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還是毀滅——小論大陸同人展會的存續之問

9 人贊了文章

前些日子,偶爾聽聞了貴州同人展會ComicHope可能於此屆CH13結束後暫停舉辦的消息,不由得感到有些出乎意外。

若是一些資歷尚淺的主辦還可理解,但作為一個已經舉辦六年之久的展會,這個消息的確著實令人驚訝。然而仔細思考過後,或許一切也並非是毫無緣由。

——近年來,隨著同人文化在ACGN愛好者中被接納的程度越來越廣,其整體規模也愈發增長龐大。然而,盤子大了,並不意味著同人展會的經營就能更加容易,甚至可以反過來說,隨著時間推移,一部分同人展會面臨的困難將會變得頗為嚴峻。

現今大陸同人展會的發展趨勢,大致可以用一句話概括:

主辦決定下限,地域決定上限

前半句無需多言,而後半句中的【地域】,並不是簡單意味著交通便利(當然這也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其背後蘊含有多少願意為同人文化花出真金白銀的受眾。

大陸兩種同人展會發展典型:

本地及周邊地域受眾購買力強 →吸引外地&海外攤主參與 →攤位數上升吸引外地&海外受眾 →賣氣更強

——賣氣強 ? 攤位數升 =良性循環 本地及周邊地域受眾購買力弱 →本地攤主流失 →攤位數下降導致本地及周邊地域受眾流失 →賣氣更弱——賣氣弱 ? 攤位數降 =惡性循環

簡單來說,對於同人展會而言,最核心的要件就是【攤】,而攤位的數量往往對應著購買力的多寡。

支撐起購買力的要素,一是當地經濟水平,二是當地二次元愛好者的同人購買意願。然而,這相輔相成的二者,並非能在短期內就可改變。

一個同人展會,若是連同人攤位都只剩個小貓三兩隻,那消亡or轉型,不過是時間問題。

同時,一線大型同人展會的吸引力和淘寶通販渠道的成熟化,更是使得非一線城市二次元愛好者的選擇更為分散。如果說5、6年前,非一線同人展會還有著積攢人氣、穩定受眾的窗口期,現如今則已變得非常困難。

這也就是為何非一線城市的同人展會,在如今同人文化如此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卻有很大一部分面臨著巨大挑戰的原因所在。

另一方面,隨著國內外手遊的迅猛發展,以及氪金這一形式被廣泛接納,國內二次元愛好者的消費趨勢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調查來源:2017二次元消費大調查 @放映邪會?

www.wenjuan.in

粗略對比一番,手游上的開銷可謂是一騎絕塵,與同人相比近乎7倍之差。

此長彼消,在可支配金額並未大幅提升的狀態下,答案可想而知。

——撇開購買力這個話題,現如今對於大陸同人展會而言,最能夠決定展會存續的關鍵,也就是兩點:

①收支平衡

②主辦方個人因素

先說第一個,收支,歸根到底也就是兩個字:

成本

(請在腦內放大到最大號謝謝)

成本,也就是每個展會——無論同人展會or商展——都繞不開、關乎生死存亡的重大課題。

筆者在此塊的關注點主要為商攤和Lolita專區。

近些年來,隨著商攤和Lolita專區的入駐,「純粹的同人展已不復存在」這種聲音經常得以聽聞。

但直截了當地說,就現階段而言,大陸想要辦出純同人·無商業的綜合性同人展會,除非能有思聰激情加盟,可能性則近乎為零。單純依靠同人攤位的租金和入場費,是絕對無力負擔起巨額的支出成本。

那商攤和Lolita專區是否應當在同人展會內得以存在呢?

先說商攤。

商攤,也就是正版商業攤位,雖然毋庸置疑給同人展會帶來了一定的商業氣息,但另一層面能夠促進同人文化和官方之間的交流互動,也可服務同人攤主和遊客。同時由於商攤租金高昂,足以填補一部分同人方面的虧空。

就世界範圍內,日本CM、臺灣地區CWT&FF、香港地區CWHK等諸多同人展會,商攤入駐的情況同樣普遍。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同人展會內出現商攤的身影,也是可以接受的。

相對的,Lolita專區就有些微妙了。

相較於商攤,Lolita本身和ACGN幾乎並無關聯,最多也只能算作泛二次元的領域,同屬小眾文化,僅僅在受眾上有著一部分重疊。

因而當同人展會上第一次出現Lolita專區時,給筆者的第一感覺就是困惑。

維基百科中,現代廣義上的【同人】一詞被定義為「公開、散發、販售自己創作的與漫畫、動畫、電腦遊戲相關的作品(多數為paro和插畫集)與周邊等的人羣。」(自分で描いた漫畫?アニメ?コンピュータゲームに関する作品(パロディ作品やイラスト集が多い)やグッズなどを公開?配布?販売する人たちのこと)

一般而言,非商業性質的原創or二次創作,都可以被稱之為同人。

然而,Lolita服飾,不管是其商業屬性也好,承載媒介也罷,都與同人幾無關聯。

即便是作為商攤予以考量,也是不同於ACGN的定位,有著不相適宜之感。

同時,反觀其他地區,日本CM、臺灣地區CWT&FF、香港地區CWHK等世界上諸多同人展會,都沒有Lolita專區的存在,可以說是大陸特有的現象。

大陸第一次在同人展會上試水Lolita專區的節點,應為CP14.5。隨後陸續有CD、CA、CH等展會跟進嘗試。

統計了一番各同人展會Lolita專區歷年攤位數

註:該統計僅計入整數展。CP、CD創辦時間相近故而以其屆數為基準,CA、CH創始時間有別於前二者,因而在相近時間屆數予以計入。綠色為CA13、紫色為CH13

從表單中可清晰地看出,Lolita專區所佔份額並不小,尤其是CP,近兩屆數量已達一百上下。

雖然在一大堆同人誌中突然冒出了幾件小裙子的確有些突兀,但若是換個角度看,其實也並不是不能理解。

舉個最近的例子:商展。

經常因盜版問題而為人詬病的商展,之所以明知盜版必定會在一定程度破壞展會的成色,卻仍是一如既往對其招商的原因無他,成本上的考量而已。

即便是如CCG這樣的著名展會,與光鮮亮麗的正版商業攤位背靠背的,或許就是擺滿了「精品福袋」、「愛國手辦」、「砸金蛋」等諸如此類的盜版攤位(每屆都能收穫一番來自日方參展人士的傾情微笑)。

——商展況且如此,同人展會所面臨的經營壓力只會更大。

因而,Lolita專區的出現,可以視作為一個折中的手段。

一方面,一部分受眾的確有這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其租金可也可反哺開支。

說得再白爛一點,總比放進去無良瞎眼盜版攤好得多。

故而,在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Lolita專區都會是大陸同人展會內一道或許是讓核心受眾有些困惑、但也有其存在意義的奇特風景。

說完了開支,再談另一個話題,主辦個人因素

相對於前者,這個話題就是另一番層面上的沉重了。

時至今日,大陸不少同人展會都已經營十餘年之久,還有一些也將馬上迎來十週年的紀念。

若整體大環境沒有巨大的變動,展會自然而然會開辦到第20年、第30年……

30年,一個人最精力充沛的年華,也幾乎是工作者從入職到退休的長度。

與臺灣CWT、香港CWHK不同,大陸這塊最開始創建同人展會的主辦成員,大部分都是學生或工作不久的青年。創立展會的初衷大多也是憑著一腔熱血,希望能在本土建立屬於國人自己的創作交流平臺。

但是,隨著展會規模的擴展以及積累而升的人氣,一切都在表明「身為主辦」不再是小打小鬧這麼簡單,不再是小範圍內過把癮的聚會。同人展會的延續,就是意味著主辦要把愛好轉變為一個真正的職業,自負盈虧,生計的來源所在。

而這時,少年已不再是當初的少年。

他們中的很多都進入了人生的新階段,從當初的單身狗,到組建個人家庭。很多事不再是靠著任性就能解決,需要承擔的責任只會一天比一天來得更重。當然,主辦們對於遊客的態度並未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轉變,遊客們也大都回報以極大的熱情。但熱情抵不了奶粉錢,也報不了醫藥費——辦展不賺錢怎麼辦?總不能在遊客排隊進場的時候,讓主辦帶著一家老小在門口討飯吧。

這也就是前文所說維持收支平衡甚至盈利的重要性。用愛發電,1年、2年或許都OK,可要是持續十年以上呢?若一個同人展會連最起碼的收支平衡都難以做到,那其延續性便無從談起。

一方面,若是經年累屆的虧損無法得以緩解,主辦自尋出路也是無奈中的必然。另一方面,由於政策的不穩定性,誰也不能保證在漫長的將來不會出現動搖根基的重大變故。並不是誰都敢用自己的未來做賭注。一部分經營尚佳卻無疾而終的同人展會究其本因或許即是如此。

——理想不能當飯喫,尤其是當你想在這個領域呆上十幾二十年的時候。

——就目前來看,為了維持收支平衡,不產生賬目黑洞,在同人展會中引入商展和Lolita專區或為一個不錯的選項。但是,這二者也不是簡單地呼之即來。展會本身的人氣、賣氣都是展商考察的重點,表現平平者則很難得到青睞。

市場就是這樣,從來只有錦上添花,哪裡會來雪中送炭。

但同時,一些中小型同人展會近年來都推出了許多頗具特色的ONLY或專區,吸引特定族羣參與,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穩固並拓寬了受眾羣。對於此類型展會而言,差異化經營也不失為一記良策。

——東拉西扯說了這麼多,最後再回到ComicHope這個展會吧。

儘管沒有親自去過ComicHope,但主辦能在貴州這個ACGN文化算不上特別發達的地域堅持了整整六年的確讓人心生敬佩,光是從開展至今都堅持同人攤位費全免這點上便足以看出其誠意所在。然而綜合各方反饋來看,遊客大多關注點還是集中在Cosplay,購買同人作品的寥寥甚少,誠然也是其侷限所在。

之所以動筆寫這篇文章,並非是意圖道德綁架,強行續命——那不是筆者的本意,畢竟主辦也有自己的人生。在此只不過是希望此篇文章若是能引起一部分人的關注,那這個展會或許能擁有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因為綜合來看,除非是有連續幾年投錢聽空響的財力,現如今想要再出一個具備穩定影響力且持續能力長久的同人展會,已經是一個基本不可能的任務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