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作品總是會帶給人思考,這些思考或許超越了作品想要表達的自身。

我是在去年才真正完整地把這部電影看完。在上一次看還是我二十多歲的時候,在看了第十分鐘後,我把碟片換成了真實的謊言。

當我去年鬧片荒的時候,從豆瓣高分裏選擇了這部電影,結果從頭看到尾連廁所都沒去。

從描述中國歷史的影片中,可以說很難有同類型的電影可以超越。

這不是一部敘述刻畫人性的電影,它客觀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狀。人性只是被這些歷史車輪所碾壓裹挾的螻蟻般的存在,別說蝶衣和段小樓這種卑微的戲子,即使如袁四爺也不免被推上了斷頭臺。

所以在劃清界限的時候,段小樓果斷地斷臂求生。這按照現在的審美來看簡直是不可思議,然而在當時那個年代確是普遍存在的。像兒子告發老子的情況比比皆是,更何況師兄弟。這部電影給人最大的震撼不只是那個荒唐歲月的荒誕事,更多原因是它凸顯了人生的無奈。從程蝶衣進戲班,被強制學花旦,被掰彎。他始終是被歷史環境所裹挾,然而段小樓,袁四爺又不何嘗是如此?一直到了最後,個性倔強的虞姬自刎在霸王面前,算是成全了她自己的一生,也成全了霸王別姬這部戲。


我覺得這不是反差大,看過電影的人都知道,段小樓本來就是那樣的人,就連角色的定位都是,表面上很堅強,實際內心無比的軟弱。

他那樣的人,或許在和平世道里,還能若無其事的裝上一輩子,可是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只要有人把刀架在他脖子上,他就連菊仙這個女人都還不如,就跟不要說是外表柔弱,內心執拗的程蝶衣了。

在劇中,他一而再,再而三的依靠別人苟活於世,到最後他能依靠的人,全都離他而去了,就算哭的在傷心,也已經於事無補。更不要說什麼悔不該當初。

不過這部電影也需要他這麼個角色,才會更加立體,我只能說張豐毅老師演的很到位,不僅外表很符合角色,就連內心都詮釋的淋漓盡致,雖然說這部戲成就了一個張國榮,但是也不能否認其他的人承託。


《霸王別姬》這部電影可以說是一部經典,劇中段小樓反差很大,也正是這部電影貫穿一個時代的縮影,有史以來,都是環境改變人,而人無法改變大環境,對於段小樓和程蝶衣的悲劇命運,我們應該先仔細看完劇情,故事是這樣的

1924年的一個冬天,小豆子剛剛才9歲,青樓賣唱的母親為了生計,狠心切掉了小豆子右手上那根畸形的指頭,把他送進關家戲班學戲。那時候的京劇,風靡一時,進入戲班的小豆子,不受待見,同門裡只有師兄小石頭同情關照小豆子。一晃十年多過去了,在師父嚴厲和殘酷的訓導下,二人日夜勤學苦練,演技有了很大的提高,長大的小豆子取了自己的藝名程蝶衣,主要出演旦角;而小石頭取藝名段小樓出演小生。

倆人同臺合演的,經典戲曲《霸王別姬》一時間譽滿京城,師兄弟二人也功成名就紅極一時。二人攜手約定,一起合演一輩子《霸王別姬》。 後來段小樓娶青樓女子菊仙為妻,深深依戀著師兄的程蝶衣,心情沉重的找到大師兄,把他用很多屈辱和委屈換來的一把寶劍,贈送給段小樓,這把寶劍段小樓嚮往已久,程蝶衣並且決定今生,不再與師兄一起合演《霸王別姬》。

抗戰結束,世事混亂,一次兩人被強逼給一羣,沒有紀律沒有素質的國軍士兵唱戲,氣憤的段小樓與士兵發生衝突,在爭吵拉扯的過程中菊仙流產,接著有人以漢奸罪把程蝶衣抓走。段小樓為了營救程蝶衣,苦苦哀求曾經玩弄程蝶衣的官僚袁世卿,而菊仙要求程蝶衣說謊才能放他出來,並且把段小樓,再也不與程蝶衣一起唱戲的假字據給他看。倔強的程蝶衣在法庭上不肯認罪,後來別一個欣賞他技藝的軍官搭救

解放以後,兩人落魄不堪,而誤嘗鴉片的程蝶衣嗓音也逐漸變壞,在一次表演過程中,程蝶衣嗓音破裂,他決心戒毒,經過痛苦的煎熬,和段小樓夫妻的共同幫助下,終於重新回到舞臺,人心叵測,當年好心收養的孩子小四,陷害程蝶衣,小四逼著程蝶衣,讓他放棄虞姬的位置,自己與段小樓演出,段小樓為了程蝶衣,不顧後果不想出演,菊仙苦心相勸讓他為大局著想,段小樓最終無奈進行了演出。程蝶衣傷心欲絕,從此與段小樓不再往來。

文革時期,小四又一次陷害段小樓,並強迫他誣陷程蝶衣,段小樓誓死不從,被五花大綁拉去遊街,程蝶衣卻突然出現,一身虞姬戲裝打扮,甘願同段小樓一起受辱,段小樓為了保護妻子菊仙,昧著良心誣陷了程蝶衣是漢奸,程蝶衣痛不欲生,看到自己所怨恨的菊仙,便把所有的憤懣發泄在菊仙身上,抖出菊仙曾為娼妓,段小樓被世事所逼,說從來沒愛過菊仙,菊仙在絕望中上吊自殺。

打倒「四人幫」後,分離了22年兩人,最後一次合演《霸王別姬》, 程蝶衣在師兄小樓的懷中自刎,連同生命結束了自己的演藝生涯,也結束了這出燦爛的悲劇。 小蝦覺得,《霸王別姬》這部電影, 它告訴我們,但凡有所求,就會受困,受苦。人世千重苦,而你是我自找的那一重,所以更苦。 我們凡人,不敢成為程蝶衣,也不甘心折墮為段小樓。到底是「無知無覺」,還是「看命運光臨」,如何選擇,這是每個人無法躲開的的人生命題。


電影中的前後兩段,段小樓的反差很大,看起來判若兩人,但是這都是一個人,而且又是完全一致的表現,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接下來我以一個心理諮詢師的角度對段小樓的心理做一下簡單的分析。

1.一個人的真實狀況是需要壓力來體現的,當外界沒有壓力的時候,任何選擇都不會影響到自己核心理念的取捨,自然也就不會鮮明的體現出他的性格。而整部片子的主要線索是師兄弟兩個人在舞臺上的表現,壓力模式的一致也就是段小樓行為表現一致的原因,而到了片子的最後一段,外界的壓力變成了紅衛兵,這是段小樓原有模式無法應對的,所以他選擇了新的應對模式,人物反差因此出現。

2.段小樓的人物性格,與霸王兩個人的交相輝映,從一個側面上就是在交代他的人設,項羽名門之後,映射著段小樓在京劇界的出身和地位,而歷史中的項羽遇事猶豫不決,不肯逃回家鄉的行為帶有一種內在的軟弱性,這在段小樓身上的體現方式就是他對於指責與壓力的服從與模仿。在程蝶衣唱錯詞的時候,他將煙袋鍋塞進師弟的嘴裡行刑,這何嘗不是他曾經受過的傷?當娶了窯姐菊仙進門,遭受師父責罰的時候他也是乖乖的就跪下了。段小樓的戲唱得好,何嘗不是因為他規規矩矩的學?西楚霸王、黃天霸,一個個強大角色的背後實際上只是一個聽話的,弱小的孩子?從這一點上說,色厲內荏四個字不算過分。

3.段小樓的處事邏輯,破四舊的時候雖然不捨,醉飲之後,摔碎了古董酒杯,為了程蝶衣,低頭去求與自己有過節的袁四爺。那時候的戲子是下九流,雖然有錢,但是沒權沒勢,要是遇到了衝突,只能委屈自己選擇妥協,從這個角度講段小樓出賣程蝶衣和菊仙真的就是一種內心的選擇,甚至於只有痛苦沒有掙扎。

以上是我關於這個問題的一些建議,如果有進一步的需要也可以和我進行聯繫,瀋陽胡來心理俱樂部擁有多名有追求有情懷的心理諮詢師,希望能夠為瀋陽的朋友提供一個可以放下束縛,縱情胡來的輕鬆環境。


《霸王別姬》這部戲中,有一句很核心的話,就是段小樓說的那句「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

是的,段小樓是假霸王,他只是一個唱戲的。戲臺上他扮演霸王,扮演那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霸王,那個「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項羽,他可以扮演的惟妙惟肖。然而再怎麼像,他終究不是霸王,他只是個唱戲的。所以當特殊時代的洪流沖刷過來,沖洗掉了「霸王」的裝扮之後,留下的是一個真實的人,他選擇了順從人類趨利避害的本能,屈從於時代。

程蝶衣是真虞姬,他一生都在追求成為真正的虞姬。虞姬就是他,他就是虞姬。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正因為如此,他扮演的虞姬才會深入人心。因為他是「真虞姬」,所以他不缺少橫劍自刎的勇氣。當時代的洪流沖刷掉了「虞姬」的裝扮之後,程蝶衣也就隨著消逝了。


在那個十年,想想馬連良先生的孩子是怎樣對待他的,想想老舍先生的孩子是怎樣對待他的,想想楊寶忠先生的弟子是怎樣對待他的……


段小樓這個角色性格就沒變過,爺們兒的外表下藏著一顆慫包的心。

用茶壺砸幾下腦殼不算勇敢,菊仙的哀莫大於心死纔是大勇。

這也是李碧華筆下男性角色的一大特點,許仙、十二少、唐懷玉、段小樓都是一類人——懦弱,膽小。


人嘛在特定的時期都會顯現出,一種與先前大相徑庭的行為,所以人們常說是人改變了這個世界,還是這個世界改變了某個人


蝶衣真虞姬,小樓假霸王!

蝶衣忘我,小樓惜身!

都是命!


「我是假霸王,您是真虞姬呀」就是他的寫照,不過說真的,這種人能活的長久。無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