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搞明白這個,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

孫中山創辦同盟會時,這是一個極鬆散的組織,黨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極差,所以這個組織不缺少有為的青年,但造反從來沒有成功過,就連武昌起義也不是同盟會組織的。

因為這個特點,導致後來的國民黨也沾染了這個惡習。

宋教仁案發生後,國民黨內部對於如何對付袁世凱意見不一,爭吵不休。導致開會很久都沒有結論,草草發動的二次革命也因許多黨人不支持而失敗。

孫中山受到強烈刺激,從一個極端開始走向更一個極端。

孫中山把國民黨改組為中華革命黨,要求把黨打造成一個高級集權的黨,為了提升黨的效率,全黨無條件效忠於他。

中華革命黨採用權力集中的黨魁制:《總章》賦予總理獨裁的權力:「總理有全權組織本部為革命軍之策源」,「本部各部長、職員悉由總理委任」;「凡進本黨者必須以犧牲一己之身命、自由、權利而圖革命之成功為條件,立約宣誓,永久遵守。」孫中山指出,革命黨人「必須在惟一領袖之下絕對服從。」他所講的「惟一領袖」正是他本人。新入黨者必須宣誓「附從孫先生」,並在誓約後加蓋指模。《總章》還把黨員分為「首義黨員」、「普通黨員」、「協助黨員」三等。

規定凡入中華革命黨者,不論新舊黨員,一律要親書誓約,宣誓加盟,其誓約如下(原文):  立誓約人XXX為救中國危亡,拯生民困苦,願犧牲一己之身命、自由、權利,附從孫先生再舉革命。務達民權民生兩大主義,並創製五權憲法,使政治修明,民生樂利,措國基於鞏固,維世界之和平。特掬城謹誓如左:  一、實行宗旨,二、服從命令,三、盡忠職務,四、嚴守祕密,五、誓共生死。  從茲永守此約,至死不渝。如有貳心,甘受極刑。                  

 民國X年X X月X X日               X X省X X縣人x x x(按左中指模)

介紹人X X X

對於中華革命黨的專制獨裁傾向,以及按指模、效忠個人的一些做法及儀式,引起國民黨內部的分歧和反感,「主要黨人如黃興、李烈鈞、柏文蔚、吳稚暉、蔡元培,甚至中山的死黨汪精衛等人,都因對寡頭政治沒胃口而聞風遠逸,甚或罷工、杯葛 」 ,「只是由於黃興採取了以大局為重的團結態度,才沒有釀成革命黨內部的分裂」。因此,這個新黨始終未搞成氣候,除開了一次成立大會和若干次小行動之外,也就不了了之了。

黃興曾多次與孫中山發生過激烈的爭吵。他指出:「如果在誓約內寫明附從孫先生再舉革命,這是等於附從一個人幫助一個人來革命了」;在誓約內印上指模「太侮辱人了」;把黨員分成三等,則是「以權利相號召,效袁氏之所為」。他希望孫中山勿「反對自己所提倡之平等自由主義。」黃興斷然拒絕加入中華革命黨。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