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和諸葛亮是三國裡面最完美的兩個人,德才兼備。荀彧可以算是魏國的奠基人,而諸葛亮是蜀漢的頂樑柱。

荀彧和諸葛亮有許多相似之處,兩人都是官二代,同樣學識淵博,目光長遠,對局勢的判斷準確,荀彧在戰略部署方面比較強,諸葛亮在戰術方面見解頗深。

荀彧投奔曹操後,可真的鞠躬盡瘁,除了自己出謀劃策,他還向曹操舉薦不少人才,先是推薦自己的同鄉戲志才,後來又推薦自己的侄子荀攸,還有自己的學生陳群和郭嘉。為了抵抗陳宮和呂布,他不惜以身犯險,然而,他卻始終得不到曹操的信任。也許是因為荀彧忠的是漢,而不是曹吧。

而諸葛亮就幸運多了,他為劉備打敗曹操,收益州,取漢中,都立下過汗馬功勞,他也得到了劉備的充分信任。

如果真要拿這兩個人比,首先在智謀方面,荀彧可能略遜一籌,曹操的謀士太多了,郭嘉,荀攸,賈詡這三人的智謀都要略強於荀彧,而蜀漢並沒有這麼多厲害人物,龐統死後,都沒有一個能和諸葛亮相提並論的人物了。在人品方面,我覺得荀彧佔優,兩人同為忠臣,但荀彧忠的是漢,而諸葛亮忠的是劉。


謝友邀請。

荀彧和諸葛亮無法相提並論。

這並不是說荀彧和諸葛亮的智謀差了多少,而是倆人效忠的主公不同。

荀彧效忠的是曹操,但曹操只把荀彧當做了謀士,拿大砣的是曹操自己,你荀彧所獻計策符合我的戰略思想時,我採納,否則你提都別提!

所以荀彧在曹操手下也只能是個謀士,不可能有什麼大的作為。

若荀彧活的歲數大一點兒,到了曹睿時代,很有可能就沒有司馬懿什麼事了,這也只能說明苟彧自已命苦。

但諸葛亮就不一樣了,劉備對諸葛亮是言聽計從,諸葛亮可以直接調動兵馬,指揮戰鬥。

這就使的諸葛亮有了充分發揮個人才華的空間,所以羅貫中也就可以大書特書諸葛亮的豐功偉跡了。


荀彧屬於一代大師級鴻儒,而諸葛亮屬於有能力才華但無得劉備重用(史實),不以演義論之。劉備託孤只重託李修,孔明僅是輔助李修而已,但孔利用計謀擠掉李修而獨攬大權,當然了孔明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沒辜負劉備重託!龐統未亡之時,孔明未得重用,只負責後勤管理,並沒演義講得出神入化!《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可參。能讓曹操敬佩不已,甚至可以講敬仰有加唯荀彧一人。後來因荀彧與楊修贊同恢復漢獻帝權力而被賜死。荀彧名門之後,才華橫溢27歲已成帝王近臣,因董卓入宮預感形勢不妙而辭官,投了袁紹,發現袁雖有龐大軍隊,但內部不合互傾軋,失望之下改投曹操(191公元),得曹重用,公元194年曹操東征徐州,陳宮勾結呂布抄襲操後方根基,荀彧不顧安危只身前往說服豫州刺史郭貢按兵不動,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蠢蠢欲動者令人佩服!此舉保住了曹操多處根據地。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是荀彧獻策於曹操,在官渡之戰中,統一北方決定性戰役中,發揮了穩定軍心,定海神針巨大作用!當時曹操懼怕袁紹幾十萬大軍,十倍於己兵力!荀彧則對曹說:古之成敗,誠有其才,雖弱必強,苟非其人,雖強也弱。堅定了曹操對抗的決心,創造出了世界軍事史上偉大奇蹟以弱勝強,傳為千古美談!前面說過了孔明在史實上並無演義上如此呼風喚雨:1:劉備託孤乃李嚴,孔明佐之。2:罵死王朗虛構,王朗未出征。3:空城計也是虛構。4:木牛流馬只是獨輪車並無創新,早有了。5:7擒7縱孟獲假的,雖有進軍西南,但史書無證。6:借東風,試問看官北方冬天什麼風?7:草船借箭純屬虛構!8:火燒博望坡史實劉備手筆(建安7年),而孔明建安12年才出山!9:舌戰群儒更無記載史書,是演義編造!綜上所述,兩者比較誰優誰劣一目了然!演義生命力太強大影響後人深迷其中!敬請孔明迷別再像上次那樣把我罵慘了,請尊重歷史!


謝謝邀請。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荀彧和諸葛亮同為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謀略家,對三國時期魏、蜀陣營的發展和壯大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荀彧輔佐曹操前後幾十年,可謂說鞠躬盡瘁,這點和諸葛亮是一樣的。但兩人的處境卻有很大不同,荀彧雖為智囊之首,但並未達到諸葛亮般的地位,究其原因是曹魏謀臣陣營的豪華,除了郭嘉,程昱,賈詡等,還有很多。荀彧在曹魏的地位更像後勤部長,如同漢初的蕭何。

再次,諸葛亮自出山以來盡心輔佐劉備,劉備也推心置腹,諸葛成為劉備死後蜀國最可依靠的大樹。蜀漢謀臣陣營來自不同派系,諸葛亮可以說一人維繫全陣營的團結與安定。

最後,荀彧與諸葛亮都鞠躬盡瘁,為漢而死,個人覺得死得其所,值得為後人紀念。

以上皆屬個人觀點,望交流指正。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但跟諸葛亮比起來,還是差了一些。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玄門遁甲之術研究較深,深知兵法,曉通數理。輔佐劉備以來,從彈丸之地擁益州,荊州兩地。赤壁之戰,聯合東吳大敗曹操。舌戰群儒,與東吳修復關係。華容道放曹,三分天下。後七擒孟獲,平定蜀南。六出祁山,木牛流馬,重創曹魏。集多才於一身,千百年來少有的大才。非荀彧可比也!


方圓論壇觀點!

荀彧和諸葛亮二人其實很難對比。二人都有天經地緯之才,荀彧成就了曹魏,諸葛亮成就了蜀漢。在內政方面荀彧略勝諸葛亮一籌,在而軍事方面荀彧更擅長戰略,而諸葛亮戰略戰術全優。所以在軍事方面諸葛亮又略勝荀彧一籌。曹操得到荀彧效忠之後大喜之下說道「我得到荀彧猶如漢得之張良」。而劉備得到諸葛亮則說「我得孔明,如魚得水也」。可見二人對於荀彧和諸葛亮的稱讚有多麼的高。除此之外,荀彧和諸葛亮二人也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心向漢室。不同的是荀彧選擇扶持曹操來重振漢室。而諸葛亮則選擇了漢室的另一個代表劉備。

先說荀彧,荀彧對於曹操最大的功績就是幫助曹操制定了一統北方的方針,替曹操打好了爭霸天下的基礎。當年董卓之亂的時候,整個長安都物價飛漲,李儒建議董卓問計荀彧,荀彧從而給董卓制定了一系列平息物價的策略。根據《管子輕重十六篇》記載,荀彧向董卓呈獻三計:「一曰平準,置平準於顯陽,召受四方委輸,以仰給大農,貴出賤屯,如此,富商大賈亡其所詐,而萬物不得騰躍;二曰市估,設市監以督行貨,計所高低,坐贓論;入己者,以盜論;三曰有度,相國旬月一巡守,命市納賈,以觀民之好惡、志淫好辟,乃得無虧市人,而商旅不散。」董卓聽後大喜過望連誇荀彧厲害,荀彧便說這只是小意思,我還能征天下的稅收為朝廷所用,還不回惹的百姓抱怨。董卓感覺荀彧吹牛了。所以也就不在理荀彧。後來李儒和荀彧說,你的厲害我知道,我會像董卓推薦你的。但荀彧感覺董卓不配自己追隨,所以就跑到了袁紹帳下。

在袁紹帳下不受重用,袁紹不看才學,只看家勢的做法讓荀彧很不看好,而且他認為袁紹成不了事所以就離開了袁紹,而曹操聽說後攜帶禮物親自去請荀彧,兩人交談之後,荀彧覺得曹操不錯,於是就追隨了曹操。荀彧加入曹操陣營之後馬上制定計策為曹操獻計分化袁紹勢力。袁曹大戰曹操之所以能勝荀彧居功至偉。曹操在官渡之戰大勝後曾感慨說道「許攸背叛袁紹,看似偶然,實際上這是荀彧籌划了很久的結果啊,官渡之戰能勝,文若要佔三分之二的功勞」。

其次,荀彧為曹操陣營添磚加瓦。荀彧知人善用是出了名的。曹魏陣營初期謀士團體人心不穩,荀彧通過自身的努力使得各個謀臣各歸其職,使得曹魏很快趨於穩定,司馬懿也曾誇讚道「荀彧這樣的大才,我這數十年間就沒聽說過能比荀彧厲害的人」曹操陣營裡面真正舉世聞名的大臣有五十多位,而其中有三十多位都是荀彧推薦的,由此可見荀彧對曹魏陣營的貢獻之大。

後來荀彧之死也是重說紛紜,有說病死的,有說被曹操殺死的。但荀彧當初追隨曹操除了曹操打動了荀彧之外,曹操的政治態度也是荀彧選擇曹操的理由之一。因為曹操早前曾說過「我這一輩子沒什麼大志願,能在百年之後墓碑上樹立起大漢征西將軍的字樣我就滿足了」,可見曹操初始是忠心於漢室的。後來也不知是和原因,才導致的曹操有了篡漢之心。而說荀彧被曹操所殺,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忠心漢室的人肯定和曹操最終走不到一起。

接下來就是諸葛亮。關於諸葛亮此人,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諸葛亮確實是三國時期的一位大才,但是他絕沒有小說《三國演義》說的那麼誇張。什麼借東風,七星燈借命。都是羅貫中杜撰的。羅貫中此人的態度大家都知道,典型的「尊劉貶曹」,所以在小說中誇大蜀漢陣營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是歷史上的諸葛亮功績也不容小覷,劉備從一個織席販履之徒能成為蜀漢之主,除了劉備死皮賴臉的性格之外,諸葛亮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但諸葛亮此人有一個毛病,那就是過分的追逐權欲。對手中的權利把握的太緊。諸葛亮之死可以說是活生生累死的。史書記載諸葛亮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要知道蜀漢雖說只佔了天下的三分之一,但那也不是一個人能管的過來的。一個人精力有限,不顧自己極限去專權的話除了累死別無其他。

關於諸葛亮的生平事迹我就不過多贅述了,想必大家也都一清二楚,我簡單說一下蜀漢為什麼會在短時間內崩潰對於曹魏沒有絲毫抵抗之力,一方面是因為曹魏陣營實力強大。另一方面就是因為諸葛亮無休止的北伐,使得整個蜀漢陣營衰弱到了極點。根本沒有抵抗曹魏的能力。所以我個人認為,諸葛亮於蜀漢也是「成也孔明,敗也孔明」。因為有了諸葛亮蜀漢才得以建立。也正是因為諸葛亮,蜀漢才會那麼快滅亡。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雖然荀彧於曹魏,諸葛亮於蜀漢都是有著決定性作用。但荀彧明顯要比諸葛亮強一些。就說蜀漢最後因為諸葛亮的原因衰弱,也使得諸葛亮評價降低不少。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不要說跟誰比,這故事實證明誰人真正知道歷史檔案,寫此故事之人是什麼朝代人,他為什麼這麼清楚古代人的言行舉止,一切都是吹牛虛構成的作品。真正無所事事而無聊至極。


卧龍出世,誰與爭鋒


六次北伐大戰役都是失敗,在古今中外歷史上,除了姜維是無人能及的。怎能與荀彧相比?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