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以自己所看到、瞭解到、感知到的少部分內容當成全部,去下結論、去衡量別人,等等。本來我們認識就不全面,再加上煩惱與情緒,看待問題就更加偏頗了,全是妄想。

生活中,我們有多少時候是用猜測一步步推導出一個結論,然後被這個建立在妄想基礎上的結論所左右?偏見、誤會、積怨,都是這樣來的。

對於不知道的事情,勿以懷疑和惡意去揣測,然後引發錯誤的行為,要用善意的心態去看待,用積極的行動去面對。

譬如對失去聯繫的好朋友,要想:他是不是遇到了什麼困難,我能怎麼去幫助他?心中始終裝著感恩、祝福和珍惜,想辦法聯繫、關心。

待人處事的時候,多想想自己有哪些做得不足,多體諒對方的心情和需求,多感謝對方所付出的辛苦。

培養起這樣的思考習慣,就不會總是敏感他人對自己的態度而苦惱了。

認真反省、改正缺點,大家一定會更加尊重、信賴你的。

聽不了批評、掩蓋自己的缺點,纔是最「沒有面子」的事。

多接觸善法團隊,身體力行做善業。

文編:灑掃 美編:楊波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