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發現:中文是未來世界語言

大家知道《西遊記》、《鏡花緣》等古典名著吧,裡面的人,不論是天上地下、海外山邊,都說中國話,都用中國文字,我們可以認為那時候的中國文人對世界瞭解的不好,但我們忽然發現,中文將來會成為世界語言,也許將來「搶救英文文化遺產」成為讓人操心的事。

不管中國的西粉愛不愛聽,但這件事真的正在發生。。。

據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11月1日報道,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湯姆·馬拉尼 得出結論說,中國正在打字技術方面大踏步前進,而西方遠遠的落在後面,仍然緊抱著QWERTY鍵盤不放。

這位高人發現,中國——因為擁有75000個獨立的漢字,而西方體系,只有26個字母,拼湊來拼湊去。馬拉尼高瞻遠矚的發現,計算機的發明可以將中國龐大的漢字目錄轉化為一項優勢。

馬拉尼是兩本即將出版的關於中文打字機和計算機的著作的作者,我們討論了他在研究這一課題時瞭解到的東西。他的論點解讀起來非常有趣。因為,就其核心而言,這不僅關乎中國。這關乎我們與計算機的關係,不僅是將其視為一個物體,而且是一個無形的軟體的載體。他說,在QWERTY電腦鍵盤上打英文,「是使用鍵盤的最基本方式」。在鍵盤上按下「a」鍵,「a」就會出現在屏幕上。 「這不需要使用計算機的處理能力和內存。」另一方面,在連接到一臺中文電腦的QWERTY鍵盤上鍵入「a」,計算機將會「推測」你可能會打出的漢字。用中文輸入,需要用戶從軟體層面來考慮問題。

換句話說,鍵入一個漢字,本質上是鍵入一組指令——如果你願意的話,也可以是一個代碼——來檢索一個特定的漢字。馬拉尼說,用中文打字的人都有「代碼意識」。現在有十幾種中文輸入方式,但是西方世界仍然大多堅持在電腦鍵盤上逐字鍵入,而沒有充分利用電腦軟體帶來的捷徑。 馬拉尼說,當電腦出現之後,中文輸入法的數量在70、80年呈「井噴」之勢。不同的輸入法需要不同的漢字思考方式。你可以基於四角或三角或部首(漢字的基本單位)或筆畫順序。還有人嘗試使用基於拼音的輸入法,利用軟體將字母轉化成漢字。而且,在經歷了一項真正意義上的突破之後,這些輸入法現在都具有預測性。例如,可以通過僅僅鍵入與每一個漢字相對應的第一個字母來輸入一組漢字。換句話說,這是一種「智慧」文本。

馬拉尼說,(通過軟體平臺實現的)中文輸入方式將會勝出。其實,它已經贏了。我們的手機現在有「智慧」本文和自動完成模式。以手機打字速度緩慢為代價才讓西方人認識到其現有的、逐字母輸入的鍵盤的侷限性。然而,即便如此,美國人也只能認識到這種程度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