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棒球经典赛在的热潮不仅有效拉抬中华职棒的人气,也提升了球赛办理城市及球场形象,一些民间的声音也期待号称国内座位数量第一的国家体育场希望也能调整符合棒球赛事的需求以赶上这波热潮。

事实上,经历2009年世界运动会的洗礼之后,多数民众都已认同国际赛会办理对于整体城市建设及形象之效益,而世运会的成功也归因于当时行政部门的细心规划及落实执行等。
  
但受到诸多客观条件限制,高雄市在后续大型赛会的申办未如人愿,这也使得拥有国内最佳运动硬体设施的高雄市似有「龙困浅滩」之窘境,这些运动设施包括国体场是国内评价第一的田径及足球比赛场地、汉神小巨蛋紧邻捷运站的规划是全台第一、澄清湖棒球场的座位数量也是全台首冠。这些都是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条件,针对此,高雄市更应善用这些资源并规划自身蓝海策略;

首先,将国体场定位在足球及田径运动的产业基地,虽说足球及田径运动在国内的人气不如棒球、篮球,竞技水准也无法与运动先进国家相比拟,但不要忘记我国参加奥运会所得的最早两面奖牌都是在田径项目(注一),足球在半个世纪年的亚运会也曾拿下「二连霸」(注二),可惜这两项运动发展却出现后继乏力情况,而国体场的出现对于这两项运动绝对是一大利多,不管是高水准赛事的办理或是菁英选手的培训都会扮演吃重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这两项运动才是真正国际体坛的主流运动,换言之,市府理应利用国体场作为复兴足球及田径运动的基地并在试图重返光荣年代。

第二,将场馆定位为带动水平产业的发动引擎,本文所提几个场馆都可承办一定水准之国际赛会及大型娱乐集会活动,因此,其场馆的最大价值在于吸引人潮及引进的商机,特别是国体场及汉神巨蛋与捷运站紧密相连将交通服务的便利性极大化,也就是说,这两座场馆的战略定位应强调大型活动的办理而非单纯使用率的提高,即使场馆本身无法保证自负盈亏,但其活动所吸引的人潮对于住宿、餐饮及运输业会多有助益,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参与大型活动的与会人员是来自外地,对于在地经济贡献度更高,事实上,这也符合大高雄近年也从工业重镇逐渐转型为观光服务业城市的施政主轴。

位于南台湾的高雄拥有宜人的气候,近年来所兴建的场馆设施及大众运输,足以让高雄成为最佳的运动城市,主政者现今应掌握手中资源,不仅让高雄市在国内运动的历史上够写下灿烂的一页,并借由运动活络地方经济,期望我们的南方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希望。

注一.﹕杨传广在1960年奥运的全能项目获得银牌,纪政在1968年奥运的80公尺跨栏获得铜牌。
注二﹕.我代表团在1954及1958年亚运获得金牌

以上文章亦刊登于自由时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mar/18/today-o7.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