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五不好說,我是濟南人,小時候聽老輩人說過零零碎碎李三的事。

這個人首先是有真功夫的人,說身輕如燕,飛檐走壁有些誇張,但是確實身手敏捷,健步如飛。老輩人說燕子李三做完案之後,根本不在濟南城裡停留,都是連夜翻出城牆(濟南是華北重鎮,城牆很高大的),然後連夜步行到章丘或者是長清(距離濟南老城區都在50公里開外),這已經是急行軍的速度了。等早上發了案,全城戒嚴搜捕他的時候,他在章丘的哪個犄角旮旯或土地廟或財神廟裡呼呼大睡呢,所以根本抓不到他,

而且那個年代兵荒馬亂,他把自己打扮成逃荒要飯的人,又住在破廟裡,所以就算有人看到他也不會懷疑他就是江洋大盜燕子李三,因為他偷了財物是不戴在身上的,得手了就埋起來,只等風聲過了,或者用錢的時候才拿出來,所以他隱藏的好,身手又好,大家誰也沒見過他的真面目,也抓不到他,所以就越傳越神。

那麼他是怎麼被抓住的呢?這個還是和當時的大環境起了變化有關,他作案主要是在民國時期,偷那些有錢人,你想,民國時期誰有錢?軍閥有錢,官僚有錢,當時這些人都是人民深惡痛絕的人,很多時候老百姓聽說他們家被偷了都會暗自高興。所以,比方說,即使他們看到了昨晚有個可疑的黑影,往章丘方向跑去了,也不會給警察說,甚至還有可能故意往相反的方向說,等於是給燕子李三做了掩護。但是新中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老百姓當家做主了,他做了案之後沒有人再給他打掩護,今天有人報告哪裡哪裡發現一個可疑人員,明天又有人報告哪天晚上有個人天黑奔跑,這樣,李三也就沒有了藏身之處,最後被抓也就是必然的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說,燕子李三的神,不是他自己神,而是有很多老百姓有意無意的給他打掩護,才造就了他的神,老百姓都不給他打掩護了,他也就不神了。這一點在電視連續劇《燕子李三》中也有描寫,是比較符合事實的。

但是這個人畢竟是有真功夫的人,據說最後抓燕子李三的時候是在章丘一個破棄了的寺廟的塔上,他藏在這個塔尖的大樑上,沒有梯子,也不知道他是怎麼上去的,最後被包圍,彈盡糧絕,才被抓住。聽老輩人說後來他被槍斃後,因為他的腿腳非常發達健美,還被做成了標本,這就不知道真假了。

最後,再給你說個好玩的事,你看電視上演的,這種江洋大盜都是腰裡別著槍,這是對的,燕子李三是有槍的。但是電視里別槍的姿勢:槍把在上,槍管朝下這是不對的。真正的別法是槍管衝上,槍把在下,這樣方便抽槍,因為如果萬一他被警察發現了,警察也有槍,他肯定要貓著腰跑,好減小目標以防被子彈打中,這樣貓著腰如果槍把在上的話就正好頂在肚子上,抽不出槍來,所以槍把在下,他一貓腰,手從下面握住槍把,方便抽槍還擊。


大刀王五和燕子李三,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們的真名,在民間很少聽說,老百姓只會叫他們王五和李三,他們在人們心中,可以稱得上是近代民間俠義的化身。老百姓期待有人能劫富濟貧,弘揚正義,所以這兩個人在民間,有著極高的知名度。

燕子李三,我印象深刻的是一首歌,旋律瀟洒豪邁,又不拘一格,讓人聽罷熱血沸騰,因為時間久了,旋律依然在腦海里依稀記得,但歌詞卻忘了大半,彷彿記得有一句「說什麼劍在手從心所欲,哪知這一念之間,善惡分開」。

之所以能記住這幾句,是因為在民間燕子李三的故事,有很多種版本,也延續了幾代人,更主要的是,他們的故事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終揉成了一起,千頭萬緒,需要找到一個頭緒,於是我決定用小時候最喜歡看的燕子李三,當成一個線索,來說一下真實的燕子李三。

燕子李三的歷史原型

在電視劇燕子李三中,一開頭,就是老燕子李三被活捉,然後拉到刑場砍頭的情節。這其實是民間一個流傳很廣的版本,也是極具悲劇色彩的版本。這個燕子李三,可謂是充滿俠義精神,劫富濟貧的正面角色,受到了老百姓的愛戴,在歷史上,最接近這個版本的,應該是民國初期的俠盜李景華。

但這個李景華和電視劇里的英雄人物,有著很多區別,雖然故事非常相同,李景華武藝高強,輕功絕頂,然後經常盜竊有錢人家或者官宦人家,但不會騷擾普通老百姓,甚至在自己揮霍的同時,也會做一些濟富濟貧的事情。

他的結局,和電視劇里很像,但也有一點出入,那就是,李景華雖然最終被國民政府抓住,但並沒有處死,只是被判了十二年有期徒刑。

讓很多人大跌眼鏡的是,這個李景華,居然是抽大煙抽死的。這種死法,完全沒有民間對於江湖豪俠的最初印象。

其實,李景華和電視劇里以及一些電影里的李三相似度非常高,或許是因為這個人最終的結果,不那麼英雄,反而顯得很窩囊,所以,關於李景華的真是結局,並沒有在民間廣為流傳,反而老百姓更相信,這個人英勇就義。

電視劇燕子李三中,老燕子李三死了,他的師弟李顯帶著三個徒弟,開始復仇之路,其實,主人公應該是三個徒弟,準確的說,是三徒弟李雲龍(不是亮劍里的李雲龍)。而在歷史上,最早的燕子李三,的確叫李雲龍,他甚至要比李景華更早。

他是滄州人士,也是一個武藝高超,尤其輕功非常厲害的俠義人士,這個人活躍在河北以及京城一帶,是民間有名的俠客。更重要的是,這個李雲龍人丁興旺,直到現在,滄州一帶還有他的後裔,可謂是有福之人。

但電視劇里的李雲龍,除了用了一下歷史人物的名字以外,原型確是另一個人,這個人叫做李聖五,可以說,電視劇里李雲龍的角色,高度還原了李聖五的生平,甚至,為了表現出李雲龍是如何「一念之間,善惡分開」的,還把李景華抽大煙的事情,按到了李雲龍的身上。於是,一個開始有些俠義精神的李雲龍,後來,一步一步便變成了十惡不赦的壞人。

歷史上的李聖五,可謂是壞人中的翹楚,他活躍在山東一帶,而且,更主要的是,這個人劫富不濟貧,而且還濫殺無辜,這已經夠槍斃了,在濟南解放後,人民政府開始抓捕李聖五,最終,在一個歌姬的房中,把他活捉,並且執行了槍決。這才結束了李聖五的罪惡一生。我想,這就是「一念之間,善惡分開」吧。

李景華,李雲龍,李聖五這三個人,是燕子李三比較公認的歷史原型,但傳說及電視劇里,往往把這三個人的故事進行了融合,才有了熒幕里的燕子李三。

當然,除了這三個人以外,在光緒時期的李芬,也是一個精通輕功的俠義之士,他最終善終。故事在民間只流傳下一個美女救英雄的佳話。他的墳墓,現在依然被他家鄉人保護,也算是一個福德之人了。

大刀王五,一個真正的大俠

說完燕子李三,我們在說一下大刀王五,和燕子李三不同,燕子李三像是一個品牌,雖然有歷史原型,但是,很多飛賊,也願意自稱燕子李三,而江湖上,更是流傳了燕子門的傳說。可見,燕子李三,已經是一個品牌。

相比之下,大刀王五就比較簡單,他的名氣非常大,也是一個俠義人士,年代要比燕子李三稍微早一些,和霍元甲,李芬以及戊戌六君子一個時代。

這個人顧名思義,非常善於用刀,他不是一個俠盜,而是一個武林高手,他和燕子李三不一樣之處在於,他不但行俠仗義,還詮釋了什麼叫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王五雖然出身草莽,卻要比清政府更明白為國為民的道理。

歷史上的王五,名字叫王正誼,他和譚嗣同,霍元甲交好,全力支持維新事業,甚至在譚嗣同被捕後,還想要救援,但還是失敗了。腐敗的清政府,寧願割地賠款,獻媚洋人,也不願自己國家出來這麼以為俠義之士,於是,慈禧太后勾結洋人,殺害了了王五,並且把他的人頭掛在城樓上。

相傳,大俠霍元甲得知這件事,一向低調和藹的他,只身前往北京,奪回王五的人頭,好好的安葬,也全了兄弟情分。

王五這個人,雖然出身草莽,卻明白民族大義,更有為國為民的情懷,所以,他的事迹在民間廣為流傳。只可惜,王五生不逢時,可悲可嘆。


答:大刀王五、燕子李三都是赫赫有名的江湖人物,而且也都是歷史上確有其人的。

但,相對來說,大刀王五乃是俠之大者,為國、為中華民族,正氣凜然,義薄雲天,做人做事光明磊落,所以,其事迹是非常清晰的。

而燕子李三,雖有「俠盜」之名,但晝伏夜出,藏頭露尾,做的凈是不見光的偷盜之事,屬下三濫,所以形跡難查,更因多人冒名頂姓,虛虛幻幻,撲朔迷離,使人真假難辨。

下面,我據我所知,分別來談一談。

王五,河北滄州人,本名正誼,字子斌,因在李鳳崗門下排五,舞大刀出神入化,故人稱「大刀王五」。

光緒五年(1879年),王五在北京前門外創立源順鏢局(後遷廣安大街),一面收徒傳武,一面在江湖上走鏢。王五武藝既高,為人又講義氣,所以綠林人物都敬他、服他,凡他走鏢,都很給他面子。所以,源順鏢局的名頭很響,押護財物從未出過差錯,接的活多,北自山海關,南到江蘇淮安市清江浦,經常飄揚有源順鏢局的鏢旗。

單單走鏢護鏢,王五的名字肯定登不上史冊。

主要是他有見識、有眼光,曾收譚嗣同為徒,並長就一副忠肝義膽,融入到了維新人士當中。1898年,維新變法失敗,譚嗣同和王五策劃「圍園殺後」之計,事泄,譚嗣同被害。

王五仰天灑淚,不顧危險,挺身為譚嗣同收屍。

1900年,庚子事變,王五率徒眾與八國聯軍巷戰,中彈身亡。其頭顱被聯軍懸掛示眾。津門大俠霍元甲偷取厚葬之。

王五的俠義英雄事迹,最早出現於平江不肖生所著的《近代俠義英雄傳》。

其後,不斷有影視作品予以演義刻畫,粗計有1950、1951年的兩部電影《大刀王五血戰小霸王》、《大刀王五浴血殲仇記》;1971年的電視劇《大刀王五》;1973年由邵氏電影公司推出的《大刀王五》;1976年由香港無線電視推出的《近代豪俠傳之大刀王五》;同年由香港麗的電視推出的《十大刺客之大刀王五》;1999年由香港亞洲電視推出的《英雄之廣東十虎》;

2003年由香港無線電視推出的《英雄?刀?少年》等等。

此外,影響力最大的還是1993年由洪金寶導演、楊凡主演的《一刀傾城》(又名《神州第一刀》)。

最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故大師李敖過去曾寫有一部用來衝刺諾貝爾文學獎的大作——《北京法源寺》,書中也以王五為主角。

說完王五,接著來說燕子李三。

前面說了,燕子李三雖有「俠盜」之名,但做事雞鳴狗盜,見不得光。民國時期名為楊祖燕的文人曾寫過一本通俗小說《燕子李三》,很火;隨後上海拍了一部很賣座的電影《燕子李三》。但到了新中國成立前夕,燕子李三的故事突然銷聲匿跡了。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不知怎麼,又颳起一陣怪風,燕子李三的故事死灰復燃,並被熱炒戲說,既有小說、連環畫,又有評書、快板書,再有電影《神偷燕子李三》,接踵而來的是大型電視劇連續劇《燕子李三》、《新燕子李三》、《決戰燕子門》等等。

這些講述燕子李三的文藝作品,所反映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往往大相徑庭。

為什麼這樣?

因為,歷史上並不止一個燕子李三。

為什麼會出現多個燕子李三?

第一個原因是:舊社會窮人太多,北平「盜賊如毛」,貧困和仇富的群眾心理,成為了培植俠盜燕子李三的土壤。

第二:那些從事偷盜的毛賊,因為乾的事兒不能見人,所以刻意隱藏真名,而當「燕子李三」成了「俠盜」的別稱後,他們就都自稱「燕子李三」,既是自誇自己輕功了得,也在自己臉上貼了金。

第三:警方每遇上難抓之賊,就稱之為燕子李三;或者抓到了慣偷之賊,為了渲染自己的功勞,也稱之為燕子李三。

第四:民間和官府為甩鍋,往往都將各種無頭盜案歸結到燕子李三的名號上。

這麼一來,你也燕子李三,他也燕子李三,到處都是燕子李三了。

現在,有名有姓,並被警察局記錄在檔案上,以及當時新聞媒體確認和指證為燕子李三的人,比較著名的,有河北保定的李景華、山東禹城李聖五。

李景華出生於1895年,主要在平津一帶活動從事偷盜,1934年被逮捕歸案,次年1月,北平地方法院公開審理,認定其有「強盜罪」,判處有期徒刑12年。李景華不服判決,提出上訴。時任北平律師工會副會長的蔡禮先生為李景華免費辯護時認為,「判12年徒刑過重」,「即使從重判處也不過8年」。可是,尚未等到最高法院回復,1936年1月9日,李景華因肺癆發作而病死在北平看守所內,時年40歲。

傳說,李景華武藝超群,師出少林,有壁虎爬行術、又有水面縱跳術,可以高來高去。

實際上,李景華並不會武術,只是攀牆爬樹比普通人快一點而已,但身體虛弱,僅從其病死獄中一點可知。

山東禹城李聖五,不但從事偷盜,還公開搶劫。1945年曾投靠日本人,當了一個可恥的漢奸。抗戰結束後,李聖五曾盜竊過中共地下交通站。1948年,濟南解放後,市局將緝捕李聖五列為工作重心之一。李聖五頂風作案,並屢犯命案。1949年,李聖五在江蘇徐州落網,同年10月,在濟南被執行槍決。

李聖五生前到處吹噓自己刀槍不入,有輕功,會飛檐走壁。事實是每次被抓,他都用金錢疏通,得偷偷釋放。警方為了不背黑鍋,也樂於幫他吹噓。

此外,還有一外可信度很低的燕子李三——天津薊縣人李芬。

天津薊縣李芬,是薊縣上倉鎮程家莊人,據說其輕功了得、行俠仗義,曾為義氣吃官司,光緒帝的一個妃子愛慕他是個英雄人物,求皇上赦免,終得歸隱鄉里,頤養天年。

但李芬事迹,不象李景華、李聖五有檔案材料可查,全是民間傳說。

實際上,所謂輕功,現在大家能看得到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武當陳師行道長那種級別了。

不過,網上也有人說了,陳師行那種輕功,其實就是時下很流行的「跑酷」運動。


電視上的燕子李三原型是結合了河北省燕子李三和曾經在濟王府當護院的李三(真正從少林寺打出來的武僧,祖籍: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王打掛鄉辛橋村,兄弟4個,排行老三)二位李三都功夫高強!政府抓河北李三久抓不獲,因名聲大誤抓平原李三,後為證清白,上演了一出李三抓李三的真實一幕!龍虎相鬥必有一傷,經過比輕功和匕首敬牛肉等較量,河北李三自知遇到高手,遂協議和解。說願和山東李三歸案證其清白,但是,以後他再逃脫後,山東李三不可再管此事!二人擊掌為誓!把真李三交政府後,李三再次逃脫,政府請山東李三再出山被拒,後來河北李三在抓捕中被槍擊中歸案!大腿做標本是事實。山東李三從濟南回平原老家寺廟一心禮佛,後圓寂於此。後來此寺廟被拆,眾靈塔被毀,建了平原縣第一人民醫院!一直到現在!這才是事實!


讀過金庸或者看過金庸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後,相信大部分人都曾在年少時有一個武俠夢。

夢裡的我們飛檐走壁,劫富濟貧,把酒言歡肆意江湖。但夢裡的刀光劍影和鮮衣怒馬終究只是夢一場。

擺脫不了地球引力的我們只能靠想像來圓夢了。其實,所謂武術,武,止戈為武;術,思通造化、隨通而行為術。

近代史上,武術習的出神入化的確實大有人在,有聞名中外的李小龍,霍元甲和葉問等人,也有民間的傳奇――大刀王五和燕子李三。

這裡我們就說一說真正歷史上的王五和李三。

大刀王五

首先說一下這個大刀王五,王五本名王正誼,河北滄州人士。

王五的家世並不好,自幼喪父,與母親靠做做雜活維持生計。從小能吃苦,練就了一個好身板。

王五最初是和肖和學習武藝,由於有較高的習武天賦和體質,不久就出師了。於是為了更上一層樓,他來到了當時滄州有名的雙刀李鳳崗的家門前。

終於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在吃了幾次閉門羹後,王五成為了李鳳崗的徒弟。沒過幾年,王五便將李鳳崗的本事學得差不多。

後來在師父的推薦下,跟著師伯劉仕龍開始了押鏢生涯。

同治十年開始,王五在北京做了幾年鏢師。光緒三年,開了一家自己的鏢局。自古亂世出英雄,王五就是這樣一位。

王五的鏢局――源順鏢局並不大,也就四五十人的規模,但王五老實本分,童叟無欺。

加上當時社會治安不好,像鏢局這種民間的保安組織更是供不應求,所以王五的名聲在外,生意也不錯。

王五是一個出了名的愛國豪傑,甲午戰爭失敗後,御史安維上書懲奸臣不議和,遭到了腐敗政府的打壓,被貶戍邊。

王五聽聞後義憤填膺,自發護送安維前去戍邊。

不僅如此,王五積極支持維新變法,與譚嗣同更是知己。光緒二十四年,譚嗣同進京變法之時,便是王五護送。

後來譚嗣同因變法失敗入獄,王五四處打點,企圖救他,可奈何譚嗣同已經下了必死的決心。

譚嗣同當時的《獄中題壁》中:「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兩崑崙便是指康有為和王五。

9月27日的宣武門菜市口,「戊戌六君子」血灑刀下,王五更是悲痛欲絕。於是反清救國的決心更加堅定。

光緒二十六年,王五積极參加了義和團運動,後因寡不敵眾被捕,最終在前門被八國聯軍槍殺。

王五死後,頭顱被高高掛起,英雄死後無全屍,家人也無可奈何。

但江湖英雄都是惺惺相惜的,霍元甲聽說,便趕到北京,趁夜裡取回了頭,將其安葬。王五這才得以安息。

燕子李三

另一個民間傳奇就是燕子李三了。燕子李三其實只不過是一個代號,代表了一個群體――擅長輕功的俠盜。

由於歷史記載不詳,具體李三是誰無法下結論。這裡我們簡要說一下史學界所公認的燕子李三。

李三,原名李景華,也是河北人士。幼時的李三跟著父親學了一些拳腳。後來在血氣方剛的年紀跟著一位叔叔到了滄州謀生。

滄州武術盛行,李景華初來乍到,為謀生計,給人放過牛,打過零工。最後選擇了跟著武術班子學習武藝。

後來武術班裡總有人丟東西,大家懷疑是他,並將他告到了班主那裡。事實如此,李景華因為小偷小摸丟掉了飯碗。

彼時戲班子正在洛陽,身在異地,走投無路之下,李景華將偷盜作為了手段。

他先是偷了蠻橫霸道的警備司令白堅武的槍,還留下了「燕子李三,到此一游」的紙條。

囂張之餘,白堅武為了臉面也不敢聲張。後來李三有光顧了幾個當地的名流豪門,這樣一來,立下了不少仇家。

無奈之下,李景華躲到了少林寺避風頭。待風聲過去後,他又來到了平津一代行俠仗義「行俠仗義」。

當時,窮人沒飯吃,富人快流油。軍閥當道,民間怨聲不少。而李三偷東西,一不偷貧苦百姓,有時還會救濟他們;二偷完後留點記號,比如疊一個紙燕子。

就這樣,劫富濟貧的李三得到了許多百姓的幫助,猖狂了一些時日,有人追捕,百姓也裝作不知情,或者反方向帶路。

然而,善惡終有報,當時的軍閥富人也沒那麼好糊弄。1934年,李三最終被捕,為防止他逃脫,法院還用上了「木狗子」。

木狗子是一種比腳鏈子更加繁瑣的刑具,裝在犯人的兩腿間,使兩腿不得自由伸縮離合。多戴幾年,腿也就廢了。

後來關於李景華的判刑問題,官司打了好幾場。可還沒等官司打完,李景華便因為長期吸食鴉片造成的肺癆發作,而病死在北平看守所,時年僅40歲。

李三是我們德州禹城十里望李庄人


北京李三

濟南李三


大刀王五,幼年父親去世,因喜歡無數,拜一代大俠王子平為師。因王子平不收回族以外徒弟,在母親床頭跪地三天,母親同意改教回族。煉就一身武功保家衛國,行俠仗義。

其師傅王子平曾三出三進福建少林寺無人能敵。


誰都不知道!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