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汪彤通訊員程平

圖爲:馬路明(左一)現場傳授核桃修剪技術(資料照片)。

春暖花開,秦巴深山迎來一年忙碌的時節。十堰市竹山縣麻家渡鎮黑虎村,千畝核桃林起伏彌望。林間,村民們一邊爲核桃樹拉枝,一邊談笑,好不熱鬧。

核桃本是黑虎村傳統產業,過去因技術缺乏、管理粗放,畝產效益較低,村民逐漸失去信心,核桃林曾成片撂荒。麻家渡鎮林業站負責人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改變源自2011年,村裏一個叫馬路明的年輕人返鄉創業。

馬路明說,自己幼年時曾和親戚在河北生活,長大後留在當地一家農場務工,“我生活的村莊就在太行山下。當地也種板栗、核桃和蘋果,效益非常可觀。同樣在山上種核桃,爲什麼他們樹上結的核桃又多又飽滿?”帶着疑問,馬路明常跟老闆及種植大戶請教,學習相關知識。“核桃是經濟林,要注意水肥管理和修剪、除草,不能栽了就不管了。”“現在市場上緊俏的是薄皮核桃品種,比傳統核桃提前3年結果,皮薄如紙,用手就能把核桃殼捏碎,許多人也叫它‘紙皮核桃……聊起自己在外淘到的核桃經,馬路明如數家珍。

2011年,馬路明的母親病重,家人希望他能帶着妻子回到湖北老家定居。他的核桃經派上了用場。2014年,他回到黑虎村,拿出全部積蓄流轉村裏500畝山地,種植薄皮核桃品種“香玲”。

創業多艱辛。基地建成第二年,因乾旱,核桃苗一半夭折。第三年,補栽的一大半核桃苗又染上黑斑病。這是一種世界性的核桃病害,對核桃樹危害幾乎致命,極難治癒。馬路明愁苦不已,“在河北時,我幫老闆種核桃種得好好的,現在回來自己種,怎麼就不行了?”經朋友介紹,一位農技專家給他支招,品種沒問題,但是竹山的氣候、土壤條件不同於河北,不能完全再照搬過去所學的核桃管理技術,要因地制宜進行改造。馬路明豁然開朗。

在專家指導下,他對基地核桃林的追肥、拉枝、修剪等技術流程進行調整,反覆試驗,逐漸摸索出屬於自己的一套技術管理方案,並建立100畝試驗基地。2018年,試驗基地大獲豐收。

村民對這個年輕娃刮目相看,紛紛向他取經。熱心快腸的馬路明傾囊相授,利用夜晚和空閒時間,把當地村民組織起來進行現場教學,手把手地教農民掌握核桃的嫁接、修剪、病蟲害防控知識。

一度撂荒的核桃林又開始熱鬧起來。

爲發揮更大的帶動作用,在村幹部的支持下,馬路明乾脆牽頭成立衆誠核桃種植專業合作社,將鄰鎮鄰村的核桃種植戶納入服務範圍,實行技術代管,爲他們提供品種改良和舊園改造等服務,幫助村民科學種植核桃。

馬路明說,自己的核桃基地今年可進入初產期,預計採收核桃5萬公斤,收入30多萬元,現已找到河北方面的銷路。他希望能再建500畝基地,建成示範性核桃園,將一些好的經驗和技術推廣給更多村民,讓核桃樹真正成爲村民的致富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