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羣子!

又到了跟大家分享養殖經驗的時間,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小小的期待?

不知您是否還在為養殖過程中,青苔的泛濫不覺而苦惱嗎?

近年來,青苔防控一直是蝦蟹養殖戶頭疼的大問題,為了防控青苔,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但青苔依舊瘋狂生長。有些不法廠家,正因看到此商機,濫用巨毒藥物,只顧殺青苔,而不顧其他,給廣大蝦蟹養殖戶帶來了無盡的災難,2017年「青苔絕殺」事件即是最好的例證。青苔的防控,歸根到底,重點還在於防,並且越早越好,最好從立冬開始。青苔防控手段無外乎「撈、殺、肥、調」而已。

一、認識青苔

對水產養殖造成危害的青苔,屬絲狀藻類,與喫不敗、燈籠草、扁擔草等水生植物一樣,都靠光合作用生存,在同一水體中相互競爭陽光、養份、地盤等。通俗講,青苔與喫不敗、燈籠草等是你死我活的關係。一旦青苔封塘,喫不敗、燈籠草等有益水草則完全不能生存。青苔的生存條件比喫不敗、燈籠草等還是有一定區別的。一般而言,水質越清瘦、透明度越大、水越淺,青苔越適宜生長。一旦水變混濁、變肥、水加深等,青苔越不容易生存。從另外一個角度講,青苔的有無與多少,是水質是否被污染及被污染程度的標誌。若養殖池未採取任何措施,而青苔減少,則提示水質已發生了變化,此時必須查明原因,並採取相應的措施。

二、為什麼從立冬要開始防控青苔

從事蝦蟹養殖一年以上的水面,多多少少曾經出現過青苔,因此青苔種子已存在於池塘中。立冬以後的整個冬季及初春,湖北地區均處于晴好無雨、陽光充足的乾燥氣候,加之水溫低,不太適合浮游植物藻類生長,而這種天氣,對青苔的生長極為有利,如果不加以控制,冬春青苔泛濫成災將成為常態。對新開挖的蝦蟹池,如果立冬後池底有水,青苔馬上將會出現並發展呈泛濫之勢。

有一種錯誤想法是青苔在冬季不生長甚至會死亡,因此,往往疏於冬春季節對青苔的防控。事實上,在湖北地區,青苔在冬季是不會死亡的,只是生長停滯而已,一旦春季溫度上升,會迅速恢復生長。即使死亡,其休眠孢子也會長期存在於池底,一旦環境適宜,則會迅速萌發並生長。

立冬之後的青苔有一定的隱蔽性,往往少量沉於水底或粘附於水草上,不仔細巡察,不易發覺,但當普遍看得見時,已呈暴發之勢。

  綜上所述,防控青苔要從源頭抓起,立冬之後的初冬是防控青苔的最佳時間節點。

三、青苔防控的有效手段

(一)撈:

  青苔防控,從「撈」開始。常見青苔有四種,有的漂浮水面,有的沉入水底,有的附著於水草上,有的呈團狀,有的呈塊狀,最麻煩的零星散佈於水中的。呈布狀的青苔相對要好撈些,呈團塊狀的也相對好些,最難撈的是感覺滑滑的那種。撈滑滑的青苔工具的網眼要密一些,從池底向上撈時,動作要慢一些。已將水草覆蓋了的青苔,要堅決撈出,即使將部分水草也撈起了,也絕不姑息。不管是那種青苔,在剛萌發時,撈起來的工作量是最小的,也是必須從立冬之後首先要做的最基礎的工作。撈起來的青苔最好是移出養殖區,確實有難度的,攤放到池堤高處,曝曬一段時間後,要記得翻過來再曬,曬枯萎後燒掉,以絕後患。切忌將撈出的青苔堆在水邊,以防再度擴散蔓延!

(二)殺:

  「殺」是防控青苔最有效最直接的辦法。「殺」法分曬田殺滅、加深水位和藥物殺滅三種。

  1、曬田殺滅

  整個冬季和初春,因湖北地區晴天少雨,氣候乾燥,曬田之法殺死青苔最為簡單、經濟、適用。不論是新池還是老塘,均需將池水排乾淨,淤泥較深的池塘,要開挖濾水溝。平時要注意,一旦有積水就迅速排乾淨,切勿有積水不排。通過曝曬池底和凍土處理,絕大部分青苔將被處理掉。在曬底時,若已有成塊的青苔,必須曬乾一面後翻過來再曬,然後將曬乾的青苔集中拖走或就地焚燒。本法只適用於無蝦苗和成蝦的池塘。

2、加深水位

  冬季和初春,通過加深水位,有利於遮光,不利於底層青苔的生存。當水位加深到1米以上時,由於透明度很難達到70釐米以上,底層很難有光線照射到,因此底層的青苔的光合作用嚴重受阻,久而久之,底層青苔和光線照射不到的深水層中的青苔將無法生存而起到殺滅青苔的作用。此法適用於已有幼小龍蝦及成蝦較多的池塘。

3、藥物殺滅

  結合清塘,可直接下生石灰或茶餅。生石灰直接殺滅青苔。茶餅既殺滅了池中的野雜魚,又通過後續的肥水間接地殺滅了青苔。市面上的優質的殺青苔類產品等配合高含量腐植酸鈉使用,能有效直接地殺滅各類青苔。值得注意的是,水面以上的塘坡,趁水位低時,一定要用市面上較優質的殺青苔類產品兌水用噴霧器打一次葯,殺死這些存留的青苔孢子,否則隨著水位的上升,這些沒有處理的地方,一旦遇水,就會滋生青苔,到時還是得處理,不如提前防控。

以上三種殺法,結合使用,效果更佳。

(三)肥:

  「肥」法防控青苔的原理,是通過增加浮游生物的數量降低水體的透明度,加上大量在上層生存的浮游生物遮擋了大量的光線,致使底層的青苔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致死。此法要求水深達70釐米以上效果較佳。

有一種錯誤認知是冬季水肥不起來。當然,要保持冬季透明度低於30釐米,除非是重度污染。我經常見到畜禽場周邊的水體在冬季一直透明度低於30釐米的,這不是我們提倡的範疇,但從另一個側面證明,冬季藻類是可以生存繁衍的。小龍蝦池塘不宜有太低的透明度(小於40釐米),冬春季節,讓小龍蝦池塘保持50~60釐米的透明度,只要方法得當,是可以做到的。

冬季肥水,選擇合適的肥料品種很重要。先用適量發酵的有機糞肥作基肥,後用市面上較優質的氨基酸類肥料配合蝦蟹專用肥(多為有機生物肥類)化水全池潑灑,10~15天使用一次,能將水體透明度達到50釐米左右,既能有效地控制青苔,又能為小龍蝦提供優質的天然餌料。

(四)調:

  「調」是指上述三種手段之後的解毒、調水、分解死青苔的措施。通過「撈」、「殺」、「肥」系列措施後,水體環境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的水發渾,有的水發黑,有的青苔大量死亡後水略顯臭,這時候的後續措施一定要跟上來。

水渾濁時,可用高含量腐植酸鈉類產品配合化學絮凝劑處理即可。其他情況,用有機酸類或硫代硫酸鈉類產品解毒即可。若水溫高於15℃時可用高含量芽孢桿菌、複合芽孢菌及乳酸菌類解決後續其他問題。

不知道大家還喜歡今天的話題嗎?喜歡的話請轉發、分享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