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長廖俊智(中)公佈21位新科院士名單,出席記者會的包括臺大教授鄭毓瑜(右起...
中研院長廖俊智(中)公佈21位新科院士名單,出席記者會的包括臺大教授鄭毓瑜(右起)、中研院語言所研究員孫天心、中研院物理所代理所長李定國、清大國家講座鄭建鴻、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王寶貫、旺宏電子總經理盧志遠、中研院生醫所所長郭沛恩、中興大學教授葉錫東。 記者曾吉松/攝影

中央研究院第卅二屆新科院士名單昨揭曉,共廿一人當選,包括新儒家第三代代表人物杜維明、第二位企業家院士盧志遠,及以木瓜研究走出學術新天地的「木瓜院士」葉錫東。

各組分配均勻

廿一名院士中,各組分配均勻。以生命科學組六人最多,數理組、工程組、人社組各有五人。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中研院院士為榮譽職,選舉過程審慎嚴謹,歷經多次審查及討論後,才能獲此桂冠。

本屆院士僅比上屆多一人,以最高可選出四十人的院士額度來看,本屆選出人數依然偏低。

以年齡來看,本屆院士平均年齡為六十五點五七歲。最年輕者為工程科學組張世富院士(五十五歲),最年長的則是人文及社會科學組於君方院士(八十歲)。新科院士有十二人目前任職海外、任職國內則有九人。

「木瓜院士」受矚目

此外,本屆有五名女性院士當選,比上屆多了兩名,也平了二○一四年的紀錄,同為歷屆女性院士最多的一次。

公佈記者會上,八位新科院士出席,其中最受矚目的是「木瓜院士」、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講座教授葉錫東。他表示,一九七五年颳颱風,臺灣木瓜一夕消失,當時的小蔣總統一聲令下,要求公費留學生另設「農業病毒組」解決木瓜問題,他也因此踏入植物病毒學領域。

另一位新科院士孫天心,也以外人認為冷僻的藏語研究入選院士。他表示,希望以自己的例子鼓勵年輕人「不要只往熱門科系去鑽」。

旺宏電子總經理盧志遠今年獲選為工程組院士,也是繼四年前入選院士的臺積電研發副總林本堅之後,第二位來自企業的院士。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指出,盧志遠獲選院士是因為學術成就,但在高科技產業,學術研究和實務往往並重,兩位企業院士都來自高科技產業。

未出席的新科院士杜維明,是新儒學第三代的代表人物。他所提出的「文化中國」理念,認為華人的文化身分應該是開放的、多元的與自省的,應涵括中華各種文化與宗教傳統,也應走出國族主義的狹隘視野。此一理念有助華人彌補傳統與現代的鴻溝,也為華人融入世界提供有益思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