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613019  

齐伯林 著

 

    「看见台湾」是2013年第五十届金马奖的最佳纪录片,

在去年掀起了轰动,也开始让更多的台湾人试著去了解自己的所身处的岛屿.身为台湾人的我,也的确在这些影像之中,再次冲击了视野跟原定的价值观.

想从台湾作为开端,所以选了这本书作为一个起始,对于想成为影像工作者为生的自己,齐伯林先生的壮士断腕的执著,对于空拍的热忱以及热爱台湾的心,

这是再适合不过的开场白. 

 

齐伯林:「很多人说台湾很小,我会反问他们:『你都看过了吗?』」

 

     距离公务人员退休只剩三年,此刻的齐柏林却选择了一般大众不可能的选项,放弃退休金,然后专心地投入空拍事业,一意的著手「看见台湾」这个伟大的计划,

完成梦想不只是ㄧ件自己情愿无偿就无所畏惧的事情,除了自己外,伫足的点往往是亲密的家人或是朋友,成就一个计划背面总是牺牲.而对于齐柏林的牺牲,也许,

相对失去的就是与家人的时间,无法随时看著小孩长大,无法随时随地都在小孩身边,因为他正在空中。梦想的价值,无法衡量的孰轻孰重。

     而透过这种意志的视野,从齐柏林的照片中,看见了台湾,是看见而非窥见。在不普及空拍的台湾,及相对成本较高的环境下,透过空拍俯视的角度,

看到了不曾想过的影像。台湾很美,因此我们知道台湾到底有多美;台湾的痛处在哪,让我们深深体会这些宛如烙在身体的烙痕荡底有多痛。某方面来说,

「看见台湾」也正在看见真相。华丽的建案广告背后,人造的庭院一颗颗假树在种时,有多少森林也同时一片片地正在被掏空;陶醉鱼塭几何美丽,

人定胜天的自信心下,又有多少住民因此陷入地层下陷的窠臼里;感慨海岸线蓝海传递的浪漫同时,却遗忘了底下是多少废弃的渔港,以及无数反效果的消波岩,

而台湾已剩寥寥无几完整绵延的海岸线了。

 

对于他人认为ㄧ路走来辛苦的历程,在看过他所拍的照片后,我想那是一种深深感动的甘之如饴。 

 

      在书本后面段落有提到,齐柏林说他自己一直在拍的,其实是家。从高空处找寻自己自己的家,也从镜头下保留著属于各式各样的人,千千百种的家。

「看见台湾」看似是从影像所堆叠而成的一种诉说,事实上表面阐述的是除了台湾景色的保存与破坏外,是藏在底下人与人的关系链,无论是拍摄记录对的团队,

抑或是与自然为敌的人们、与自然同伍的人们。真实的台湾,著实也是由人为基础开始。只是在怎么与人的生活跟自然的存有下达到ㄧ个制衡点。

应该是每个居住在台湾这片土地上的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必须面对的事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