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事务管理的重点主要有:

1.竞赛规程内容(竞赛名称、时间、地点、人员、承办单位、竞赛规则等)
2.技术会议(讨论球员出场顺序、球衣颜色等细部内容):很重要
3.赛务管理工作—赛前
(1)确认办理运动种类及项目(赛会性质、与会对象)
(2)提出运动场地需求(数量、标准、休息区(又分选手或裁判)、更衣室)
(3)报名服务
–方式:邮件、传真、网路
–所需缴交资料:个人基本资料、成绩
–回函与确认
–资格审查
(4)提出赛务人员需求(裁判、场务、赛务)
4.竞赛规程或办法
(1)主旨(办理之理由或目的:增进友谊、选拔国手)
(2)主办单位(赛会办理权之拥有者)、协办单位、承办单位(实际处理赛务之单位)
(3)比赛组别(性别、年龄、体重)
(4)竞赛制度(阶段:预赛、复决赛)(制度:单淘汰、双淘汰、循环赛)
  当初选这门课是因为看到「管理」而产生兴趣,第一堂听课后,才发现原来这堂课不只著重「管理」更著重于「运动赛会」的项目。虽然跟原本想像的不同,却也因此接触到了另一个原本不可能触碰到的领域。
  课堂上大部分在讨论如何组织运动竞赛,虽然很多体育专业的部分需要花更多时间了解,不过把这堂课的注意内容与近期大一要筹办的「迎新宿营」做结合,就会发现不少相同之处。像是活动地点要事先拟定,活动内容更是要按著场地筹划、下雨天的预备方案、工作人员数量、参与人员初估、找赞助厂商等等……所有的小细节,一点都不能马虎;但是比起迎新宿营,运动竞赛的规划与事前工作,更是要详细许多,也让我见识到举办大型活动前是需要多么庞大的人力资源、金费和周详的规划。
  一场好的赛事,要找出它的特别之处,才能吸引他人目光。上了这堂课,让我对于办理活动以及活动前规划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以前我们批评一场活动办得不好,我想现在我会选择检视这场活动哪里需要加强,做为自己的借镜。一场盛大浩瀚的体育赛事,背后是需要多少精密的筹划与安排、需要多少时间多少人的心血共同完成,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例如:场馆的清洁工作、开幕闭幕交通管制、垃圾桶的放置区域,虽然不是整场赛事的主体,却会深深影响民众对这场赛事的观感。
  不单赛前的规划很重要,赛后的恢复工作也是需要事前考量,为了这场赛事而盖的场馆,赛后应改建成民众运动中心抑或是日后大型比赛的场地、因应大批人潮而美化的场馆周边,活动结束后也要请人继续维持……。这堂课教给我的,不仅仅赛会的规划,更了解到与他人讨论活动以及交际手腕的重要性,期许自己日后若有机会参与规划此类活动,能将所学运用得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