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攝影師對比佳能與蔡司鏡頭2010-10-27 07:49 來源:新攝影 作者:Ben Horton 網友評論 36 條 進入論壇

佳能85mm f/1.2L鏡頭與蔡司85mm f/1.4 ZE鏡頭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我一直處於清空所有佳能器材的邊緣。我曾轉向尼康,因為當我在5D Mark II上用100%回放照片時,我覺得所有照片都太軟,同時在高反差區域還有色差。作為追求最佳圖片質量的職業攝影師,這是我所不能容忍的。

我做過一些調查,發現兩家公司(佳能和尼康)都獲得了政府合同,因此可以在研發上投入大量資金,佳能側重於望遠鏡及相機內部元件,比如影像感測器,而尼康則側重於顯微鏡和光學。我嘗試了尼康器材,並愛上了它的鏡頭。但你知道嗎,我不喜歡尼康的相機。尼康沒有一款可以與佳能5D Mark II相提並論的HDDSLR(高清攝像數碼單反),這使我無法徹底換門。

5D Mark II真正的問題並不在於相機。它的問題是那塊2200萬像素的感測器捕捉細節的能力超過了佳能L鏡頭的解析度。對標準的佳能鏡頭來說,任何超過1600萬像素的感測器都是浪費。為了找到充分利用2200萬像素感測器的方法,我嘗試使用瞭解析度更高的中畫幅鏡頭。儘管這樣做奏效了,但需要永久性地改變相機鏡頭介面,致使我的佳能鏡頭都變成廢品。

當我遇到卡爾·蔡司的銷售代表後,我找到到了另一個解決問題的途徑。幾個星期後,我手裡有了3支蔡司定焦鏡頭,Distagon T* 3.5/18,Distagon T* 2/35及Planar T* 1.4/85。我知道這3支鏡頭最大的爭議在哪:手動對焦,而且不能變焦。

我決定在對兩種玻璃進行對比之前,先出去進行幾天的拍攝。我打算挑戰一下認為手動鏡頭不能適應快速拍攝的傳統觀點。手動拍攝最困難的題材是體育,所以我帶著鏡頭去了Moab自行車賽,嘗試在各種光線環境下拍攝快速移動的目標。

使用自動對焦模式是懶惰的習慣。使用AF鏡頭要獲得最佳的對焦效果,總是需要做一點手動調整。看佳能L鏡頭的對焦環,從3m到無限遠之間大約有0.6cm的距離。這個距離有些短,如果你忘記預對焦就對著10m遠處對焦,就很很難做好。蔡司鏡頭的對焦行程更長,但真正的優點在於對焦環不會自由轉動。當你每次選定一個對焦距離時,對焦環總處於相同的位置。很快我就可以完全憑感覺對焦了。

使用這些鏡頭幾個小時後,它們給我的感覺是驚訝。每當有拍攝好照片的機會時,我都會優先選擇蔡司鏡頭。這些鏡頭的反差、銳度及感覺都更好,我不再測試它們,而開始使用它們儘可能拍出好照片。那天我使用最多的鏡頭是3.5/18,用來捕捉沙漠的廣闊和自行車選手們穿過的峽谷。這支鏡頭有著美麗且順滑的暗角,反差也更加自然,色彩更加飽滿。

下面兩張照片使用Aperture軟體處理,所有圖像校正滑塊都設為0,因此其噪點、像差、反差等都沒有經過軟體調整。兩張照片都使用1/40s,f/22,ISO 160拍攝。

在上面的對比中,蔡司鏡頭在反差、色彩和銳度上都更好。佳能的照片偏軟且暗(曝光是一樣的),還有一點發灰。

這裡用的是佳能變焦鏡頭而蔡司是定焦鏡頭,所以蔡司鏡頭有先天的優勢。下面我會對比蔡司1.4/85和我最愛的佳能85mm f/1.2L。它們都是定焦鏡頭,更具有可比性。

下面兩張照片都用f/1.4拍攝,點擊可看大圖,要關注幾個地方:焦點銳度、反差、飽和度、及細節。

蔡司鏡頭表現更好。佳能鏡頭在銳度、反差和飽和度上都不如蔡司。下面這些照片經過後期,但沒有銳化。

因為我還要把這些鏡頭還回去,所有沒有測試它們的強度。我有幾支從10m高處跌落但仍然在使用的佳能鏡頭。蔡司鏡頭給人的感覺很結實,我相信它們能勝任攀巖、雨林、或-40度環境的拍攝需要。由於不需要自動對焦的電子元件,它們的可靠性應該更高。

如果你經常使用相機防水罩,或者你的夜視力不佳,手動對焦有困難,也許你需要自動對焦鏡頭。我倒是從來沒覺得手動對焦有什麼限制。我覺得自己從L鏡頭中解脫出來了。下次我肯定會買蔡司鏡頭,不過同時也會保留佳能鏡頭,在水下攝影或其他需要自動對焦的時候還要用到它們。

關於作者

Ben Horton以拍攝別人從未涉足的地方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後因拍攝和曝光科克斯島非法鯊魚捕獵者獲國家地理青年探險家獎,並受邀加入國家地理探險家前往北極。Ben現在是《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利用自己出色的戶外及拍攝技術將那些偏遠地帶的故事帶給全世界。

(新攝影/編譯)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