快為主。如逃過快,那麼就能戰上幾十合,並很少有死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