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十日櫻花作意開,繞花豈惜日千回”,三月底的武漢正是賞花好時節,然而九位國內外專家卻無暇賞花,傾囊相授,帶領我們十二名學員走入IBD多姿多彩的天地裏。

1

從Imperfection到Impact

首先,各位教授一再強調,病理不能單獨作出IBD的診斷,病理醫生也從來不是完美的,不能在臨牀病史不充分、內鏡取材不規範的情況下,作出超出合理範圍的診斷。但更多時候,病理不僅能提供準確診斷,還能在關鍵時候影響臨牀的判斷和進一步治療。

肖書淵教授在授課和讀片的時候都提及,如果病理醫生對IBD更瞭解,能夠給出更有把握的診斷,臨牀就會避免走試驗性抗結核治療的彎路。

石雪迎教授分享關於缺血性腸病的主題時指出,亞急性期的缺血性腸病,腺體修復很快,表面越來越成熟,千萬不要誤判爲癌。

田素芳教授帶來的一系列消化道活檢“正常”病例中,有一例主要是看到澱粉樣變,而這一現象背後可能代表着漿細胞腫瘤、感染甚至是阿茨海默症的可能。

在充足的讀片時間中,大家更是一次次感受到病理的影響力:有臨牀初判爲Crohn’s病,鏡下發現大量阿米巴的;有不明病因引起嚴重潰瘍,切除腸管後發現是CMV感染的;患者因急腹症入院,最後病理診斷爲Crohn’s病的;鏡下出現典型剝脫性食管炎改變,追根溯源停掉相關藥物並好轉的。

腸粘膜表面的阿米巴

各位教授如同福爾摩斯,撥開迷霧,準確的給出判定。

2

從Boundary到Blossom

如果把學習IBD比作一段征途,那沒有比擴寬邊界更好的辦法。就課程設置來說,內容極其豐富,特意邀請到趙景民教授探討了IBD患者的肝臟問題,辛偉教授就IBD的異型增生與癌變闡述了自己的理解,還有姜支農教授帶來的非腫瘤性切除腸道標本的處理及診斷等等。而各位教授們鏗鏘有力的觀點更像是一個個節點,把學習班定位在更立體的維度。

肖教授開篇就亮明一直以來向大家推崇的基本概念——粘膜慢性炎≠慢性腸炎;石教授形象的把國內IBD起步階段比喻爲“看山是山”,而現在要開始學會看山不是山,畢竟炎症性腸病只是慢性腸炎很小的一個組成部分,遇到慢性腸炎首先要排除感染、藥物、憩室等等;朱立青教授在帶領大家閱片時,篤定到“morphology still the king”,並認爲應該熟悉英文的病理專業詞彙。

IBD-related CRC

如果把學習IBD比作花朵的綻放,熱情和執着就是肥沃的土壤,肖教授在爲期四天的學習班期間全程堅持在一線,爲了讓大家能多一些時間一起閱片,一再把開始的時間提前;唯一的“外援”消化內科的陳敏教授剛剛結束門診,就積極的過來一起討論病例;朱教授拖着行李箱直奔科室,拿出切片就立刻帶大家閱片;幾位教授在授課之餘還儘可能的抽出時間回答大家的提問;學員們之間的討論也非常熱烈,都很珍惜這次難能可貴的學習機會。這樣的共同努力換來的是知識點高效的輸出和輸入。

邊讀片邊討論

簡要舉幾個例子:1、肉芽腫:之前關於類上皮肉芽腫和乾酪樣肉芽腫的形態已爛熟於心,現在還要記得辨別是否有可能是一個大的乾酪樣肉芽腫的邊緣,或者旁邊有沒有破裂的隱窩引起肉芽腫的形成?2、與腸癌不同,IBD的異型增生會先發生p53突變再經由APC通路,腺體的異型性可以很小,表現爲粘液細胞增多、杯狀細胞萎縮、細胞核失去極象、表面有絨毛形成、形成篩狀結構。3、缺血性腸病,有急、慢性甚至亞急性之分;病因有動、靜脈閉塞,低血流狀態,腸梗阻,感染之分,具體展開下邊又對應若干具體的原因;需要與Crohn’s病、潰瘍性結腸炎、引起缺血/毒性損傷模式改變的疾病相鑑別。而能夠引起缺血/毒性損傷模式改變的疾病種類也很多,涵蓋了感染、藥物、澱粉樣變性、膠原性腸炎、黏膜脫垂、治療引起的損傷等。

3

從Discussion到Direction

真理越辯越明,得益於小班教學的模式,肖教授第一節課起就“放話”可以隨時討論提問,於是,不僅能聽講課,還能聽教授們之間的討論,高手過招,異彩紛呈。

李瑄教授在講解闌尾黏液性腫瘤(LAMN)時就引發了熱烈的討論,由於LAMN本身分類和T分期一直有爭議,特別是在闌尾外僅能看到粘液的情況,如何判讀很難達成一致。

陳教授在分享臨牀棘手的病例時,臨牀與病理的碰撞擦出了火花,在這過程中我更體會到我們中山六院各科之間形成的默契,每週就疑難病例都會在消化內科展開MDT,期間病理醫生、外科醫生都會參加討論,爲病人制定下一步的最優方案。

姜教授在講解胃腸道B細胞淋巴增生性疾病/淋巴瘤時,遇到了肖教授和田教授的輪番挑戰,這個病人的預後如何?爲什麼要做這些免疫組化?爲什麼這麼診斷?一來一回間,不同的思路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特別緻謝

要特別感謝浙江愛在延長炎症性腸病基金會(CCCF)及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分會病理協作組這次舉辦IBD病理高級醫師培訓班,四天時間的收穫遠遠不止上述內容。

感謝可愛的志願者們,直面他們更能感受到肩上的重任。

感謝各位教授的奉獻,耐心又真摯的答疑解惑;特別感謝肖教授幾天以來超負荷的工作,沒有足夠的熱忱和想要改變的期望,我想,很難有這樣的付出。

感謝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病理中心承辦此次學習班,這裏有好多熱愛病理的同仁。

感謝黃豔主任一直以來的悉心指導和科室小夥伴們的支持,讓我得以此次成行。正如肖教授所說,“the journey only starts after the course”,彷彿重新啓程,腳步卻更加堅定。

——END——

爲了更快更好地向各科醫師推廣炎症性腸病(IBD)的診治過程中的各種理念和經驗,愛在延長炎症性腸病基金會(CCCF)特開設“CCCF醫師筆記”欄目,向所有對IBD有興趣有經驗的CCCF醫師徵集IBD相關文章(包括病例、綜述、會議報道、讀書筆記等)。徵集文章經CCCF專家工作組審覈通過後刊登在“愛在延長炎症性腸病微信公衆平臺, 有意投稿的醫師請將文章發送到: [email protected]

作者簡介

王超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病理科主治醫師

參與《炎症性腸病病理鑑別診斷》編寫

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醫藥衛生大健康委員會病理聯盟會員

你我同行

愛在延長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