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的內衣怎麼挑,實際上主要講的都是如何確定自己的號碼。除了號碼以外,另外一個會影響內衣舒適度的就是內衣形狀。不多說閑話了,直接繼續上次的結尾開始。  01  為什麼我量好了尺碼還是買不到內衣?  很多同學會有一個迷思:我看過很多教我挑內衣的文章,我也認真量了,為什麼我去買內衣還是會有空杯啦、副乳啦等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還是不合適啊!  這是因為除了胸部大小以外,胸型也是一個影響內衣合適與否的重要因素。  ▍胸型和內衣形狀  上次結尾我們講到,胸型基本可以分成三種:圓盤型、半球型和圓錐型。而上次沒有提到的是,實際上胸型是由基因和環境共同決定的。

  圖片來源:整理自參考資料[1]  從基因上來講,相對而言,圓盤型多見於黃種人,半球型多見於白種人,而圓錐型多見於黑人[1]。  從環境上來講,比如顯而易見的母乳哺育會影響胸型,乳房發育期長期穿著帶彈性的小背心壓迫乳房,也會對胸型產生一定影響。  根據資料,我國未哺乳過的婦女乳房呈圓錐型和半球型[1],再加上我們本來是黃種人,圓盤型也會比較多見,導致「非半球型」的比例還是非常高的,但白種人還是半球型乳房更普遍。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看了很多文章,量了很多次數據,明明非常清楚自己的胸圍,依舊買不到合適的內衣的原因。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跟現代內衣的歷史有關。  ▍現代內衣起源於19世紀末的德國  說起來,內衣的歷史可能和人類歷史差不多長,畢竟作為附屬性器官之一,乳房也是人類最先選擇遮擋住的部位。雖然隨著文化的發展曾經有過故意露出乳房的歷史,但歷史的潮流最終還是回歸到選擇遮擋胸部。  而現代內衣的出現則纔不過一百來年。第一件現代內衣的專利於1889年授予了德國的克里斯汀·哈特(Christine Hardt)。隨後,另一個德國人西格蒙德·林道爾(Sigmund Lindauer)在1912年發明瞭可以大量生產的內衣,並在1913年獲得了專利。[2]但此時,現代內衣作為新興產品還沒有取代緊身胸衣的地位。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得金屬材料短缺,意外的促進了女性緊身胸衣時代的結束——緊身胸衣的製作需要耗費大量的金屬材料。  據資料,1917年美國參與一戰之初,通過停止女性購買緊身胸衣,釋放了大約2.8噸的金屬,足以製造兩艘戰列艦[2]。至此,現代內衣才開始成為主流。  說這些就是想告訴你們,我們現在所穿的內衣,還是來源自白種人——而白種人的胸型以半球型為主。  這就導致,對於非半球型的人來說,可能去連鎖店超多的那種大品牌,反而越不容易挑到合適的內衣。  ▍大的內衣品牌通常以半球型胸型當做默認胸型  不管是中國本土起來的一些大品牌,還是本來就來自於國外的大品牌,實際上越大的店鋪會越追求「國際標準」以希望被更多人認可。但根據現代內衣的歷史,這個「國際標準」歸根結底還是「白人標準」,也就是將半球型胸型當做默認胸型。  甚至有些廠家會推崇「半球型胸型是女性理想胸型」的思想,推出一些聚攏內衣、具有超厚的海綿墊的內衣等等,強行將非半球胸型「委屈」成半球胸型——這對胸部的發育是很不利的。

  圖片來源:靈魂手繪  所以很多非半球型人明明量了好幾次自己的尺碼,到了實體店找有很多連鎖店的那種大品牌(總比不知名的路邊攤要安心吧)去試內衣,還是怎麼穿都不舒服。  我想這些大品牌做的唯一一件「本土化」的事,就是將碼數限定在「底圍 70-85,罩杯 A-D」了。  ▍一些新興品牌會多考慮這些細節  本來每篇文章草單都應該放在最後的,但是按照邏輯來,現在確實是到了該解決品牌問題的時候了。  剛剛我們說了,很多大品牌習慣性的將半球型胸型當做默認胸型去做內衣,既然如此半球型人直接去實體店試就好了,那非半球型人怎麼解決?要委曲求全嗎?  當然不。一些新興的內衣品牌,在原理上還是下足了功夫的。  奶糖派  這是一個起家自豆瓣討論組的新興內衣品牌,理論功夫還是做得很深的。  她家原本是想為大胸姑娘解決內衣問題起步的,所以罩杯一般都比較大,現在也開始做小罩杯,不過小杯內衣目前還是偏少。  為了怕麻煩的姑娘,她家還特別製作了一個測量網站,填入他們所需要的數據,測試結束會直接返回一個內衣號碼結果,免去了自己計算的麻煩。  此外,她家的內衣分型也比較多。比起醫學上分類的三種胸型,她家將胸型進一步具體化,並給出了自己的命名方法。  不過對於內衣杯型的分類,畢竟沒有統一標準,各家有各家的說法,說法不一定相同甚至並不一定全都是對的,你們看看做個參考就好。  內外  這是進化論以前推過的牌子。如果說奶糖派更適合大胸,那內外相較而言可能更適合小胸。  他家主推無鋼圈款式,用仿鋼圈的結構設計來解決承託問題。  還有一點比較特殊的是,他家在普通的碼數之間設置了半碼,碼數設置更細,方便大家選擇最適合的大小。  價格比奶糖派稍低,不過她家似乎不太分胸型就是了。  還有一些其他牌子  在上次的評論區中,大家還推薦了一些其他的牌子,鑒於時間有限沒有來得及一個一個品牌挨個瞭解,於是都整理出來列在這裡,你們可以簡單看看,感興趣的話去搜搜看。  華歌爾  加一尚品  布穀  安秀麗  遐  悅小心  wonderbra  蜜桃派  解放杯  雖然一些新興品牌確實在理論上下足了功夫,也確實都很用心。不過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品牌做的還不夠大,不夠建立實體店。換句話說我只能根據自己的尺碼網購內衣,試完以後如果不合適再寄回去換碼。  如果是同城的也許速度還夠快,上下試3-4個號耽誤個一週左右總就有結果了,但要不是同城的,就以換3次為例,來回再加上快遞配送就得半個月出去。像帝都最近快遞不能保證送達時間,一兩個月才找到一件合適的內衣也不意外。週期太長,大部分人都沒這個耐心。  所以理所當然的就產生了一個問題:買內衣這麼麻煩,我能不穿嗎?  02  日常可不可以不穿內衣?  這是個國際問題,不僅我們在討論,國外也在爭論到底平時要不要穿內衣。  看了那麼多討論,最後下的結論是:穿不穿都行,你自己選。但是要聽清楚下面我寫的利害分析。  ▍我們為什麼要穿內衣?  在看內衣的歷史的時候,只看到從遠古時代人們就開始用衣物遮掩胸部,然而到了近代,已經有大量的衣服足夠遮掩身體的情況下為什麼還有內衣的存在,除了文化原因,目前還沒找到別的理由。  那麼反觀胸部的作用,根據資料,乳房的功能主要有三[1]:  性感功能  哺乳育兒功能  體現女性整體曲線美的重要標誌之一  emmm……總結下來,我可以理解成「哺乳和好看」嗎?  換句話說,內衣的存在意義就是保護乳房維持乳腺哺乳功能,和好看。  ▍內衣和保護乳房  從這個角度說,國內外討論最多的就是,長期穿內衣會不會增加乳腺癌風險?  目前還沒有資料證實穿內衣會增加乳腺癌風險。  國外宣稱會增加風險的報道,除了一篇文獻還能作為有效參考依據,其他的依據都404了。而仔細看看,連這僅剩的參考依據也總被斷章取義。

  圖片來源:截圖自參考資料[3]  這項研究是說「乳房大小,慣用手和乳腺癌風險」[3]。在乳房大小和乳腺癌風險的相關性研究中有這樣一句話「絕經前婦女中,不穿 bra 的人患癌症風險率是穿 bra 的人的一半(P 約為0.09),可能是因為她們更瘦,胸部也更小。」  要先跟大家說明的是,在生物統計中,P 值≤0.05是差異顯著,≤0.01是差異極顯著,>0.05認為差異不顯著,不能當做有力結論。  換句話說這項結論中P≈0.09>0.05,這個結論首先就不能被採用,其次作者自己也給了一個解釋是這些人身體脂肪整體就比較少,患乳腺癌風險低。  然而這句話被很多媒體直接解讀成「穿 bra 會增加一半患病風險」,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  接下來的這一句「在文胸使用者中,大罩杯的人與乳腺癌風險增加是有關聯的(P約為0.026),儘管這個關聯性僅在絕經後婦女身上發現,而且不能排除肥胖的影響。」  這個結論是可以採用的,但說明的是胸越大患乳腺癌風險越大,而且不能排除肥胖因素的影響。換句話說和穿不穿內衣也沒關係。  最後一句「這些數據說明,罩杯大小(和可以想像的乳腺大小)可能是增加乳腺癌患病風險的因素。」  和上一句差不多,說的還是胸越大患乳腺癌的風險越高,和穿不穿內衣還是沒關係!  所以這篇文獻沒問題,而人家也沒說穿內衣會增加乳腺癌風險。  但是,穿不合適的內衣,是有可能增加乳腺癌風險的。  女性胸部的淋巴系統有很多淋巴結,而人體的淋巴系統是用來進行免疫防禦的。長期穿著不合適的內衣擠壓胸部,會導致胸部的淋巴系統不能正常工作,引發炎症等其他疾病反應[5]。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根據資料[4],反覆的炎症反應會使乳房在多處形成疤痕組織,部分乳管堵塞,形成囊腫,從而增加乳腺癌風險。  也就是說,從內衣和保護乳房的角度來說,穿內衣不會增加乳腺癌風險,但是穿不合適的內衣有可能增加乳腺癌風險。另外,胸越大乳腺就越發達,乳腺癌風險增加,但是不能排除肥胖造成的影響。  ▍內衣和好看  接下來就是內衣的另一個目的,幫胸部維持好看的形狀。  在這一條裏最多人關心的就是不穿內衣會不會胸部下垂。首先我們要知道到底什麼樣的算下垂。  根據資料,臨牀上可以根據乳頭與乳房下皺裂(見下圖右下角位置)的關係判定是否下垂及其嚴重程度[1]:  正常乳房:乳房下極(下邊緣)與乳房下皺裂同一水平(乳頭在乳房下皺裂之上)  輕度下垂:乳頭位置在乳房下皺裂水平  中度下垂:乳頭在乳房下皺裂之下,乳房下極之上  重度下垂:乳頭在乳房下極邊緣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胸部越大,發生下垂的可能性越高,所以胸非常大的姑娘胸部下垂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你們在網上看到的什麼木瓜胸之類的,基本差不多是中度下垂。  除此以外,根據乳房下垂的外觀形態,下垂還可以分成三種類型[1]:  紡錘狀乳房下垂:乳房基底部圓型冠狀面小於乳房遠端冠狀面,形似紡錘。多見於哺乳後的中青年婦女  三角巾狀乳房下垂:乳房扁平狀,基底部冠狀面呈長橢圓形,其縱徑大於橫徑,形似三角巾。多見於中老年婦女  圓柱狀乳房下垂:乳房基底部冠狀面及遠端冠狀面基本相等或遠端略小,外觀如圓柱狀。其原因主要是纖維及脂肪組織相對增多,乳腺組織較少,皮膚彈性較好。多見於青年女性。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乳房下垂沒有什麼直接的健康影響,但是因為年紀越大,皮膚彈性下降,脂肪含量下降,因此乳房下垂就會更明顯,所以乳房下垂會失去年輕感。說白了不好看。  所以對於大胸妹子來說,如果想達到好看的目的,穿內衣防止乳房下垂還是有必要的,對於小胸妹子來說,穿不穿都無所謂啦。  ▍不穿內衣會讓胸部更挺嗎?  有種說法是,乳房發育期間不穿內衣會鍛煉乳房懸韌帶,從而增加它的牽拉能力,讓胸部更挺。所以有人問,不穿內衣能不能讓胸更挺?  目前沒有找到資料能證明這種說法。而且這種說法雖然聽上去有道理,但是一方面,要在乳房發育期,也就是青春期的時候才會有這種效果,另一方面,胸小的妹子不用擔心下垂,可以一試,但是對於大胸的妹子,有可能牽拉能力沒提升,懸韌帶反而還被拉開了——也就是胸下垂了。  所以總結下來:  穿不穿內衣,自己衡量決定  穿內衣不會增加乳腺癌風險,穿不合適的內衣可能增加乳腺癌風險  有證據表明胸越大,乳腺癌風險增高,但不能排除有肥胖的因素的影響  大胸妹子防止下垂需要穿內衣,小胸妹子基本不用擔心下垂,但也沒有證據能證明不穿內衣胸會變挺  今天的最後一段,我們來聊聊為什麼視覺上胸不一樣大。  ▍為什麼視覺上胸不一樣大?  第一種原因:誰讓你太瘦了。  就像我們上篇文章說的,之所以有「70D=75B」這樣的錯誤觀念在,就是因為這兩種號碼的人在肉眼看上去胸是一樣大的。  我們用尺碼錶簡單估算回去,70D=70+16=86,75B=75+11=86,是的,這兩個號碼的人上胸圍是一樣大的。  簡單來說,越瘦的人越不顯胸。要是想變大胸,喫胖把底圍喫上去,自然就比別人大了。  第二種原因:胸型不顯。  圓盤型乳房雖然底盤很大,但就是看著不顯大。  第三種原因:體態不好。  駝背佝胸,再大的胸也會被埋在彎曲的後背裏,平時多挺直腰板,體態練好看了不管有沒有胸人都好看,有氣質!  第四種原因:內衣穿錯碼。  還是有不少姑娘之前穿著不合適的文胸,又不舒服又不敢挺直腰板。不過有了這兩篇文章,好好看的話應該不會再出現這種情況了吧~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