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完成攀登界“登月之路”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2月25日,攀巖愛好者、“海王”傑森·莫瑪(Jason Momoa)宣佈2019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獲獎影片是《Free Solo》時,振臂歡呼。

  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的“海王”傑森·莫瑪

  一年前,亞歷克斯·霍諾爾德(Alex honnold)徒手攀爬了約塞米蒂國家公園酋長巖自由騎士(Freerider)路線,成爲全世界以無保護方式成功攻克這條路線的第一人,影片《Free Solo》記錄了這一壯舉。

  2017年 6月3日, 早上在麪包車裏醒來之後,亞歷克斯獨自驅車前往優勝美地山谷,穿上攀巖鞋,腰間繫着粉袋,別無他物,他徑直朝着酋長巖走去。

  約塞米蒂公園著名的酋長巖

  僅僅用了3小時 56分,亞歷克斯登頂酋長巖,創造了攀登界新的里程碑。他對自己的表現十分滿意。下山路途中給女友打電話報平安,女友喜極而泣。“這是我這輩子最美好的一天。”亞歷克斯也很激動。掛了電話徑直朝山下走去,下午他不打算休息,決定按照日常訓練計劃,完成指力板的練習,因爲這天是指甲板日。

  酋長巖上的自由騎士(Freerider),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長達900米的酋長巖自由騎士(Freerider)路線被稱爲攀登界的“登月之路”,這如同俄羅斯輪盤的死亡攀登,哪怕稍有差池也足以讓人粉身碎骨。因此很多人將無保護攀登酋長巖視爲攀巖界的最高成就,數年來外界一直在推測無保護攀登酋長巖的可能性,但無人能將之變爲現實。

  讓人好奇的是:這位年僅29歲的年輕人是如何創造奇蹟的?

  不合羣的怪小孩

  天生內向的人更易感受到孤獨,但也更易專注所愛,從中找到歸屬與平靜。亞歷克斯亦是如此,性格是他始終專注攀巖的先天因素。

  普通呆萌的小鹿斑比——凌亂的自然捲發,修長的四肢,有些瘦,眼睛很大很像小鹿斑比。沒有誇張的髒辮與醒目的花臂,不愛酒精不嗑藥,亞歷克斯與“酷”毫不沾邊,他給人的初印象是普通年輕人無異,甚至還有點呆萌。

  來源:alexhonnold.com

  幼年時期,他也不是一個酷小孩,與陌生人交流對他來說相當困難。“害羞、書呆子、笨拙、怪咖” 這些標籤貫穿他的整個成長軌跡。

  不善言辭的社恐青年——本·斯莫里是亞歷克斯的發小,他曾提到孩童時期亞歷克斯是一個笨拙而又不合羣的人,永遠穿着比自己身材大兩個號的T恤,在班裏永遠戴着帽衫的帽子,大家都覺得他很怪。

  家庭的成長環境可能是造就他性格的原因。父親不善言辭,年幼的亞歷克斯遺傳了父親內向的一面。父母的感情不合,時常冷戰,原生家庭氛圍也加劇了他孤僻的性格。

  他在學校一直獨來獨往,特別進入高中之後,更爲離羣索居。19歲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錄取,期間他也沒有交到一個朋友,一直在孤寂中度過。

  這個有些社交恐懼症的少年與周遭一切都格格不入,直到攀巖爲他打開了一個新世界。

  偏執的愛上攀巖——10歲那年爸爸帶他去巖館,對於這項反重力運動,亞歷克斯第一次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興奮。因爲害羞不敢在巖場請求陌生人給他做保護,19歲他開始室外無保護攀巖。

  來源:alexhonnold.com

  在徒手攀巖中,那種社交壓力消失了,他感受到獨處的樂趣、內心平靜與自由,並且找到了友誼與愛情。可以說,攀巖成爲亞歷克斯與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

  攝影:Jimmy Chin,來源:alexhonnold.com

  一直到現在,亞歷克斯也認爲在他的生命裏沒有任何一件事能夠取代攀巖。這種“偏執”的熱愛讓他始終專注在攀巖精進上,也讓他放棄了更多的東西。

  退學的高材生

  在攀巖中亞歷克斯感受到了生命的鮮活,爲了熱愛他願意放棄一切,即使那是名牌大學、高等學歷與優渥的物質生活。

  從伯克利退學——父親的離世成爲他生活變化的轉折點。19歲時父親因心臟病逝世,這件事重構了他對生死的看法,他開始認真審視“活在當下”,也讓他確定了要從伯克利退學。

  亞歷克斯的房車,來源:alexhonnold.com

  退學之後,亞歷克斯利用父親的保險債券利息維持生活,因爲要去不同的巖場,他買了一輛二手車並改造成房車,開啓了數年的揹包客攀爬客的生活。

  極簡生活——房車生活雖然自由,但也有諸多不便,比如許多基本生活需求無法得到保障。由於不方便儲存新鮮肉類,他開始喫各種蔬菜,久而久之成爲素食主義者。他從不浪費,即使是一個塑料瓶會用上很多年。

  亞歷克斯的房車生活,拍攝:Andy Earl,來源:Outside Magazine

  必要的時候他會使用超市的停車無線網絡、衛生間等基本設施來滿足自己生活的需求。但更多的時候亞歷克斯都是過着無法洗澡、無信號的生活,甚至經常在晚上被停車場的保安驅趕。

  亞歷克斯的房車生活,拍攝:Andy Earl,來源:Outside Magazine

  房車生活雖然窘迫,但亞歷克斯也能自得其樂。即使現在名氣帶來的收入足以購買一套房,他依然生活在房車中,極簡生活讓他擺脫物質與世俗的羈絆,更加專注於自己的攀登。

  偏執的熱愛和無比的專注還不是他的全部,進一步深挖你會發現他對恐懼的控制能力,無人能敵。

  直面恐懼的高手

  克服恐懼,亞歷克斯並沒有獨門絕技,他的方法很簡單——訓練。

  “你不害怕嗎?”——自2009年開始野外攀登以來,亞歷克斯刷過了月華拱壁、光明之路、閃亮之牆、菲滋洛伊峯連攀,這其中任何一條都堪稱世界級難度,這個年輕人一次次重新定義人類極限。

  亞歷克斯在墨西哥攀爬光明之路(El Sendero Luminoso)攝影:Jimmy Chin,來源:alexhonnold.com

  “你不害怕嗎?”很顯然,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也是迄今爲止亞歷克斯被問及最多的問題。在搜索引擎上輸入他的名字,甚至會自動出現“亞歷克斯是否還活着?”這樣的問題。

  我一樣會恐懼——奧斯卡最佳紀錄片《Free Solo》中記錄了亞歷克斯曾去醫院做過腦部檢測,醫生認爲與普通人相比,亞歷克斯大腦中的杏仁核幾乎不活躍,他可能天生沒有恐懼感。杏仁核是當危險來臨,大腦中激發人體作出應激反應的部分。

  掃描將亞歷克斯的大腦(左)與比較對象(右),一名年齡相仿的攀巖者進行比較。十字準線標誌着杏仁核。當兩個登山者都看到相同的喚起圖像時,比較對象的杏仁核發光,而亞歷克斯的仍然是惰性的,沒有任何活動。圖片:Jane Joseph,來源:nautil.us

  亞歷克斯對這種猜測不以爲然,“實際上危險一樣讓我感到恐懼。我不喜歡冒險,也不喜歡賭。" 他在自傳中提到。

  事實上,亞歷克斯認爲自己善於控制恐懼是長期訓練的結果。

  控制恐懼——獨自攀爬酋長巖自由騎手(Freerider)路線,第一次萌生這個想法源於2009年。“我一直在考慮這件事,但當時覺得那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亞歷克斯如此回顧當年的感受。

  此後數年,朋友屢次提起這個話題,他都認爲還沒到時候。到底他是異於常人而徒手攀爬,還是因常年徒手攀爬而異常,雖然無法判斷是哪一種情況,但都說明一件事,亞歷克斯並非是一個亡命之徒,他非常理性且善於恐懼管控。

  亞歷克斯約塞米蒂國家公園,攝影:Jimmy Chin,來源:alexhonnold.com

  恐懼管控,即自我剋制與消化恐懼情緒,亞歷克斯認爲這纔是他擅長的方面,也是無保護攀登中最重要的環節。

  實際上面對每一次徒手攀登,他都要做足萬全準備。充足的準備能夠化解恐懼情緒,讓他知道每一步該如何走。“我之所以會去完成一次大型的徒手攀巖都是因爲我很確定我不會因此喪命,不然我也不會送死” 他在接受採訪時說到。

  在影片《Free Solo》裏亞歷克斯這樣自述: “恐懼無法克服,只能努力遠離。要實現你的目標只能直面你的恐懼,這就是勇士精神。”

  勇士精神絕不意味着魯莽與蠻幹,對於看上去不可能的目標,亞歷克斯非常善於分解它。

  縝密的計劃和不懈的努力

  細膩、乾淨、利索、連貫的動作,亞歷克斯在垂直的巖壁上如履平地的背後是長達10年縝密訓練的計劃與自我不斷突破。

  列出自己的畢生目標清單——在他的麪包車上,有上百頁他的攀登日誌與路線記錄,還有有一個畢生目標清單,排在名單榜首的是兩個字母,FR,這就是酋長巖的自由騎士(Freerider)路線。

  把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標變得可能要走多遠的路?這兩類文檔似乎就是答案,也是他破解對酋長的辦法,“試着把它分解細化成每一個小目標,然後逐步完成,並不要考慮後果。”

  從11歲開始,攀巖就如同喫飯睡覺一樣,成爲他生活中一部分。每週6天,每天3小時室內訓練,日積月累訓練使他的手指愈發粗壯。

  攝影:Jimmy Chin,來源:alexhonnold.com

  從2009年到2016年,攻克自由騎手(Freerider)路線在亞歷克斯心中逐漸從瘋狂變成可能。此時他的“巖齡”已達20年,累計近10年野外攀巖經驗,在覈心力量、體能訓練、專注力、恐懼管控各方面都異常精湛。

  即使是正式決定攀登酋長巖,他依然歷時了一年備戰時間。這一年,他將路線每一步每一個手腳點都熟爛於心。

  每天都在準備——日常訓練內容包括,每隔一天是指力板日,用指尖進行多次持續一小時懸掛訓練;引體向上;反覆觀測並用繩索爬攀路線,在所有的重要點上都做出了標識;每天記錄訓練日記並評估攀登表現;在腦海中模擬攀爬,反覆識記每個繩距中的手腳點。

  亞歷克斯在房車上練指力板,圖片來源:黑鑽Black Diamond

  一次一次的刷路線,一一攻破攀登中的難點,直到肌肉形成記憶,閉着眼睛也能完成那套動作。這是他要求自己達到的程度。

  2016年亞歷克斯用繩索攀登酋長巖不下40次,進行不斷的訓練和覆盤總結,是爲了日後徒手攀爬酋長巖更有把握。

  一旦攀爬,只是執行——酋長巖是亞歷克斯最花心思的一條線,他在自傳裏提到:“我從未爲一次無保護獨攀而如此勤奮準備,利用繩索演練所有動作,直到所有順序都印在記憶裏,思考每個手腳點的位置,設想所有可能發生的事與應急方案。實際上,在備戰期我已經完成了所有要做的苦功,一旦開始攀爬,我只需要執行即可。”,

  數十年的情緒管控與專注練習鑄就了行雲流水般的巖壁藝術。當所有人都爲他在酋長巖上如履平地感到不可思議的時候,對於亞歷克斯來說也不過是普通的訓練日罷了。

  生而攀登

  自由騎手(Freerider)路線總計長度超過 900 米,共33個繩距,其中有的繩距難度高達5.13a。

  完成“登月之路”——路線上難點很多:極限平面,是一個大光板,幾乎沒有腳點,只能依靠鞋子與巖壁的摩擦力前進;巨礫坡難點,有數不盡的小平點,空間只足夠放置指尖;還有大量不及指關節寬的裂縫與隙縫。除了克服路線困難,亞歷克斯還要屏蔽掉光線、風力、攝影師帶來的幹擾。

  自由騎手(Freerider)路線上的難點,攝影:Jimmy Chin,來源:alexhonnold.com

  2017年,6月3日,歷經4個小時的“登月之路”之後,亞歷克斯重新定義人類極限。跟拍的攝影師們汗流浹背,匆忙利用繩索把自己拉到頂峯,記錄這一顛覆時刻。

  新記錄讓整個攀巖界與媒體都沸騰,鋪天蓋地的報道接踵而至,從稱讚這是一次最偉大的攀登到譴責宣揚獨立攀登帶來的潛在影響,但對於亞歷克斯來說,這些都不重要。當一個人足夠專注,外界對他幾乎不會造成影響。

  當羣山召喚,我必前往之——因爲極致與純粹的熱愛,可以20年來不斷追求精進技藝,可以一次次戰勝恐懼,可以站在千尺之上無保護自由穿梭,可以簡化生活、降低物慾、屏蔽外界影響,堅守住內心,這種無人可比的熱愛,也讓他最終取得了攀巖領域最高成就。

  攝影:Jimmy Chin,來源:alexhonnold.com

  並不是天生不怕死,他只是足夠熱愛。這樣一個生而攀登的年輕人,過去的每一天他都在爲攀巖而活,正如他所感受那樣,“Free Solo是一種人生的巔峯體驗,是一種很享受的、美好的人生經歷,爲之冒險,甘之如飴。當羣山召喚,我必前往之。”

  攝影:Jimmy Chin,來源:alexhonnold.com

  明確內心並全心全意追隨召喚,活成一個極致版本,這是Free Solo者的偉大之處,也是亞歷克斯精神之所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