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波羅的海地區的軍事對峙外,敘利亞和東烏克蘭等地區,都成爲北約與俄羅斯的角逐場,在這些地區,北約都扶持了自己的代理人武裝,相比之下,俄羅斯不僅大力支持自己的代理人,還親自下場。對於在這些地區的花費,北約方面不時公佈支出,前不久,美國政府公佈,其五年來對烏克蘭政府的援助約爲13億美元。

而俄羅斯方面的花費則一直是個祕密,儘管俄羅斯政府宣稱在敘利亞的花費並不多,但包括本國民衆在內,都對這個數字表示懷疑:除了駐敘俄軍的開支外,敘利亞政府和軍隊的支出也全部由俄羅斯和伊朗承擔,自內戰爆發後,敘利亞政府軍的主戰武器幾乎換了一遍,一舉躍居地區先進行列,大批俄製武器不斷送往敘利亞,其中大多數是俄軍現役裝備。

據俄羅斯衛星網4月15日報道,俄羅斯副外長格魯什科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北約成員國的國防開支佔全球軍費總合半數以上,其大幅增加軍費引人擔憂。2018年,北約的防務開支超過一萬億美元,是俄羅斯國防預算的22倍。""華盛頓在這種情況下還要求盟友繼續採購美國武器。每年1000億美元,對美國軍工企業來說,這真是筆很不錯的注資。"

俄羅斯2018年的軍費開支爲470億美元,2019年則僅爲到430億美元,不過,外界普遍認爲,這些僅僅是表面開支,俄軍在海外的行動費用並不在此列,實際開支應該更大。但爲了輿論考慮,這些屬於祕密,對目前經濟持續衰退的俄羅斯來說,民衆更關心的是失業率、收入和物價水平,而不是在敘利亞和東烏的戰事。現在的俄羅斯,呈現出一種奇幻般的精神分裂,年輕人,尤其是未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普遍支持普京,而就是這些人裏,調查顯示有4成在考慮如何移民到歐美發達國家。

在與北約的持續軍事對抗中,俄軍耗費大筆資金,大量資金用於西部邊境地區的對抗、軍演以及海外行動,武器裝備採購和人員訓練成爲軍費削減的重點領域,這也是北約專家認爲俄軍實際戰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近年來俄軍頻繁的事故也證明了這一點。與此同時,美國爲首的北約,不僅在不斷迫使俄軍耗費資金,還在讓俄羅斯陷入軍備競賽中,讓俄羅斯在經濟失去造血能力的同時,在軍事領域繼續大出血,導致經濟繼續惡化,民衆不滿,重走蘇聯崩潰之路,殺人不見血,只需要耗費資金和時間,而不必冒着與俄羅斯爆發大規模軍事衝突乃至核大戰的風險,堪稱高招。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