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有的家庭對於孩子的教育不重視,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些小的壞行爲習慣,如果父母不注重,很可能是毀掉孩子的開端。那麼孩子在生活中有哪些壞行爲習慣,如果父母一味的遷就孩子,任其發展,證明孩子已經被寵壞了呢?

餵飯但不教其練習吃飯

家庭當中越來越多的孩子是獨生兒女,只要孩子呱呱墜地之後,家長們都把孩子捧在手心上,生怕孩子受到一丁點兒委屈。特別是家裏的爺爺奶奶,每當孩子哇哇大哭,就認爲孩子是肚子餓了,孩子餓了,爺爺奶奶就會習慣性的端起飯碗,跟在孩子們的屁股後面輕聲細語地哄着孩子:"乖孫子,乖孫女,不哭了,來,爺爺奶奶給你做了最愛吃的瘦肉粥,來吃一口哈。"就這樣,爺爺奶奶每天每餐餵食孩子,家裏的長輩都不認爲餵食孩子存在着一些嚴重的問題。

首先,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利於孩子養成自覺主動的意識,在他們的世界裏,餓了就會有人餵食,冷了就有人幫忙穿衣,這樣的依賴行爲習慣只會越來越嚴重,甚至在以後的發展中的依賴性更加強烈。其次,不利於孩子養成主動學習的行爲習慣,有的家庭不注重孩子的學習行爲,對於孩子的走路,自己吃飯都認爲孩子們太辛苦,乾脆父母長輩幫他們做好了。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父母必須要給他們足夠的自我鍛鍊學習的時間,不要認爲看着他們好辛苦的樣子,就把自己的幫助意識加到孩子身上,這不是幫助孩子,反倒是害了孩子了。

愛玩手機但不加以時間限定

很多小孩子看見父母每天盯着手機看,有時候小孩子便會湊近父母身旁,很是疑惑,手機裏有什麼好看的呢?小孩子一看見爸爸可以在手機裏面打遊戲,這些遊戲好像好好玩的樣子,媽媽可以在手機裏面看視頻,手機好像是一種很有趣的玩具,自己也好想玩。

如此之下,許多父母在孩子的撒嬌下,便把手機給一些小孩子玩了,漸漸的孩子愛上了手機遊戲,有時候孩子玩得不願意去學校,不願意吃飯,不願意洗澡,也不願意去做運動,一天到晚都只想着玩遊戲。與孩子說,叫他別玩了,孩子的回答卻是:"你還不是一天到晚玩手機。"他們的自制能力還比較差,一旦父母不嚴加管教,限制他們的時間規定玩手機,他們只會越來越放縱,不但耽誤學習,還有可能耽誤人生。

愛打架欺負他人

有些孩子特別喜歡欺負其他的小孩子,他們可以與其他小朋友玩着就打起來了。打完了之後,有的小孩子特別喜歡跟爺爺奶奶或者父母告狀,然後把自己受的委屈都告訴父母,渴望着父母能幫忙教訓其他小朋友,從而讓他們心裏舒服。如果父母聽到孩子的一面之詞,就相信孩子,幫孩子出氣,那麼孩子打架鬥毆的事件日後定會接連不斷。

孩子一旦出現打架行爲,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父母首先要教育孩子打架是不對的,要注重與他人和睦相處,不能欺負他人,也不能有欺負他人的心裏。其次,對於孩子想要出氣的行爲,最好的辦法就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其實孩子是很好教育的,只要他們開心了,他們許多的煩惱和委屈都會通通煙消雲散。

孩子的成長與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父母一定不能溺愛孩子,任由孩子的不良行爲繼續發展,孩子一旦出現了不好的行爲,引導他們改正,纔是父母應該做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