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Nydia

王琪瑤 | 東海期貨農產品研究員

華中科技大學金融學碩士,現任東海期貨農產品板塊研究員,主要負責棉花、白糖等品種的研究分析工作。擅長綜合把握基本面變動情況,深入產業鏈上下游研究,同時熟悉相關品種的期權交易策略。

❒.國際方面,據美國農業部4月預估報告,2018/19年度,全球小幅量調減導致期末庫存上升,整體報告影響偏空。目前來看,中美達成貿易協議的可能性較大,會給國際棉市帶來利好提振。未來需進一步跟蹤新年度棉花種植與天氣情況。

❒.國內方面,棉花產量小幅調增。短期內國內棉花的工商業庫存仍處於高位, 2-4月份從高位小幅回落,盤面套保壓力仍在。現貨方面,由於低品質棉供需錯配問題,使得高品質疆棉庫存高企,進口棉搶手。進口棉政策落地,短期或對國內棉市造成一定衝擊,但長期看有助於國內棉花進入國際市場。預計未來鄭棉價格震盪上行,後期需關注下游走貨情況及國儲棉政策。

❒.結論:總體來看,中美貿易戰大概率可簽訂協議,爲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信心與情緒的恢復爲市場帶來了春意。4月以來國內外天氣情況再次成爲炒作的熱點,需關注國內外棉區的種植情況及天氣影響。國內方面,棉花庫存雖有所回落,但依然高企,現貨市場低品質棉花的供需錯配問題是否通過進口棉政策消化和解決也成爲引導棉價未來走勢的重要因素,未來還有國儲棉政策尚未落地,若國儲棉再次拋儲,勢必也會對市場造成一定衝擊。預計未來鄭棉價格震盪上行,後期關註上方套保壓力及下游訂單狀況。

❒. 投資建議:關注鄭棉1909是否能突破 15000-16000區間震盪,建議投資者暫時觀望;若回調可分批佈局2001多單,等待5、6月份種植天氣炒作。

❒.風險因素:天氣情況與種植意向,中美貿易摩擦未來走向,國儲棉及增減進口配額等事件。

一、USDA4月報告預期偏空,中美貿易戰走向與種植情況仍爲關鍵

近期,在美棉種植意向報告利多、中美貿易談判釋放利好,中國進口美棉預期強烈等因素的推動下,美棉持續上行,鄭棉整體延續區間震盪,整體呈現外強內弱格局。中美雙方於4月3日~5日在美國進行第九輪貿易談判,中美第九輪貿易磋商“取得新的進展”,達成貿易協議的可能性較大。若中美貿易談判得以達成,那麼無論從宏觀情緒面,還是美棉出口,均會呈現較大利好,推動內外棉價差縮小。近期,棉花進入春播備耕,重點關注種植與天氣情況。

根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4月份全球產需預測,2018/19年度,全球小幅量調減導致期末庫存上升。全球消費量環比調減40萬包,其中土耳其調減30萬包,美國和越南消費量也有所調減,減少抵消了其他地區的小幅增加。此外,印度、土耳其進口量下調,但基本被中國進口量增加所抵消。全球期末庫存環比調增大約36萬包,中國庫存增加抵消了中國以外庫存的減少。

具體來看,美國2018/19年度國內消費量調減,期末庫存環比增加。美國國內消費量調減至310萬包,10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期末庫存爲440萬包,環比調增10萬包,年度農場均價仍爲70美分。

美棉苗情來看,加州播種進度落後去年同期。據美國農業部統計,截至4月8日,美棉新花播種進度爲6%,較上週增加2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落後1個百分點,較近五年平均增加1個百分點;近一週來西南棉區俄克拉荷馬開始播種,進度爲2%;西部棉區加利福尼亞播種進度無統計數據,去年同期該棉區進度爲11%。

近期美國主產區棉區大面積降雨,播種工作受阻。其中西南棉區與中南棉區上週發生了強雷暴和降雨天氣,對播種進程影響較大。東南棉區此前已經完成大部分種植前準備工作,等天氣晴朗後便可及時完成播種。若後續出現種植面積不及預期或者天氣災害威脅,也會對棉價起到進一步推動上行作用。

二、國內棉市供需錯配,低廉進口棉炙手可熱

國內方面,鄭棉近期走勢強勁,或突破震盪區間。現貨方面,整體新疆棉出疆量明顯增加,但是走貨成交一般。下游紗線銷售進度仍然較爲緩慢,下游庫存開始累積。期貨近期的大幅拉漲,是爲現貨提供套保機會,還是上漲行情的啓動?需關注後期新疆在種植期間是否存在不利天氣發生,天氣因素或再次成爲行情推手。

1、國內小幅調增產量

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對14省區57縣市1140戶農戶調查數據顯示,截至 2019年4月4日,全國新棉採摘基本結束;全國交售率爲99.1%,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較過去四年均值提高1.9個百分點,其中新疆交售率爲100%。按照國內棉花預計產量607.5萬噸(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2018年11月份預測)測算,截至4月4日,全國累計交售籽棉折皮棉602.1萬噸,同比減少0.3萬噸,較過去四年均值增加47.9萬噸,其中新疆交售籽棉折皮棉501.0萬噸;累計加工皮棉592.2萬噸,同比增加5.5萬噸,較過去四年均值增加54.9萬噸,其中新疆加工皮棉501.0萬噸;累計銷售皮棉360.0萬噸,同比減少3.1萬噸,較過去四年均值減少3.9萬噸,其中新疆銷售皮棉292.5萬噸。關注大宗內參,不錯過每篇市場解讀

據2019年中國棉花意向種植面積調查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棉花意向種植面積4753.1萬畝,同比減少72萬畝,減幅1.5%,較2018年11月份調查結果減少3.6個百分點。新年度的種植意向與天氣情況在4-5月往往成爲市場關注焦點,一旦出現超預期減產,便能成爲棉價上漲的強力推動。

2、下游需求預期逐步轉暖,庫存小幅下降

棉花庫存繼續下降。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抽樣調查顯示,3月底全國棉花商業庫存總量約416.4萬噸,較上月減少40.12萬噸,降幅8.8%。

3、現貨市場供需錯配問題值得推敲

據青島港某貿易商介紹,目前青島港價格低廉的進口棉銷售火熱,其中報價15500元/噸以上的進口棉銷售不暢,報價15000元/噸以下的進口棉供不應求。但國內高庫存下需求疲弱,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內外棉價差的存在,使得配額內進口棉在價格上更具優勢,另一方面是供需錯配的問題,目前來看,國內的低品質棉花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而高品質棉花庫存高企,走庫緩慢。

具體來看,當前階段國內棉花的供給,隨着北疆機採棉技術的越來越成熟,各項指標都越來越好,除了短絨率偏高這個世界機採棉國家都難以避免的問題,國內的棉花供給開始集中於中高等級棉花。同時,由於內地很難機械化大規模操作,人工成本又不斷提升,地產棉呈現收縮趨勢,棉花的種植與生產加工不斷往新疆地區聚集。近年來,即使相對品質差一點的地產棉供給基本只能維持在50-60萬噸,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

那麼這樣的市場格局就帶來原料替代的問題,下游是否能接受原料替代之後的產品,實際上中低支紗線一般的普梳轉成高配問題不大,但是這樣的市場相對有限,畢竟如果下游只需要普通紗線就可以生產,便不會願意提高成本使用高品質紗線,這便形成了下游的供需錯配。所以,通過進口國外相對低價的棉花,便成了更好的選擇,這也是近期低價進口棉暢銷的原因。

本年度增發了80萬噸滑準配額,實際使用接近60萬噸,後續還可以進口一些印度棉,但印度棉出口量並不大,國儲棉拋儲可以再給市場補充一些中低端棉花。此外,市場最爲關注的就是對美棉的進口情況,本年度的美棉由於天氣原因,質量不如以前年度,顏色級差,但是一直以來的中美貿易戰對美棉徵收了25%的關稅抑制了美棉的直接進口。隨着中美第八、第九輪貿易磋商緊鑼密鼓的進行,離簽署協議已爲時不遠。考慮到棉花在中方採購美農產品清單中,預計美棉出口可以滿足部分中低等棉花需求。

整體上來看,隨着拋儲接近尾聲、地產棉收縮,印度棉出口量有限,即使巴西棉實際進口過來,也要在15000元/噸以上,所以中國真實用棉成本,整體上可能較去年提升500元/噸甚至更多。從這個角度來看,棉價的底部支撐上移。

反觀國內棉花供給,南疆棉差不多成了全世界最高價的棉花,但因爲供需結構不匹配,南疆棉的消化在儲備缺口存在的情況下也很難加快太多,所以可以看到的是當前市場上雖然南疆棉走貨有所增加,但是依然消化進度偏慢。雖然此前鄭棉CF1905合約跌至15000元/噸(公定結算),但公定結算相比新疆現貨毛重結算價格仍然略高,且更高於進口棉,因此市場接受度不高。市場反饋,在鄭棉CF1905合約跌至14500元/噸甚至14000元/噸,纔有可能吸引新的多頭接單或工廠買貨。爲了減輕壓力,目前部分5月倉單移倉至9月。1909價格受移倉壓制,近期反彈表現明顯弱於2001合約,在近期的拉漲行情中也充分顯示出了2001合約上漲的彈性。

4、進口配額“靴子落地”

此前,棉花“進口配額”增發80噸終於落地,市場傳聞得到證實,這次屬於“靴子落地”的場景。增發進口配額一是滿足採購美棉、降貿易順差的需要,二是滿足紡織廠的需要,利於簽約進口中低品質外棉,三是滿足用棉企業減輕資金壓力的需要,而進口棉的進入國內市場,勢必對國內棉市形成衝擊,衝擊程度取決於當下市場的關注點。

從長遠角度來看“增發配額”使得內外棉差價越來越小,可以“倒逼”國內棉花流通體制的改革。目前無論南疆還是北疆,新疆機採棉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未來機採棉或達50%,新疆棉花的成本也會降低,這對整個紡織行業是個“利多”消息,國際競爭力也會加強。由此來看,“進口配額”這也是我國棉花進入國際競爭的短暫“鎮痛”。

三、結論及操作策略建議

總體來看,中美貿易摩擦大概率可簽訂協議,爲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信心與情緒的恢復爲市場帶來了春意。4月以來國內外天氣情況再次成爲炒作的熱點,需關注國內外棉區的種植情況及天氣影響。國內方面,棉花庫存雖有所回落,但依然高企,現貨市場低品質棉花的供需錯配問題是否通過進口棉政策消化和解決也成爲引導棉價未來走勢的重要因素,未來還有國儲棉政策尚未落地,若國儲棉再次拋儲,勢必也會對市場造成一定衝擊。預計未來鄭棉價格震盪上行,後期關註上方套保壓力及下游訂單狀況。

操作建議:關注鄭棉1909是否能突破 15000-16000區間震盪,建議投資者暫時觀望,切勿追高;若回調可分批佈局2001多單,等待5、6月份種植天氣炒作。

風險因素:天氣情況與種植意向,中美貿易摩擦未來走向,國儲棉及增減進口配額等事件。

農產品中短期趨勢綜合判斷?

【 免責聲明:大宗內參力求使用的信息準確、信息所述內容及觀點的客觀公正,但並不保證其是否需要進行必要變更。本報告信息均來源於公開資料或實地調研,作者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大宗內參提供的信息僅供客戶決策參考,並不構成對客戶決策的直接建議,客戶不應以此取代自己的獨立判斷,客戶做出的任何決策與本文作者、大宗內參無關。本文版權歸大宗內參所有。歡迎分享,轉載請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