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志強研究發現,沖廁可產生八萬顆帶菌水珠。

【星島日報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內地專家指新冠肺炎能透過氣溶膠傳播,城市大學一項研究發現,沖廁時會釋出最多八萬顆帶有細菌的水珠,最高更可濺至離廁板一米的位置,更會隨霧化過程飄浮於空氣中,形成氣溶膠,黏附在廁缸、廁板、洗手盤等表面,沖廁時水壓愈高及細菌體積愈細,在空氣飄留時間便愈長,且濃度會更高,估計病毒亦然,建議市民如廁後開啟抽氣扇十五至三十分鐘來稀釋室內污染物,並定時進行清潔。

  氣溶膠傳播被證實為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之一,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李慧芯指在日常生活中亦能生成氣溶膠,沖廁就是其中一個生成途徑,外來衝力令廁所水產生撞擊形成水珠,人體排出的細菌便會隨水珠四濺污染環境,及霧化飄浮於空氣中,形成氣溶膠。

  城大工學院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副系主任賴志強研究發現,每次沖廁可產生一點四萬至八萬顆帶菌水珠污染洗手間環境,最高更可濺至離廁板一米位置;廁所水壓愈大,會生成愈多水珠,而體積愈小的細菌,在空氣中逗留時間愈長,且濃度愈高,更容易透過氣溶膠傳播,「估計體積遠比細菌細小的病毒,飄留時間及濃度會較細菌高。」

  他建議市民如廁後,關上廁所窗戶及門,並開啟抽氣扇及屋內其他窗戶,以空氣對流來稀釋室內污染物,「在實驗室理想環境下,開抽氣扇十五分鐘 ,能減少八成七氣溶膠,開動三十分鐘,就能減少九成八氣溶膠。」賴志強又指因廁板與廁缸之間有數毫米的縫隙,細菌有機會透過霧化過程離開廁缸及飄浮於空氣中,僅憑蓋上廁板沖廁,不足杜絕細菌散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