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bby Huang

检视相片

争议近40年,核四在今(4)日将第一批燃料棒运出厂外,准备运往美国异地保存,其余燃料棒也预计在2020年前分批运到国外。而少了燃料棒,也代表了核四将正式走入历史,为此国内也出现质疑声浪,前总统马英九就表示,这是一项错误的决定,连美国商会发表白皮书都呼吁需要像核四这样的机组,以备不时之需,政府不应该再「装糊涂」。少了核四这个全台最大的核电厂,未来的台湾会正式迈入「缺电时代」吗?
今年5月,台湾提早进入夏季,全台均温来到了27.11度,创下55年来同期最热的纪录。而气温一上升,连带跟著攀升的就是用电量。5月,台电几乎天天公布全台用电量又破历史新高,历年5月用电最凶的前10名,就有9次发生在今年。

连日的高用电量,也使台湾的电力供应还没进入夏天就备受挑战,半年内有将近一个月(29天)供电亮起橘灯,来到备转容量率6%以下的「警戒状态」(根据经济部订定标准,备用容量率需在15%,才算在安全范围内)。不过对于台湾的供电问题,行政院长赖清德日前表示,台湾目前所发的电并不是不够用,而是「剩得不够多」,没有外界担心的缺电情况。

「缺电」、「限电」的报导与评论没停过,每一次的跳电【注】,都让人心惊,是不是电不够、又要限电了?

「不缺电」的台湾,电力为什么不够用?

「不是电不够,只是刚好发生在5月。」

台电发言人徐造华接受《关键评论网》访问时,对于缺电问题,答得谨慎。徐造华解释,今年5月热来得太早,有连续14天摄氏35度的高温,一直都没有下雨,住商冷气几乎全开,和夏天的用电情况差不多:「我们预测今年的尖峰用电是3691万瓩,5月最高用电量是3677万瓩,大家会想,5月的用电量都这样了,之后怎么办?」

不过偏偏就在用电量超出预期的5月,台电却有部分发电机组,因为定期岁修的缘故,预计6月才能归队,赶不及在5月救火。更惨的是这时又遇到机组接连出状况:今年523日,民营的和平电厂1号机发生破管故障,加上兴达、大潭、大林电厂三部机组当时仍在岁修,一共减少267.8万瓩供电量,导致当天的备转容量率来到了4.32%

不过在5月底,火力机组陆续归队、核二2号机组也在6月中旬加入供电行列,台电多了相当于5部台中电厂火力发电机组的供电容量(约280万瓩)。负责电力调度、台电副中央调度监郑有财表示,如果没有类似815大停电这样重大意外发生(当时造成遍及19县市共668万用户停电、838万户轮流停电),今年供电虽然比较紧涩,但是「没有问题」

不过,今年夏天其实不是第一次台湾出现「用电危机」。2012年台湾全年供电充裕,不过到了2016年,供电充裕的天数降为126天,2017年则只有53天,其他时间不是供电吃紧、就是供电警戒。2017年秋季(9月底、10月初)甚至有连亮15天「供电紧戒」橘灯的纪录,为此台电也坦承,去年7.5%的备用容量率,是「比较低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郑有财坦言,「用电的成长,超乎我们的预期。除了经济成长占了相当大的因素,另一个就是极端气候的结果,像是今年5月底的高温,让台电头一次创下同期用电历史新高的纪录。」根据台电资料,今年截至613日,用电量比起去年同期成长了4.18%

用电不减反增,那么相对的电力开发,状况又是如何呢?

台电表示,为因应能源转型,电力建设有一定的时间期程,盖一个电厂从规划、经过环评、再到施工运转,前前后后需要810年的时间,而目前「过程并不是很顺遂」。相较于这两年来高温、用电量的成长,台电也坦承供电成长「的确是有点落后」,导致这几年较低的备转容量率。

「缺电」分两种,不是拼命盖电厂就有用

不过,长期关注台湾能源政策、绿色公民行动联盟副秘书长洪申翰指出,除了电源的开发,更要靠著「有效率」的电力分配,达到供电平衡。

「传统的作法是(电力)需求有多少,就发多少电,需求是不能调整的。」不过洪申翰认为,「为了非常非常少的尖峰时刻,去投资很多的电厂,这是没有效率的电力配置。因为我需要的,可能只是那一个小时(尖峰时刻)的用电。」

洪申翰解释,台湾的用电危机其实并不是「天天上演」,主要还是集中在每年最热的某几天、少数的尖峰用电时刻,会因为用电增加直逼最大供电能力,造成供电吃紧。台大风险中心研究员赵家纬分析指出,2017年虽然供电警戒的天数达102天,但若细部来看,实际警戒的时数总计为99个小时,占全年时数的1.13%。

而又是哪些用户,造成这些「缺电时刻」?

过去五年,台湾电力的成长除了在2015年短暂的下跌,多数的时间都以近2%的成长率飙升,超乎台电预期1.5%的用电成长。工业用电成长幅度最高,但住宅用电也不遑多让,贡献比例逐年上升,几乎快追上商业用电。而在2016年,住宅用电更是不寻常的「大跃进」,一年就成长了5.46%,当年用电成长率首次超越工业部门。

检视相片

而根据能源局统计,台湾用电大户仍为工业用电,2017年,工业部门就占总用电量的53.98%,其中又以电子业为大宗(去年光是电子产业,就占去近两成全国总用电量)。

检视相片

不过,工业部门的高用电量,其实并不是台湾供电警戒的唯一原因。

根据台电分析,造成尖峰用电瞬时飙升的主要用户,其实并不是来自工业部门(高压用户),而是住商(低压用户)。以2015年为例,低压用电虽然只占当年电力消费量30%,但尖峰负载占比却高达51.63%,多是来自空调需求。

洪申翰解释,工厂虽然整年度的用电量比较大,但马达维持相同的能耗,并不会因为夏季要用比较多的电。「如果大家很在意夏日尖峰时刻会缺电,那中小用户也该好好做(节能)啊,尖峰时候用电占比超过一半,比例也不低啊。」

怎么节电,才是比较好的方式呢?

洪深翰回忆,「去年,行政院说公务员1点到3点不能吹冷气,造成很多很糟糕的印象,大家想到的节电,都是挥汗如雨、很糟糕的印象。但我们讲的不是这个意思。」

「我们当然不鼓励,大家中午把冷气关掉,这是不合理的事情。但我可能要求你冷气调高2度,如果我的建筑隔热通风做得好的话,或是装循环扇,这时候冷气调高2度,和原本低2度的感受,是差不多的(能源局也指出,冷气调高1度,一天可以节省约68%耗能)。」

另外,洪申翰也举国外施行有成的能源管理方法「需量反应」,作为台湾度过夏季「缺电时刻」的手段之一。

能源也可以是一种资产:如何节电又赚钱?

「有些人会把能源管理扭曲成是缺电、限电,但其实不是。」洪申翰说,未来的电力调度,随著更高比例的再生能源加入电力系统之后,届时无可避免地将会面临到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比如太阳光电,在夏季中午的发电量最大,不过到了下午两、三点之后,发电量会逐渐下降。因此电力系统不能只是僵硬的供需持平,而比以往更需要透过能源管理,搭配与再生能源发电上上下下的特性。

洪申翰说,「未来的趋势是,用电需求端也可以调度,就是所谓的『需量反应』(demand response)」。

检视相片

洪申翰说,像是需量反应这种管理方法,能更有效率的分配电力,就不用为了特定时段的密集用电量,盖这么多的大电厂、产生这么多的污染,「这是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在做的事情。」

在美国,需量反应已实施近30年了,也是英国、法国、日本、南韩等国家纾解供电不足的做法。

2011年,南韩因为突如其来的秋老虎高温,使电网尖峰负载飙升,超过国营电力公司预期,造成全国无预警断电数小时,影响超过600万用户,连职棒赛事也取消。在这之后,南韩政府在2014年立法通过,允许需量反应业者加入电业市场,南韩目前共有3580个用户参与需量反应,有潜力替南韩抑制430万瓩的电力(相当于7部核一1号机组的装置容量)。

而需量反应在台湾,其实也不是新鲜事。台电从1979年开始推动季节电价、夏季时间电价等需量反应措施,鼓励用户在分散的时间用电,2015年开始,更推出「需量竞价」,用报价的方式向用电大户借调电力,买回已签约卖出去的电,2017年靠著这样的措施,抑低了86万瓩的尖峰用电,省下约1.5部台电火力机组的供电能力。

不过目前需量竞价实施的对象,仍在契约容量1,000瓩以上的高压用电大户,参与率也不如预期:截至去年底为止,参与需量竞价的用户比例仅达高压用户的3%。

不只是工业,一般住商也能透过在家安装智慧电表、将即时用电状况回传给能源管理公司,参与需量反应,而在异常气候下,台湾中小用户在「缺电时刻」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我不是限制你用电,这是个商业模式,你参加是因为能赚钱,但你也可以不参加。」

洪申翰指出,家里的冰箱、空调和照明设备,未来都可能是一项储能的资产:「能源服务厂商和你签约,电力公司在这时候需要多少电力,他可以远端帮你减少用电,像是冰箱卸载两个小时,如果你不在家不开冰箱不会怎样,你愿意让厂商卸载,反而可以拿到钱。」

以往台湾的能源教育不足,大家总以为台电会「搞定一切」,而随著民众对电力调度有更多的认知,未来国外能源管理公司进入台湾市场,就能选择自己最有利的需量反应,能源管理也可以变成一种理财方式。

全台有1401万电力用户,管理这么多分散、用电模式不固定的用户,并非台电擅长之事。为此,台电打算推出「用户群代表」制度(Aggregator),找来国外能源管理公司作为用户群代表,分别与众多小用电户签约,替台电调度、安排需量反应,目前正在招标阶段,结果预计在7月中下旬揭晓。

洪申翰说,他不是科技乐观主义者,「可是我觉得有些部分,确实正在发展,而且很有机会,会往前的。」

【注】针对5月以来的跳电事故,台电分析是输配电出问题,与缺电无关。原因有七成来自外力因素(如动物误触、树木压触、施工不慎挖损等原因),其余则是因台电设备老化故障(包括电缆馈线、开关、变压器等设备),而产生的区域性停电。

 

更多关键评论网报导

87+87=174:一只老鼠如何引起车厢中的群体恐慌?
星巴克为何大规模回收不锈钢吸管?在限塑之前环保署应考虑的三个重点\
资本主义不会跟你说的秘密:房贷越早还完越好吗?
过去被捧为神的哥伦布,历史上却有心理变态的一面
《海鲜的美味挽歌》:养殖虾吃到饱,抗生素吃到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