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在外國人眼裡是個什麼樣?2011-9-11 8:05:01 來源:半月談網 【打 印】 【關 閉】 【Email推薦】

瓜田推薦辭:文藝作品的欣賞,歷來就是見仁見智,莫衷一是。這裡有文藝修養上的功夫如何,也有個人的興趣愛好的左右。至於這裡說到的外國人讀紅樓,又有一個對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學藝術的瞭解程度問題。我們無法讓博爾赫斯先修上幾年中國文化課,再請他看《紅樓夢》,所以,誤讀幾乎是難免的。其實,中國人與諾貝爾文學獎總是無緣,文化背景上的差異和隔膜,也不能不是一個原因。看來,中外文化交流也是任重而道遠啊。

外國人其實是讀不懂《紅樓夢》的,阿根廷著名作家博爾赫斯就是一個例子。

對於《紅樓夢》,這位以博學著稱的大師寫下了一則簡短的筆記,顯示他只對書中兩個情節感興趣:一、賈寶玉遊太虛幻境;二、賈天祥正照風月鑒。對其他情節,他說:「小說稍不負責或平淡無奇地向前發展,對次要人物的活動我們弄不清楚誰是誰。我們好像在一幢具有許多房子的院子裏迷了路。」

看來他完全沒讀懂——當然,即使繼續讀上許多遍,他也未見得能懂。對這部小說「平淡無奇」的印象沖淡了他閱讀的興趣。最後,他完全不得要領地誇了這部小說,說它「夢境很多,更顯精彩」。

「全書充斥絕望的肉慾。主題是一個人的墮落和最後以皈依神祕來贖罪。」博爾赫斯對《紅樓夢》如此評價。也就是說,外國人通過翻譯本讀《紅樓夢》,哪怕是大師,也最多讀出個《肉蒲團》的深度。

如林黛玉「倚著房門出了一回神」,是「閑倚繡房吹柳絮」,信步出來,看階下新迸出的稚筍,是「筍根稚子無人見」,這樣一種既清澈又親切的詩意,這麼個融匯了幾千年詩國最柔軟情緒的美人,他是無論如何看不懂的,哪怕他是個詩人,哪怕他理論上承認中國文學是「優於我們近三千年的文學」。

然而,博老畢竟是「大師範兒」,這體現在對這本他讀不懂的書,他始終念念不忘,不僅經常在文章中提到,還專寫了小說《小徑分岔的花園》,其中有個人物是中國人。他一生的理想是寫一部比《紅樓夢》人物還多的小說,再就是建造一座迷宮,而這兩者其實是一回事。

誤讀到這份兒上,算是個「美麗的誤會」了,這結局實在並不算壞。其他外國人讀《紅樓夢》,則經常成為「滑稽的誤會」,第一位發表紅學論文的德國人郭士立以為賈寶玉是女孩。說書中的小姐們「喜鵲般談論著無聊之事」,「毫無顧忌地發表對奢侈品的個人看法」。同時,他認為這是「冗長乏味」、「毫無藝術性」的書。

英國第十五版《英國百科》也認為《紅樓夢》「關於作詩的冗長爭論令讀者厭倦。」的確,《紅樓夢》要求它的讀者具備某種程度以上的中國古典文化修養,這導致即使在中國本土,對這部書全無興趣,甚至讀不下去其中任何一頁的讀者也大有人在。

最庸常的中國讀者當讀不懂《紅樓夢》時,他們編造了一個說法,叫作「少不讀《紅樓》」,我們在一個外國讀者的書中看到了這個說法的英文版,「該小說中的情感氛圍令人壓抑,因此青年萬萬不宜讀」。這讓人想起20世紀初,西方人當不得不對《紅樓夢》作出判斷時,往往指責它「不具備正確的道德思想」。

如今的狀況自然不會如此了,據說有本《如何講授曹雪芹的〈紅樓夢〉》的書由美國人寫完並出版發行了,供美國大學的亞洲課程做參考書。(作者:劉麗朵)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