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A股職教龍頭兼借殼重組概念股,中公教育首份年報備受市場關注,尤其是增長率和業績完成情況。

根據年報顯示,中公教育完成營收62.4億元,同比增長54.7%;淨利潤11.5億元,同比增長119.7%;扣非後淨利潤11.2億元,同比增長124.8%。

同時,也超額完成此前的業績承諾9.3億元,完成率爲120.73%。如果要實現2019年和2020年扣非後的業績承諾13億元、16.5億元,中公教育需要在2018年的基礎上,分別保持淨利潤增長15.78%、46.95%。(注:年報公佈後,股價反應平平)

那麼問題來了,一方面在不斷擴張下沉到縣級城市的同時要消化高估值,另一方面還要保持淨利潤高速增長。中公教育能否做得到?又將要靠什麼做到?

近70倍估值,究竟是高估還是低估

自2019年2月2日更名以來,中公教育股價漲幅超過57%。截至日前,市盈率爲69倍,市值805億元。

我們再來看一下新東方和好未來估值情況,目前新東方市值966億元,市盈率48倍;好未來市值1405億元,市盈率108倍。也就是說,中公教育介乎於兩者之間。

再看營收和淨利潤情況,好未來2018財年營收爲17.15億美元,同比增長64%;淨利潤爲1.98億美元,同比增長69.8%。新東2018財年營收爲24.47億美元,同比增長36%;淨利潤爲2.96億美元,同比增長7.9%。

好未來和新東方的營收都過了百億元,中公教育相對遜色一些。但是,中公教育的淨利潤高於好未來,低於新東方,淨利潤增長率最高。所以綜合下來,中公教育的估值明顯是偏高的。

從近三年業績來看,營收增長率由25.8%猛增至56%後,回到55%,年平均增長率爲45.6%。淨利潤增長率波動很大,從103%下滑至61%以後,又猛升至120%。

盈利能力方面,2018年毛利率59.1%,淨利率18.5%,ROE爲71.89%。

“對於A股教育板塊來說,平均估值也就是50倍左右。之所以中公教育偏高這麼多,這裏面有些炒作因素。最早是重組概念的跟風炒作,因爲這個題材一直是散戶喜愛的。然後就是純正的教育概念股,每次只要有教育相關的政策或者消息面支撐,首先動的就是它。當然,中公教育的基本面確實是不錯的,這個是支撐,技術面還是有點偏差的。對於後面兩年的業績對賭完成情況,我們拭目以待。”分析師對藍鯨教育分析說道。

另一位基金經理補充道,要消化高估值,必須得有高業績增長作支撐。教育行業更加特殊,本身更注重價值創造,那麼就更應該注重教育業務本身。因爲不管你在什麼價格買,什麼估值情況下買,拉長來看,股票回報率應該不會超過業務增長帶來的回報率。這是根和本。

線上培訓已佔到48.5%,增長率超過91%

2018年全年,中公教育培訓人次爲231萬人,其中面授51.5%,線上培訓48.5%。如果從培訓人次上來看,線上似乎成爲了主流。對於一個擁有701家門店的線下企業來說,已屬不易。

但是,在營收貢獻上,線上佔比只有7%,約4億元。

對於這個原因,上述分析師認爲,“首先,客單價上來說,肯定線上比線下便宜太多。其次,對於培訓來說,線下面對面的授課肯定比線上效果好很多。中公教育也不能一下調整過來,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線上。最後容易忽略的問題是,公務員培訓除了國考,地區性差異也存在。只能因地制宜,這又不能滿足互聯網一味追求的規模化和標準化。所以,線上可能更多隻是中公教育目前的一個倒流方式。不過,互聯網這塊不能丟,當線上營收和線下營收貢獻能持平的時候,中公教育的轉型也就成功了。”

從各個季度收入貢獻來看,季節性明顯。第三、第四季度現金流淨流出超過17億元,營收佔比高達61%。其中,第四季度淨利潤貢獻最高,第一季度最差。2018年全年,中公教育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流入14億元,同比增加了4.09億元。

正因爲很穩定持續的現金流,截止2018年末,其擁有貨幣資金6.5億元。在委託理財方面,2018年投入了約38億元,投資收益約1.06億元。

落實到具體產品上,增長最快的竟然是教師招錄和教師資格面授培訓,增長率超60%,營收貢獻爲10.8億元。

因爲在2018年,國務院印發《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明確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教師,從事語數英、物化生等學科培訓的教師應具有教師資格。教育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應急管理部聯合印發的《關於健全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機制的通知》中也要求,按照線下培訓機構管理政策,同步規範線上培訓機構。

所以就有網友戲稱,教師資格證的要求最利好的竟然是中公教育。

接下來,除了面對互聯網的轉型和互聯網公考企業的衝擊,也有消息傳出華圖教育將再次衝擊港交所。中公教育能否繼續一如既往交出漂亮業績,還要看對手的情況。

掌握50萬億的機構,他們在買什麼股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