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很多家長曬出年度教育賬單,諸如“濟南家長們曬年度教育賬單:三萬起步,上不封頂”、“家長年度教育賬單曝光,三年花掉一套首付錢”的新聞逐漸被媒體報道出來。

曾幾何時,類似“濟南”這類二線城市在教育機構的擴張版圖中,並不是什麼值得爭奪的黃金地,大家還在北上廣深的市場搶奪遊戲中爭得頭破血流。現在看來,教育機構的同仁們是時候破除舊觀念,將眼光投向更廣闊的天地,做更細緻的市場下沉計劃了!

“萬億俱樂部”的新一線

依據最新一年170個品牌商業數據、19家互聯網公司用戶行爲數據及數據機構的城市大數據,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對中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再次排名,併發布最新的《2018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

這份新榜單沿用了以往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5個維度的評估標準,並維持了原有的算法框架。

以此綜合計算得到的結果是: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的地位依然不可動搖;15個新一線城市的名單及位次均有一定的改變,依次爲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鄭州、長沙、瀋陽、青島、寧波、東莞、無錫。

無獨有偶,在2019年2月份最新出爐的各省市2018 GDP排行榜中,寧波、鄭州GDP總量首次突破萬億元,正式躋身“萬億俱樂部”。

至此中國GDP超萬億的城市擴至16個: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蘇州、重慶、武漢、成都、杭州、南京、青島、無錫、長沙、寧波、鄭州。對於一座城市來說,GDP躋身“萬億俱樂部”是城市經濟實力的重要象徵(2018年全國生產總值90萬億元)。

如此看來,新一線城市除了西安、瀋陽、東莞,都是GDP超萬億之城。而西安、東莞也被認爲是萬億後備軍,有望在2019達成。

佛山市、泉州、南通,以及把萊蕪併入後的濟南也是萬億後備軍,這4個城市實屬二線城市TOP級別。總的來說,以上城市就是全國經濟實力最強悍的城市。

目前,新一線城市品牌爭奪戰剛剛開啓,不少機構開始新一線攻城計劃或嘗試在新一線單點突破。以在線少兒英語爲例,VIPKID、vipJr等企業已經開始關注新一線城市,如:蘇州、杭州、青島、天津、重慶、成都等。蘭迪學科英語、熊貓英語(PandaABC)等企業也已在杭州生根,開始了在杭州的競賽。

三四線城市的下沉機遇

除了新一線的異軍突起,三四線城市下沉也迎來經濟、市場、供需、用戶等諸多機遇。擁有龐大潛在用戶的三線及以下城市有望在客單價和滲透率方面獲得進一步提升。無論從當前規模還是未來潛力看,三線及以下城市都將成爲兵家必爭之地。

近年來,隨着一線城市各項成本攀升,爲了降低工費和進一步向下開拓存量市場,一批互聯網公司開始在新一線城市開闢新的據點,第二總部、人才基地和研發中心,開始遍地開花於以武漢、成都爲代表的新一線城市。

而教培公司受制於發展進程,儘管在“逃離”北上廣的時機上比互聯網公司“落後一步”,但如今,我們也開始陸陸續續地看到了這一趨勢。

遷移詳細信息爲:VIPKID是“把班主任放在了大連和成都”;三好網於2016年11月18日在四川成都建立了教師幫俱樂部西南分會;作業幫在西安招聘大量班主任和助教;嗨課堂在合肥建立了教研基地;輕輕家教在南京建立班主任服務中心;好未來在鎮江、西安、武漢建立了輔導老師培訓基地。

“逃離”北上廣原因

1、居高不下的成本

衆所周知的是,老師的薪資一直佔據了教培公司很大一部分費用,然而由於近2-3年來,因新業務線包括在線1對1、1對多、小班課的產生,而導致的對老師數量的需求增加,更是加劇了公司應對老師薪資支出的壓力。

與此同時產生的另一嚴重的問題可能是,一方面老師的數量在增加,但另一方面,這些新產生的業務線的學員來源,可能僅僅是從已有平臺導流過來的,這就意味着在學員數量沒有得到很大擴充的基礎上,因新業務線的產生帶來了包括薪資、銷售、研發等的費用支出是遠遠大於這部分客單總價的。

面對目前這種現狀,教培公司清楚的是,只有通過規模化的擴張,來逐步拉平投入產出比,才能最終保證有所盈利。而規模化的擴張則就要求了公司要對外“開源”:擴充學員數量;對內“節流”:降低成本。儘管降低成本的方式有很多,但就目前來說,相比研發和營銷硬性的投入,降低老師成本可能是可性操作。

因此我們簡單的算了筆帳,來看看當把老師從一線城市轉移到新一線城市時,僅在老師這一項的費用支出上可以降低多少成本。

從三個角度:單個老師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分別所需的工位價格、工資水平、公司需支付五險一金的費用

事實上,無論是互聯網公司還是教培公司,“逃離”北上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近年來新一線城市給出各種優惠,根據公開資料我們整理了上文中所提城市的政策優惠。

政策的優惠體現在企業端和人才端。企業端的優惠尤以武漢市爲代表。武漢光谷給出的優惠爲:

1,房租補貼,給予每平米每月50元的房租補貼,最高補貼面積2000平米,連續3年;

2,寬帶及雲服務補貼,對自用帶寬100M以上的,給予年寬帶資費30%補貼,每年補貼金額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在人才端,各地也給出了不同的優惠政策。以鄭州爲例,優惠爲:

1.對新引進落戶的大學生,三年內每人每月最高補貼1500元生活費,在鄭州首次購房政府最高補貼10萬元。

2.鄭州市對新引進落戶的博士、35歲以下的碩士和本科等全日制高校畢業生及技工院校全日制預備技師(技師),三年內按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標準發放生活補貼;落戶後暫未就業或創業的,按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標準發放3個月的生活補貼;對符合上述條件的博士、碩士和“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本科畢業生,在鄭首次購房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2萬元購房補貼。

教培公司遷移的背後,表面上反映的是成本上升問題,實際上更體現了教培行業在政策高壓、資本寒冬的環境下,要面對着的新一輪的轉型期,也即由以前的粗獷式的高毛利率快速發展逐漸向追求精細化運營、提供完善性服務、打造個性化體驗的方向轉變。

▌用戶:用戶結構改變,新教育理念和消費習慣養成

K12教育的用戶羣體已經發生變化,教育機構舊思維需及時更新。從家長角度來說,新一代80後、90後家長受教育程度高,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尤其是目前的小學家長高學歷者更多(1999年我國大學擴招開始,持續近10年擴招輸出的這批人在2005-2014年間陸續生子),他們成爲如今小學教育行業的優質家長用戶。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還將陸續成爲初、高中教育行業的優質用戶。

從學生角度來說,2018年起,K12學生用戶已全部變成00後,相比於80後和90後,他們的網絡消費意願更強,消費偏好更獨特,對個人體驗更重視。這對於在線教育來說是一種天然優勢,在線教育機構有望通過在線直播等方式進一步下沉,迎來用戶紅利。

(本文部分來源於眸事獲客、黑板洞察,如有疑問請聯繫小編刪除)

點擊圖片瞭解詳情↑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