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殘忍、荒唐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吳王闔閭和他最寵愛的小公主勝玉。

從這個名字就能看出闔閭有多寵愛自己的女兒。玉,是高貴,純潔的象徵。古人愛玉,尊玉,視玉爲至寶。闔閭給自己的女兒取名勝玉,是既希望自己的這個女兒比玉更高貴更純潔,更說明了在父親的心中,女兒比玉還要重要。作爲闔閭的掌上明珠,勝玉公主自小享受着萬般的寵愛,有吳王這樣一個溺愛女兒的父親,勝玉公主想要什麼都可以得到,想做什麼都被允許,她所接觸的都是最好的。這樣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勝玉公主嬌蠻、霸道不講理的性格。

這個故事的開頭平常而普通。

闔閭和王妃以及勝玉公主在談論伐楚的事,這時候正好上了一盤蒸魚,吳越之地自古就是魚米之鄉,水產品自然是極爲豐富,當年專諸刺王僚便是把魚腸劍藏在大魚腹中刺殺成功。此時吳國國力增長,已經與強楚有了一搏之力,闔閭和嬌妻愛女談論國事也是神采飛揚。邊聊邊吃,闔閭把這道蒸魚吃了一半,把剩下的這半給女兒勝玉吃。

注意,咱們戰國時期還是處於分餐制,和現在大家一個大桌上吃飯不同(合餐制要等到唐朝了),古人們各有食案,吃飯的時候每人食案上放置自己的飯菜各吃各的。不知道是不是這道蒸魚味道極爲鮮美,闔閭吃過之後大爲讚歎,他還想着讓自己的女兒也嚐嚐,於是便把這條食用了一半的魚給自己這個寶貝女兒吃,愛女之心躍然於紙上。

可是勝玉公主則完全沒有感受到自己父王的拳拳愛女之心,她看着這半條魚竟然生氣了。勝玉公主生氣的把碗筷一扔,對着闔閭就嚷嚷開了:“父王,您把這吃了一半的魚給我是什麼意思?難道我就配吃別人吃過的魚麼!”,當即離席回自己房間去了。

這什麼毛病?闔閭也莫名其妙,我這不是疼愛你才把這條魚給你吃麼。小孩子就是這樣,莫名其妙的發脾氣,闔閭搖了搖頭,並沒有理會自己這個寶貝女兒的青春期小脾氣,讓她自己冷靜冷靜就好了。

誰知回到自己宮殿的勝玉公主越想越氣,竟然掏出劍來自殺了。

莫名其妙!就因爲這半條魚,勝玉公主就這樣捨棄了自己如花一般的年華和生命,您看這個故事會不會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畢竟這魚也不是什麼稀罕物,再讓你的父王派人做一條不就得了,多大點兒的事就至於要去尋死麼?

依我所見,這可能涉及到戰國時期吳越地區的民風問題,這個地方古時就是山越所居,人們斷髮文身,民風彪悍,這些人不珍惜別人的生命,更不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心上,爲了尊嚴、因爲一件小事而決鬥送命的事情更是數也數不清。

勝玉公主自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自己又是要風得風慣了,看見這半條魚生氣也顯得略微情有可原,畢竟她勝玉公主什麼時候吃過別人的剩菜,給我的就必須是最好的,一個彎轉不過來,這個像玉一樣易碎的小公主便自殺了。

這對於闔閭還是真實晴天霹靂!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這個女兒竟然會想不開自殺,而且這自殺的原因竟然是半條魚!又氣又痛又後悔的闔閭陷入了巨大的喪女之痛中,讓他痛不欲生,五內俱焚。

因爲勝玉公主的死,闔閭已經是一種半癲狂的狀態,他不能夠接受自己的寶貝女兒就這麼死去了,但事已至此只能忍痛給女兒辦理喪事,寡人一定給你最好的,誰也比不上的!

闔閭把盤郢、魚腸和湛盧這幾把天下聞名的名劍作爲陪葬品陪着自己女兒,至於什麼名貴的珠寶、美麗的綢緞更是不要錢往女兒陵墓裏搬,即使是搬空了整個吳王王宮也在所不惜。

除此之外,闔閭更爲自己這個女兒準備了一份誰也比不上的祭品。

在勝玉公主的下葬當天,幾乎全城的人都出來了。畢竟古時生活單調枯燥,這種大型的“活動”算是很少見了,老百姓們喜歡看熱鬧,一個兩個幾乎把街道都堵了個滿滿當當,人們惋惜勝玉公主的死亡,又被這些珍貴的殉葬品晃得眼睛都花了,什麼金盃玉爵,綾羅錦緞,寶珠銀器,這些皇家珍藏精美絢爛。更讓百姓們大開眼界的是那幾把天下聞名的名劍,這幾把連別國國君都機會觀賞的名劍。

除了這些陪葬品,更讓百姓們看的津津有味的是吳王組織的白鶴舞,數百人扮成白鶴翩翩起舞,祈禱着勝玉公主的靈魂昇天,送葬的隊伍在大街上緩慢的行走着,百姓們簇擁跟隨,而吳王的衛隊們也表現的很隨和,並沒有阻攔驅趕百姓們觀看,於是大家跟隨者這支白鶴舞的方陣一起往勝玉公主的墓地走去,一則看看勝玉公主的墓地,二則也想看看接下來有什麼節目。

等到老百姓們和這支舞鶴的方陣走到墓葬前的通道口,意外發生了。

大批的武士把他們往墓室裏驅趕,有人想逃走,這些凶神惡煞的士兵則拔出自己的刀開始殺人,驚恐萬般的百姓們有的被踩死,有的想逃走被士兵們殺死,更有的被推入湖中淹死,當然更多的是百姓們被推搡着趕到了墓室裏。等到人進的差不多了,墓門口的大石板便轟隆隆的落下,墓穴中的各種機關頻出,很多百姓被機關殺死,更多地百姓則奄奄一息,最終成爲了公主的人殉。

吳王只是用白鶴舞去把百姓們吸引過來,最終的目的就是要殺死他們爲自己的寶貝女兒陪葬!

只是去看個熱鬧,城中的百姓們幾乎家家都有人身亡送命!你自己痛失愛女可以理解,但是你把自己的這種悲傷和憤怒衝着無辜的老百姓們發泄,這是何等的喪心病狂。闔閭用這種殘忍邪惡的辦法來祭奠自己的女兒,讓自己殘暴而邪惡的靈魂有着片刻的安寧,不過蒼天有眼,這個殘暴的國君最終因爲被砍掉腳趾而痛死。

而無辜的百姓們呢,除了爲自己無辜死難的親人流淚,痛斥吳王的殘忍昏庸之外只能夠默默的忍受。故事的最後,則頗具有傳奇色彩,湛盧劍,這把傳說中的寶劍,它是太陽之精,代表着公平正義,吳王闔閭做下這樣天怒人怨的事,湛盧劍不願意在吳國待下去,於是它來到了楚昭王的枕頭邊(您別問我爲啥這劍還能自由移動,我也不知道,總之典故記載是楚昭王一覺醒來就發現了湛盧劍已經在他枕頭邊上了)

後來楚昭王詢問起鑄劍大師風胡子,風胡子回答:臣聞此劍乃五金之英,太陽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然人君行逆理之事,其劍即出。此劍所在之國,其國祚必綿遠昌熾,今吳王弒王僚自立,又坑殺萬人,以葬其女,吳人非怨,故‘湛盧'之劍,去無道而就有道也!

因爲君王愛女死去,上萬無辜百姓爲之陪葬,真令人廢書嗟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