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作文「我屬於那兒」寫作導引  【金題回放】請以「我屬於那兒」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選;②立意自定;③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④不少於800字。  【材料分析】  ⒈是什麼?  「那兒」是哪兒?應該是一個時空上和我們有距離的概念。時間上是過去或未來,空間上是遠方,與「這兒」不同。從材料看,「那兒」可以指大自然中的「藍天、羣山、峽谷」,代表自己渴望的自然生活、理想境界;可以指現實生活中的「家人、朋友、故園」,代表自己的情感歸宿、精神依靠;主觀世界裡的「遠大理想、輝煌未來」,代表自己的執著追求、不懈奮鬥;  ⒉為什麼?  我為什麼屬於那兒?從材料看,應是心有所屬、情有所依。那兒是自己的精神家園、避風港灣,那兒是自己苦苦尋覓、孜孜追求的理想境界,那兒有自己相濡以沫的親人、依依不捨的朋友,所以我屬於那兒。  ⒊如何做?  通過哪些方式表現這種歸屬與依靠?心靈的閱讀、精神的體悟、踏實的求索、勇敢的實踐……  註:親愛的同學——「我」必須是自己。  【教材素材】  ⒈我屬於——故鄉:「月是故鄉明」  童年記憶、堅守故鄉、稻花香裏、淳樸鄉情、歷史文化名城淮安  ⒉我屬於——經典:「獲得教養的途徑」「文明的對話」  語文、音樂、書海、詩意、漢語(字)  ⒊我屬於——理想:「向青春舉杯」「我有一個夢想」  奮鬥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夢中的大學  ⒋我屬於——親情:「珍愛生命」「月是故鄉明」「珍愛生命」「一滴淚中的人性世界」「此情可待成追憶」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祖祖輩輩  ⒌我屬於——境界:「慢慢走欣賞」「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像山那樣思考」  江南、西藏、寂寞、天空、心靈、大海  ⒍我屬於——苦難:「珍愛生命」「直麪人生」  ⒎我屬於——中國:「和平的祈禱」「歷史的回聲」「祖國土」「號角為你長鳴」  【寫作導引】  ⒈如寫記敘文,可選一則親情或友情故事,寫出自己的牽掛和依靠,注意扣題即可。  ⒉如寫散文,可選一個典型意境作為寫作的素材,如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寫出自己對這種意境的嚮往和追求即可;也可以從自己的歸屬反思,由不屬於哪兒談起,寫出自己的追求和嚮往,如故鄉家園。  ⒊議論文不太好寫,「那兒」指向遠方,正因為有了「我屬於那兒」的想法,人們才能不斷追求,不懈奮鬥!圍繞這一觀點展開議論也可。  另,選擇一個典型意象,寫一篇象徵類寓言散文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典型錯誤】:  ⒈審題不清:  不扣題:把「屬於」寫成「需要」、「為了」  文體錯:寫成詩歌  要點錯:是「我」屬於而不是別人,不做強調;「這兒」與「那兒」不清  ⒉詞句空洞不知所云:不用客觀的人或物來表現歸屬,如:父母、家鄉;不用主觀的情感認識、精神啟示來表現歸屬,如:夢想、寂寞;卻用空洞虛無的詞藻來堆砌歸屬。  ⒊流水似地敘事沒有重點、低幼化的寓言、混亂不堪的思路、粗俗低劣的語言、大段自殺式抄襲浪費時間  【優秀例文】  (一)我屬於那兒  無月的夜晚,依舊明亮;無人的街道,依舊喧鬧;無聲的城市,依舊難找。  還記得14歲那年,無精打採的我坐在車裡,看爸爸把家中的物品搬上車,狠狠地鎖上門,看奶奶拄杖站在門口,哀愁地與我們告別,喉嚨忍不住在哽咽,眼睛在瘙癢,卻不知為何。  那兒有清澈的溪水,樸質的鄉民,有翠綠如畫的森林,天真純潔的孩童。  記得頑皮的我,在奶奶午睡的夏日裡,偷偷騎著一輛我當時唯一能駕駛的紅色小三輪在大場上繞圈,在蟬鳴鳥叫,樹蔭的隙縫裡追趕著大公雞,穿梭在撲騰的羽毛中。趕在奶奶起身前,被曬得烏黑的我又悄悄地把車推進小院裏,躡手躡腳地回到房裡,愉快地睡起「覺」來。  春天的時候,油菜花開的遍野,走在鄉間的道路上,兩旁芳香四溢,可愛的我總會摘上一把小黃花,一蹦一跳地行走在田埂上,最後會因為可愛的蜻蜓或者美麗的蝴蝶而扔掉了小黃花,不聽奶奶的囑咐,肆意地奔跑著去追逐那些小蜻蜓或小蝴蝶,疲憊地回到家中,叫喚著小黑狗。  小孟子是一個我也說不清楚的親戚家的,和我一般大。我在他面前就像一個乖寶寶,什麼都不懂,還記得我想去釣魚,卻沒有魚竿,他帶我找到後山那兒,在碗口粗的翠竹中,尋找一根指節粗的小竹子,然後在鵝院裏飛奔一通,撿起幾根羽毛,迅速地逃離,躲在屋後面,我看著他靈巧地製造魚竿,仰慕之情第一次在我心中升起,岸邊的蘆葦老高老高,瘦小的我們就躲在裡面,忍著夏蟲的侵擾,小心著魚塘主人的巡視,盡情地垂釣。記不清楚我有沒有釣到魚,但滿身泥巴的我出現門口的時候,著實讓奶奶嚇看一跳,我的傻笑沒能免過一次處罰。  那兒有高大的竹林,它們青翠、挺拔;那兒有清澈的河水,它們甘如泉水;那兒一望無邊的田地,微風吹來,一浪一浪如海水般湧動的綠波。  那兒記載了我的純真,繪畫了人的純潔,我的初始,就在那兒浪漫地開始了,我的天真,就在那兒悲哀地結束了。城市熟悉又陌生,讓我難開笑臉,喧鬧又繁華,卻無法給我一片能夠歡樂的地方。  高考在即,真想早日能夠回到屬於我的那兒,在物是人非中,尋找一點童年的影子。  【簡評】青春年少的記憶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充滿著天真稚氣又無憂無慮,文中回憶幾件小事,饒有趣味,深處城市,生活的秩序,生活的空間都迥異於鄉村,更加促使「我」對過去生活的嚮往。  (二)我屬於那兒  有的人會學古人發出感慨:天大地大,竟沒有我的容身之處!仔細想一下,其實不是這樣,我們每個人在這個萬千變化、時間與空間相統一的世界上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只是你沒有去探索沒有去尋覓,或者說只是你不肯承認罷了。  小時候,老師告訴我們沒有爸爸媽媽就沒有我們,就好像沒有水就沒有魚一樣。所以在我很小的時候,我一直都認為我是屬於我的爸爸媽媽的,因而這十幾年來,我從不敢違抗爸爸或是媽媽的意思。因為我知道,不,應該說因為我認為我的生命乃至我的一切都是屬於他們的,沒有他們就沒有我,我也就不可能睜開眼睛看到每天相伴我學習的同學和老師,也不能張開耳朵聽到小鳥的動人歌聲,更不可能鬆開雙手去擁抱我所愛所敬的人或者事物……所以我感激我的爸爸媽媽賦予我生命,因而我屬於他們也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隨著我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以及知識面的擴展,我的思想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這時我會不禁發現我爸爸媽媽有時讓我見證的事讓我做好的事有很多都是我從心裡不願去看,不願去做的!但出於幼時形成的觀念,我也從不「違抗」他們。不過隨著這樣局面的持續下去,我越發覺得苦悶,有很多事情我很想做,因為我對它們有很大興趣,但就是因為媽媽或是爸爸不喜歡我只好遺憾地放棄我所想的和我所希望的。說實話,有時真的很不甘心,也曾抱怨過。  後來我無意中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一篇《世界屬於你,你屬於你的心》,從這篇文章中我知道了原來我認為我屬於我的父母只是因為我出於感激或是基於一份與生俱來的親情,並不是出於我的內心。看過這篇文章後我才恍然大悟。後來有一次和爸爸媽媽聊天時,我偶然問起爸爸這個,爸爸媽媽聽了都笑了。媽媽走過來摸著我的頭說:乖兒子,我們從不認為你是屬於我們的,你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生活,你可以做你想做地事、喜歡的事,因為你是屬於你自己的心的。聽了媽媽的話我更加肯定我是屬於我自己的!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歸屬,只要你肯相信你肯承認,你就會發現你是屬於你自己的,你的心就是你的歸屬地!過了這麼多年,我終於明白我屬於哪兒?我是屬於我自己的!  【點評】:「我是誰?」是一個哲學命題.芸芸眾生中的你是獨一無二的.可是在生活、學習、工作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有誰能活出一個真我、一個體面的自我?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更多的時候我們還不是被環境所逼做著自己不情願做的事情!本文作者從小時候對自己屬於誰這個問題的一個認識談起,到讀到一篇文章帶給自己啟發,再到受到父母的認可,終於認識到「我屬於自己」。文章語言質樸,卻傳達出一個思想認識過程的信息,思路清晰,形象可愛。  (三)我屬於那兒  白天屬於藍天,因為藍天的廣闊可以帶給它自由飄蕩飛逸的空間。  鳥兒屬於森林,因為森林的廣袤可以帶給它安居遊玩的場所。  小溪屬於大海,因為大海的波濤可以帶給它無限的生命力。  而我屬於我的家,因為家是我永遠的歸宿。家中有父親、有母親,還有其他關心我的親人,我知道,我這一生都與這個家結下不解之緣。  後來,為了學業,我遠離家鄉,來到這陌生的城市讀書;如今,高三的生活,確實很忙,一般同學根本無暇顧及到想家,但我,沒有,我常常在夜裡,一個人靜靜坐在月光下,思索著,懷想著,任思緒飄飛……  剛上高中那年,是母親親自把我送到學校,帶進教室,因為她怕我一個人孤單、害怕。在教室中,是母親教會我如何面對高中學習,如何去進行人際交往,如何面對自己的成績……一切的一切,都在腦海中閃電飛過,想起母親當時把我安頓好後回家時那充滿無盡的關懷眼神,我就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因為是母親那眼神讓我每每在失敗中找回自信與尊嚴,讓我在艱難困苦中找到希望與勇氣。  還記得父親第一次給我送水果的情形:當時正是夏天,太陽似乎想把大地烤乾,一個勁地釋放自己的能量。父親騎著電動車,帶一大堆水果:香蕉、梨子、蘋果、葡萄等等,我見到他時只見他大汗淋漓,因為他怕我在校既渴又熱而特地買來的,而父親走時,卻一個水果也沒有帶走,他把所有的都給了我,希望我在校好好學習,平安無事。  父母的關愛讓我感動,心中無言,我知道,由父母組成的家是我最溫暖的依靠、最貼心的牽掛。  家是遊子永遠的港灣,無論你走到哪裡,你都不用擔心,因為有家在你身後,保護著你,家是港灣,而我是一條船,我知道,無論何時,港灣一定會為我開放。  思緒飛回,抬頭仰看明月,它是如此的圓,我把我的思念與心情寄託於明月,希望它能載著我的一切,照到我的家,照在我父母的心中。  白雲永遠屬於藍天,鳥兒永遠屬於森林,小溪永遠屬於大海,  而我永遠屬於那個家,我知道我永遠走不出父母用愛織成的那張網,那個家。  【點評】:「兒行千里母擔憂」,我們每個人都在為生活而奔波,為前程而努力,猶如一隻風箏在空中飄蕩,風箏無論飛得多高,也不管飛得多遠,始終掌控在人的牽手中,而我們的牽手正是家。本文選取兩個事例來說明家是「我」的依靠,家是「我」的牽掛,不虛誇,不矯情,質樸而情深。  (四)我屬於那兒  有一種力量讓我不能止步,有一種思念讓我淚流不止,更有一種內疚讓我痛不欲生……對,我屬於那兒——爺爺曾經安居的地方。  正值美好青春時節的我,對未來有著無比的嚮往和憧憬,我希望擁有無限的幸福和歡樂,希望家人團圓安樂,希望天下太平無戰爭之痛,我一直這麼想著,可終有一天我還看見那張令我黯然傷神的照片。  爺爺牽著我的小手站在小屋門前拍下了這張照片,對,小屋,爺爺曾經安居的地方,似乎我又想起了爺爺彎腰的背影,想起爺爺提木做飯的情景,此刻我的一切思緒包括肉體都屬於那裡。  冬末春初,寒冷依舊沒有收手,這個冬天爺爺顯得明顯虛弱,不再像往日那樣硬實有力,做事時雙手都在發抖了,爺爺似乎很疲勞。作為孫子的我還不太懂事,爺爺顫抖的身體依然在冬天的早晨忙碌著為我做飯,由於爺爺手腳不靈活,做的飯比平日差得多,而且鹽放的太重,我喫著,抱怨著,生氣著,爺爺卻沒有一點兒著急,還遷就地對我說:「爺爺下次一定做好,今天爺爺給你十塊錢,你到街上買好喫的,好不好?」我不情願地答應了,可誰知道這是我喫爺爺做的最後一頓飯啊!中午放學回來,我看見許多人圍在爺爺的門前,爸爸,媽媽,二爺,二嬸他們都來了,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就急切地問他們出了什麼事,他們沒有一個人開口,就看到他們眼裡隱隱的淚水。我知道出事了,一定是爺爺病倒了。我沖開人羣,跑到爺爺的牀前,那時爺爺已不能出聲了,眼睛無力地看著我,我發瘋似地哭了起來,搖著爺爺的手跟爺爺說:「爺爺你別走,不要丟下我,我以後不生你的氣了,我會學乖幫你掃地、打水。爺爺!我求求你了,別走,好不好?」我這樣地哭喊著,在場的人都哭了。  如今爺爺離開我們已經有8年了,爺爺的小屋還在,我沒有離開過那裡。自從爺爺走後,我一直住在那兒,爸媽不同意,我也不答應他們,堅持住在那兒,有空閑時我也會學著爺爺從前的樣子打水、做飯,我屬於這兒。  自從爺爺走後,我一直以為我失去了所有,沒有了依靠,認為自己什麼都不是了,其實我現在坐在考場裏細細想來,一切都不是那麼壞,我住在那兒,一直沒明白其實我就屬於那兒——爺爺曾經安居的地方。  【點評】:「祖孫情,隔代親」。本文作者寫到對「爺爺」與生俱來的依戀,這種依戀有依賴,有抱怨,有自責,有後悔。當「爺爺」去世後,「我」依然學著「爺爺」生前的生活方式,獨自在「爺爺」的小屋生活,以此抒發對「爺爺」的無限思念之情。  (五)我屬於那兒  說我屬於那蒼茫的藍天,遙遠的羣山,爛漫的峽谷,這過於遙遠。說我屬於家人,屬於朋友,屬於故園這又過於簡單,說我屬於遠大理想,輝煌未來卻又是片面的!捫心自問一句:「我屬於哪裡?」答案是「能夠對得起自己的靈魂!」  在當今的社會,善於偽裝自己的人實在不少,因為迫於無奈!為了生計,也許你曾經背著良心做過錯事,可是如果你能在錯事結束之後對自己的靈魂沒有愧疚,那麼你是真實的,坦然的,不帶「面具」的。倘若一個人犯了錯,明明心中不斷受到內心的譴責,但卻不為其犯下的錯負責,沒有勇氣去承擔後果,那麼這樣的人反之就是那種「假面人」是一種「小人」,我們做人就要做大丈夫!敢作敢當,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回首曾經的一幕幕!我不禁潸然淚下,在讀初中時,我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那時的我整天就知道玩樂、空想,在女生面前偽裝自己的「帥」,不務正業,家裡的經濟條件不是很寬裕!所有的人都把希望寄託在我的身上,父親是那種很豪放的人,原來的他性格開朗,樂觀,身上有一種大無畏的精神,在我心裏面他就是一個「包青天」他不會包容我的錯,對我要求從來都是那麼嚴格,因為他堅信:只有嚴師才能出高徒!只要我沒有達到他提出的目標,就免不了皮肉之苦,在我的印象裏,我從小就是被打大的,所以在我腦海中對我父親無疑就產生厭惡的心理。因為他從不會笑著逗我開心,也不會想著去買好的玩具給我玩,甚至連壓歲錢都只是媽媽給我,他從不會給我壓歲錢!因為在他覺得這是一種多此一舉的習俗!他也不會帶我去好玩的地方玩,不會容忍我做什麼出格的事,只要做了,就意味著劈頭蓋臉地痛打,因此我與父親從不講心理話,我們之間有著深深的代溝,在我心裡與他這種「機器人」無法溝通,我覺得他不愛我,討厭我這個糟小孩。  白雲蒼狗,世事變遷。現在我懂得了我父親的良苦用心,他不善於甜言蜜語,對待生活多年的我的母親也是如此,因為他覺得他是個男人!不應該把自己心中的對親人的愛擺在太陽底下,他在做事時的一舉一動已經流露出那高山般的父愛。 現在的父親已經不再對我動粗了,因為他知道他的孩子長大了,相信他的孩子會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與自己的靈魂!  是的!我就屬於那裡!  【點評】:文筆有老成持重之感,雖還只是沒有踏上社會的學生,似乎對社會看的好像很深,在剖析了社會上種種不良現象之後,又回憶家人對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幫助,最後消除了許多年以來對「父親」的誤解,從而真正理解了父親如山的愛。回應了文題,表達了自己所屬。語言流暢而自然。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