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税法到增值税免抵退税这部分内容时像是遇到了一座小山,看了很多遍,查了很多资料才有所顿悟,写出来分享给大家。

首先是原理理解。

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或视同自产货物(以下简称:自产品),免征出口环节增值税。

生产企业在生产出口的自产品会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以下简称:原材料)成本,企业购进原材料时会产生进项税额,这里的抵税指是指企业生产出口的自产品耗用的原材料所含的进项税额应先与企业内销货物产生的销项税额互抵,如果企业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不足抵消上述原材料所含的进项税额,则会产生未抵完的税额,因此才会产生退税。

退税是指当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产生的进项税额大于生产企业内销货物产生的销项税额时,应将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的部分退还给企业。

这里还需要考虑的情况是,上述的出口自产品产生的进项税额与内销销项税额直接互抵的前提是退税率等于征收率的情形,如果出现退税率低于征收率的,进项税额应先扣除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后,再与销项税额互抵,税率通常会低于征收率,这时就需要先计算出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如出口商品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出口货物销售额为200万人民币,则当期不得免征和抵税额为200*(17%-13%)=8万元,该部分直接计入出口自产品的销售成本中。在不涉及出口只内销的企业中,应购进原材料产生的进项税额与销售产生的销项税额抵消即可,在涉及出口的企业中,因企业出口不仅免收增值税,在出口产品耗用的原材料所产生的进项税额大于内销货物销项税额时还会退税,好处不能都占了,所以先扣除一部分不得免征和抵税额吧。

总结下来就是,在退税率低于征收率时,会产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部分,在计算可抵扣进项税额时应扣除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部分。

下面用通俗的语言为大家讲解免抵退税计算步骤与公式

第一步:计算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

可抵扣进项税额=出口自产品耗用原材料所产生的进项税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价格*(征收率-退税率)

这里需要考虑一个情况,如果出口自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为免税购进的原材料,则会产生一个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征收率-退税率),此时可抵扣进项税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出口货物价格*(征收率-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征收率-退税率)=(出口货物价格-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征收率-退税率),涉及免税购进原材料的相当于增加了可抵扣进项税额。

此时可抵扣进项税额=出口自产品耗用原材料所产生的进项税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第二部:计算当期销项税额

因出口货物免税,该步骤计算内销销项税额即可

第三部: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出口自产品耗用原材料所产生的进项税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上期留抵税额指的是在实际应退税额大于当期名义应退税额时产生的部分税额,该部分税额可以在下一期退税。这里的实际应退税额为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的部分,名义应退税额是按退税率计算的当期最大尺度的应退税额,在第四部里会做出说明,如果实际应退税额大于名义应退税额,大于的部分本期就不能退了,只能留到下一期最为抵扣的进项税额从当期应纳税额中扣除。

如果当期应纳数额为负数则涉及退税;如果当期应纳税额为正数,不涉及退税,但涉及免抵。

第四部:计算当期应退税额

1、计算当期免抵退税额(名义应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即是名义应退税额,是出口货物涉及退税的最大尺度,即出口货物价格*退税率,如果涉及免税购进原材料的,还会产生一个免抵退税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退税率,即用出口货物价格*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退税率才得出名义应退税额。

关于涉及免税购进原材料的,在第一部计算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时会产生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在第四部计算免抵退税额时会产生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第一部中产生增加抵扣进项税额的效果,在第四部中产生减少退税额的效果,关于这部分,靠死记硬背吧,笔者也做不出更好的理解啦。

总结,在涉及免税购进原材料时,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价格*退税率-免抵退税抵减额=出口货物价格*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退税率。

2、计算实际应退税额

在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大于当期销项税额时才会产生退税,即在应纳税税额为负数时会产生退税。

实际应退税额=可抵扣进项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应纳税额

3、计算当期应退税额

当实际应退税额大于名义应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即为名义应退税额,大于部分作为期末留抵税额在下一期抵扣。

当实际应退税额小于名义应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即为实际应退税额

4、计算当期免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指的是当期免抵退税额减去当期应退税额之后的余额

当实际应退税额大于名义应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即为名义应退税额,即免抵退税额额度已经用尽,当期免抵税额为0;当实际应退税额小于名义应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即为实际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度未用尽,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

总结下来增值税免抵退涉及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衍生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又称名义应退税额(衍生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实际应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期末留抵额、当期免抵税额,这些明目相似又很难清晰的区分,理清这些名目的概念是理解该部分的关键,多看几遍才会有所获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