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歌】

四兩麻黃八兩膏,二甘五十杏同熬;

須知禁桂為陽盛,喘汗全憑熱勢操。

清·陳修園《長沙方歌括》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是一劑辛涼解表葯,由麻黃、杏仁、甘草、石膏四味葯組成;主治邪熱壅肺證,證見身熱不解,咳逆氣急,甚則鼻煽,有汗或無汗,舌苔黃,脈數。

【原文】

1、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方二十六。(63)

2、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方二十四。(162)

麻黃四兩,去節 杏仁五十個,去皮尖 甘草二兩,炙 石膏半斤,碎,綿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葯,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本雲,黃耳杯。

【條解】

1、無寒不作喘,無虛不作喘,汗出而喘,外寒不解,內無大熱,故用石膏辛甘微寒以解表熱,三拗湯麻黃杏仁甘草宣肺解表潤肺化痰。(63)

2、誤吐、誤下之後,當審證求因,雖然是桂枝湯證下後也不能再用桂枝湯,證變了。既有汗出,又兼喘證是熱鬱太陰,這時可用麻杏石甘湯治療。(162)

【方義】

此治風熱證,辛涼解表之方。

【辯證】

發熱咳喘,苔薄黃,脈數。

【病機】

外感邪氣化熱;熱邪壅遏於肺,肺失宣降。

【配伍】

本方平喘之力強,是麻黃配伍石膏,麻黃配伍杏仁的雙重作用。

【功效】

清熱宣肺,宣洩平喘。

【主治】

邪熱壅肺證。風熱氣喘發熱,身熱不解,咳逆氣急,甚則鼻煽,有汗或無汗,舌苔黃,脈數,但必須有內熱喜冷之證。

按:有汗是屬於內熱較盛之證,麻黃性溫發汗宜少用,生石膏清熱宜多用。

【方解】

1、本方為清宣肺熱,治療外邪未解,肺熱咳喘的常用方劑。以發熱、喘急,苔薄黃,脈滑數為辨證要點。

2、本方既可治無汗之咳喘,又可治有汗之咳喘。有汗而喘,為熱壅於肺,其熱尤甚,石膏的用量可五倍於麻黃;無汗而喘,為熱閉於肺,其裏熱程度較熱壅於肺為輕,石膏的用量可三倍於麻黃。

3、急性氣管炎,肺炎屬於肺熱熾盛可用本方。如痰阻氣急,可加葶藶子、枇杷葉以肅降肺氣。痰黃稠者,可加瓜蔞、貝母等清熱化痰。喘咳、發熱甚者,可重用石膏,並可選加知母、黃芩、青天葵、瓜蔞實等,以清泄肺胃之熱。  

【適應證候】

1、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63)

2、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162)

【藥品】

麻 黃  60克

杏 仁  20克

生石膏  120克(研細)

炙甘草  30克

【煎服法】

上4味,以水1400毫升,煮麻黃減400毫升,去上沫,再下餘葯,煮取400毫升,去滓,溫服200毫升。

【用藥大意】

麻黃、杏仁解表降氣治喘,生石膏以清內熱,炙甘草以和中。

【禁忌證】

脈浮弱、沉緊、沉細,惡寒惡風,汗出而不渴者,禁用;無表證之喘者忌之,無裏熱之喘證更忌之。

【類似方劑】

(1)麻黃湯:此為治表寒不兼內熱喘證之方。

(2)三拗湯:此為治表不甚寒、裏無內熱喘證之方。

【說明】

本文遵循「原方原量用經方」的原則,漢代一斤折算為240克、一兩折算為15克、一升折算為200毫升,杏仁10枚折算為4克。

  註: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本公眾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