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火之惡,豈能讓善良背鍋

  距離藍色錢江大火的發生,已經過去3天時間,網上的議論仍然沒有消減。這其中,既有對生命黯然隕落的悲嘆,也有對母子四人不幸罹難的哀悼,同時也難免有些傳言和猜測。在一個開放的輿論場中,這是正常的言論生態。

  但不得不說,其中有些傳言非常傷人,而且不負責任。比如對這戶人家的男主人和保姆關係的揣測,這是毫無根據的,是對剛剛遭遇不幸的這個家庭的惡意中傷。另外,對消防人員的工作也有一些誤解,包含了很不專業的解讀。昨天本報的追蹤採訪已經專門進行澄清。

  還有一種解讀,看似有些道理,實則毫無邏輯,充滿謬誤。有報道提到,這戶人家平時非常善待本案嫌疑人莫某晶,於是有人感慨,對她這麼好還被狠下毒手,做人真的不能太善良。可見,在有些人看來,「善良」是一種用來交換的東西,而如果起不到這個作用,又可以像垃圾一樣丟掉。這種說法充滿功利色彩,卻又流毒甚廣。

  善良首先是對自己的一種道德與品格要求,反求諸己而非外求於人。這不是簡單的「我對你好,你就要對我好」,也並不是說,善良就一定要求有「善報」。我們傳統中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其實指的是,一個人與人為善,更能夠贏得別人的善意。這麼說是沒問題的,但把「善報」當作前提條件和必要條件,則是本末倒置,也會讓善意打折。當一個人帶著這麼多的目的性,別人還能感受到多少善意呢?

  現如今不僅有些人把「善良」當作與他人交往的交換條件,更有些人把這當作不行善的藉口。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老人倒地扶不扶」的例子。有些人就是這麼說的:你看,有人扶老人反而被訛詐了,所以我不扶完全是對的。「扶老人可能被訛」和「不扶老人是為了不被訛」,並不是一回事。看到老人倒地而不扶的人,其實是把一種不確定的後果當作自己不行善的理由。這樣做,說嚴重點就是見死不救。

  「做人不能太善良」的說法,還會產生一種很壞的效應,就是對子女灌輸「以牙還牙」的觀念。因為信奉「我對你好,你就要對我好」的教條,所以,這就可能變成「你對我不好,我也要對你不好」。現在有些家長就是這麼教育小孩的。如果小孩被同學欺負,有些家長往往會說,你去給我打回來。這可能在小孩的心裡埋下了一顆仇恨的種子。一旦這顆種子生根發芽,後果可想而知。

  藍色錢江的女業主善待保姆(嫌疑人)卻慘遭毒手,問題出在保姆而非她本人,是保姆的醜惡導致一個善良的人遭遇不幸,而不是一個人因為善良所以招來惡行。這其中道理並不複雜,如果看不到這點,說明有的人並不真正懂得何為善惡、是非與對錯。「在一切道德品質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成為一個善良的人,應是每個人的一種自我追求,而這並不需要任何的理由。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