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尚未完全普及的時代,有一種產品是大多數人都會使用的,這就是U盤。U盤作爲一種便攜式的存儲工具,曾經是大多數人都印象深刻的產品,基本上在學生時代,拷貝文件都是需要U盤作爲中介的,但是誰能想到世界的U盤之王是一家中國企業,作爲U盤的創始人,這家企業卻把自己的一手好牌打的稀爛,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在中國的上市公司當中有一家不太受大家關注的企業,這就是朗科科技。說到朗科科技可能大多數人都沒什麼概念,但是說到它的發明“優盤”,那麼幾乎沒有人沒用過這個產品了。

在世界計算機產業的發展歷程中,我們的存儲設備一直都是計算機發展的關鍵,最早計算機是沒有存儲設備的,我們記錄用的是卡紙,然後換成了磁帶,在往後終於有了存儲設備的出現這就是軟盤,比較常見的是3.5英寸軟盤,也就是俗稱的A盤,再往後終於有了光盤,無論是CDROM還是DVDROM光盤在相當長的一個時間範圍之內都是最常見的存儲設備。

但是,光盤一次性使用的特點也讓大家詬病不已,那麼有沒有可以多次反覆使用的移動式便攜存儲設備呢?於是U盤出現了,U盤由於其容量較大,可以反覆使用,隨意插拔,讓其成爲了最受歡迎的移動存儲設備,一直到今天都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移動數據傳輸方式。相信所有人都沒想到,U盤這個技術卻不是哪家歐美公司的產物,它源自於一家中國公司朗科科技,在朗科科技最爲紅火的時候,三星、東芝、閃迪等等國際巨頭都需要向他購買專利授權,否則都沒辦法生產銷售U盤。

然而,就是這個大名鼎鼎的U盤之王,世界U盤專利的所有者,如今卻陷入了一個落寞的境地,公開市場資料顯示,2018年,朗科科技的主營業務收入來自於計算機、通信以及其他電子製造業,但是其毛利率僅爲9.41%,其中專利授權許可收入成爲了朗科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其毛利率達到了100%,實現收入3629.26萬元,但是朗科的淨利潤僅僅只有6449.66萬元。可以說,這家科技企業的主要業務收入大多來自於專利。

並且朗科現在的業務模式就是“專利維權”,數據統計朗科在2011年到2018年的這段時間當中,進有關專利的訴訟就高達上百次,專利訴訟幾乎成爲了朗科最重要的收入來源。靠打官司維生的確是讓人覺得吃驚不已,這還是不是讓人最吃驚的,作爲朗科科技的重要收入來源,竟然是房屋租賃,2015年到2018年間,房屋租賃收入每年能給朗科貢獻三千多萬的收入,僅2018年貢獻了3741萬元。

一家科技公司靠打專利官司和租房子賺錢,這到底是一個多麼奇葩的玩法?

其實,原來的朗科遠不是這樣的公司,根據啓信寶的數據顯示,深圳市朗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5月,幾個海歸一同創建了朗科科技,這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朗科科技在創立之初憑藉自己過硬的技術實力,發明了“用於數據處理系統的快閃電子式外存儲方法及其裝置”也就是大家常說的U盤, “U盤發明者”朗科科技依靠發明U盤崛起並憑藉該專利登陸創業板,獲得IPO募資淨額爲61198.32萬元,成爲“中國移動存儲第一股”。朗科科技依靠U盤核心專利形成了專利運營商業模式,並曾以“優盤”作爲其獨佔的商標,朗科科技的專利運營業務,在最好時期其專利授權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許多耳熟能詳的跨國企業如三星、東芝、金士頓等都曾向其購買專利授權。

可以說,朗科是一手好牌,但是這手好牌放在朗科手上似乎都沒被打好:

首先,一招鮮並不能吃遍天。朗科科技的戰略我們一定要總結歸納的話,可以說是“一招鮮吃遍天”,朗科通過發明U盤,憑藉U盤在全球的推廣,一舉成爲了憑藉一個發明快速崛起的公司,但是問題是朗科的U盤專利並不是無敵的。的確,在相當長的時間範圍之內,朗科可以憑藉自己的技術優勢讓自己快速崛起,但是朗科卻忘了兩個東西,一方面,對於U盤這樣的技術專利都會有自己的生命週期,特別是在更新換代如此頻繁的互聯網時代,朗科的一招鮮極其容易受到其他技術的衝擊,比如說在現在各種互聯網存儲技術、雲存儲技術盛行,無論是用郵箱還是用網盤,都比朗科的U盤更加方便,這也讓朗科其實從上市的極盛開始已經走了下坡路。另一方面,專利是有有效期的,朗科U盤申請日期爲1999年11月14日,專利權期滿終止日爲 2019年11月14日。連朗科自己都不得不承認,“公司的專利運營業務對該專利形成重大依賴,目前尚無有效措施從根本上解決該專利到期失效後對公司經營造成的風險,公司的專利主要集中於閃存等傳統移動存儲領域,而傳統移動存儲正日益被雲存儲、移動互聯等加速取代,公司的主要專利以及專利池都面臨失效的整體性、系統性風險。”

其次,朗科的企業內訌一直存在。從2010年上市開始,大量的高管之間都存在着嚴重的矛盾,理論上應該一致對外的朗科卻是各自爲戰,甚至於業務都將朗科科技的年報稱之爲“大型高管意見不合現場”。據年報顯示,自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朗科科技董事會一共審議了163議案,其中有28個議案存在董事投了反對或者棄權票的情況;股東大會共審議了54個議案,其中有5個議案存在主要股東投了反對或者棄權票的情況。而其中最爲嚴重的是作爲U盤發明者的兩大創始人,鄧國順、成曉華兩人原先可謂是親密無間的戰友,但是現在卻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的仇敵,兩大創始人的矛盾讓企業陷入了嚴重的內鬥與內訌當中,不僅嚴重削弱了產業的競爭力,更讓朗科失去了發展的良機。

第三,無控股股東缺少主心骨。早在2015年8月,朗科科技就被認定爲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之後朗科曾經反覆爲控股股東努力,2017年底和2018年初,上海宜黎企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宜黎)先後受讓中科匯通所持佔21 %的股份和成曉華所持佔3.93%的股份,使之成爲持有朗科科技24.93%的第一大股東。然而第一大股東上海宜黎卻始終沒能籌集最後的尾款,甚至其所持朗科科技股權卻面臨司法拍賣。長期沒有控股股東讓朗科失去了主心骨,不僅沒有發展戰略,公司甚至連發展方向都找不到,如果一旦專利到期朗科基本上只剩下用租金和資金理財維生了,一家科技公司靠房租維生如果這件事成真的話,將會成爲中國科技市場最大的笑話。

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朗科所在的電子信息行業可謂是中國最爲紅火的產業,在5G等新興技術的影響之下,整個產業其實有着非常好的前景,但是一個好的產業碰到朗科的現狀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只能說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投資個股的不確定性因素過大,還不如投資整體板塊,尋找類似指數基金的方式進行投資可能會更安全一些,比如說天弘中證電子這樣的指數基金等。

其實,朗科的案例能夠給我們以非常明確的啓示,這就是對於一家企業來說,可能會因爲一個優勢快速崛起甚至加速上市,但是如果企業沒有形成穩定的領導班子和股份結構的話,再優質的資產都有可能因爲內訌被白白浪費掉,朗科作爲中國科技最先進的企業之一,卻因爲這種內鬥走向衰弱,不得不讓人感到悲哀。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