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南亞又起狼煙,巴基斯坦空軍在巴控克什米爾地區擊落兩架越界的印度飛機並俘虜一名印度飛行員,據說是中巴聯合開發的梟龍戰機幹掉印度的米格-21,第二天中國設計方--成飛集團的「遠方親戚」,成飛集成的股票就漲停了!(其實一個造飛機,另一個造車,沒嘛關係!)今兒就來聊聊印巴衝突發生地,南亞火藥桶--克什米爾是如何煉成的!

PS:本篇文章共6000多字,為了完整貫徹寫作思路,就不分篇了~

1、土邦

大家都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從英屬印度殖民地獨立而來,但是獨立初期,印度次大陸最多還存在著565多個大小不等的土邦,加起來面積佔了英屬印度總面積的45.3%。這些土邦類似於明清雲貴一帶還未改土歸流的一些小國,土邦邦主就是土著王公或土司,王位可家族世襲,邦內由其自行管理,外交、國防等事務則受英屬印度或其下的省督控制。根據印巴分治的蒙巴頓方案,印度和巴基斯坦獨立後,土邦的王公有權決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絕大數土邦當時也是這麼做的,除了少數地域較廣,人口較多的三大土邦,即海得拉巴、朱納加德和克什米爾!

PS:對於網上的印度地圖,請大家自行去掉西北和東北冒出的兩個角,分別是中國的阿克塞欽和藏南地區!

海得拉巴土邦和朱納拉徳土邦一個類型,80%信仰印度教,20%信仰伊斯蘭教,領土都在印度境內,遠離巴基斯坦,按理說就近加入印度為最佳選擇。很不巧,兩個邦的邦主和上層貴族都是穆斯林,都想獨立或者退而求其次加入同宗教的巴基斯坦(反正和巴基斯坦離得遠,山高皇帝遠還不是自己做主!)海得拉巴土邦是印度殖民時期領土最大、最富有的土邦,邦主手上有錢又有武器就想獨立,可惜強勢的尼赫魯直接採取軍事行動武力吞併,就此納入中央管轄。朱納拉徳土邦的邦主就比較挫,他剛決定加入巴基斯坦,底下的印度教徒就暴亂,印軍前來維穩,邦主很慫地逃往巴基斯坦,之後印度還安排全民公投,信仰印度教佔多數的朱納拉徳土邦順理成章併入印度。

克什米爾和海得拉巴、朱納拉徳剛好相反,多數居民是穆斯林,邦主和上層人士信印度教。因為地處印巴兩國交界處,邦主想獨立成為印巴之間諸如瑞士一樣的中立國,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印巴兩國都只能接受克什米爾攥在自己手上,雙方卯足了勁爭奪這個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為什麼重要,後面會講)的土邦。巴基斯坦率先出手,克什米爾當地的穆斯林作為帶路黨,引巴基斯坦軍隊入關,同時巴基斯坦還以土邦多數居民是穆斯林為由,主張全民公投決定克什米爾的歸屬,嚇得信印度教的土邦邦主倉促逃離至印度求援。是不是覺得劇情似曾相識?只可惜,真理永遠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同樣是出兵吞併土邦趕走邦主外加全民公投,印度吞併朱納加徳是合法的,巴基斯坦吞併克什米爾就沒成功。尼赫魯決定援助克什米爾,但是要求土邦邦主簽署加入印度聯邦,使克什米爾成為印度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土邦邦主簽署加入印度的聲明之後,印度師出有名,隨即出兵克什米爾,第一次印巴戰爭爆發,雙方激戰多次最後處於膠著狀態,都無法獲得任何進展,只好在聯合國的調停下籤署停火協議,1949年的停火線實際上已成為克什米爾的分裂線,巴基斯坦佔據克什米爾的2/5,印度佔據3/5,總體上印度佔的地方人口更密集也更富裕。不過印度一直以克什米爾土邦簽署加入印度的聲明自認為是正統,且為自己未能佔有克什米爾全境而耿耿於懷。這又牽涉到另一個領土爭議方—中國!

2、中印爭議邊界西段

我們從小接受的宣傳,克什米爾只是印巴兩國的爭議領土,而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觀點,克什米爾是印巴中三國爭議地區,下圖黃色區域兩處—阿克賽欽和喀喇崑崙走廊,都在中國境內,印度均宣稱擁有主權。

阿克賽欽是個無人區,卻是連接新疆和西藏兩個自治區的必經之地,戰略意義非常重要,1951年解放軍解放阿里就是從新疆經阿克賽欽入藏的,之後1955年又在這兒修建了經新疆葉城至西藏阿里的新藏公路,未來的新藏鐵路也要經過這一地區。為了爭奪阿克賽欽,1962年中印幹了一架,兩國在邊境東西兩線作戰,東線即藏南地區,中國因補給線過長,在對印度作戰勝利的情況下單方面宣佈停火,並後退20公里,「雖勝猶敗」,至今藏南地區大部分還被印度實際控制且收回希望渺茫。西線則是阿克賽欽,毫無疑問,中國守住了阿克賽欽,雖然官方很少宣傳。(官方的意思是這本來就是我的地方,守住了不是應該的麼,有什麼好宣傳的!藏南纔是我永遠的痛!)

新藏公路(219國道)穿過阿克賽欽

阿克賽欽的爭議來自兩條線:Jonathan Line(約翰遜線)和Macartney-MacDonald Line(麥卡特尼-麥當勞線),和藏南牽扯到的麥克馬洪線一樣,都來自清末民初的爛賬。

麥克馬洪線有談判有協議,可英國和西藏、中華民國代表舉行的三方會談,最後只有英國和西藏私下達成協議定下西藏和印度的邊界,民國政府代表沒有簽字。1913年那個節點民國剛剛推翻清廷,打出的還是「驅逐韃靼,復我中華」類似於反清復明的口號,西藏和蒙古這兩個少數民族為主在清朝就擁有不少自治權的地區當即表示我也是韃靼,我們只聽清廷老大的,清廷沒了,那民國和我們就各走陽關道,遂各自宣佈獨立!不過從1913年的北洋政府到國民政府,及之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從來都一如既往地強調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西藏地方政府單方面簽署的協定沒有法律效力,不承認麥克馬洪線!印度作為英屬印度遺產的繼承人自然是認為麥克馬洪線是既定的歷史疆界,也為中印1962年的邊境衝突埋下了伏筆!

約翰遜線就很扯了,1865年繪製時把整個阿克賽欽劃給了克什米爾土邦,壓根沒和清政府提過就堂而皇之出現在地圖上,當然也是因為碰上同治回亂,清廷對新疆短暫出現了管轄空白,所幸11年後左宗棠收復新疆,故土新歸!麥卡特尼-麥當勞線1899年繪製後,英國當時正式向清政府提出邊界談判,並寄希望自己在地圖上的慷慨(將東半部的阿克賽欽劃給了中國)換取清政府在克什米爾北部小國坎巨提(今屬巴控克什米爾)的宗主權上的讓步,結果清廷不同意出讓坎巨提也就沒理會麥卡特尼-麥當勞線,有提議沒談判沒協議!英國等了好久沒消息,就耍流氓自行決定,如果中國對麥卡特尼-麥當勞線不表示異議,就默認我們同意了!再之後英國在阿克賽欽的地圖繪製上,時而約翰遜線,時而麥卡特尼-麥當勞線,不停搖擺,也沒和清廷、民國談判,直到印度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

講到這兒,不得不感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留給我們的遺產是「自古以來」的史料,大英帝國留給印度的遺產也是相當豐富,中印邊界爭議談判中,印度依據的麥克馬洪線、約翰遜線和麥卡特尼-麥當勞線還有洞朗所在的亞東-錫金段,都有英國留存的談判協議文檔和大量勘探繪製的詳盡地圖,而中國一方往往只能根據歷史邊界談判,只有簡略地圖,依據的是從故紙堆裏找出來的資料,諸如這地方我們的牧民曾經放過牧,還向克什米爾、不丹當地的土著收過租,哪種資料在談判更具有說服力,一目瞭然!

喀喇崑崙走廊也是個無人區,在1963年之前是中國和巴基斯坦爭議區,中國認為屬於新疆,巴基斯坦認為屬於克什米爾北部地區,當然印度宣稱自己擁有克什米爾的全部主權,認為也屬於印度領土。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結束後,巴基斯坦就和中國眉來眼去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1963年兩國劃定邊界線,正式確定喀喇崑崙走廊為新疆自治區所有、巴基斯坦放棄對此地區的領土要求(同時中國將1899年麥卡特尼-麥當勞線談判時提到的坎巨提劃給了巴基斯坦)!而印度方面仍持續宣稱對喀喇崑崙走廊擁有主權,並因為中巴經濟走廊修建的中巴鐵路經過喀喇崑崙走廊而抵制一帶一路!不過嘴上說不要,身體還是挺誠實的嘛,亞投行就屬你印度貸款最多了!

於中國而言,阿克賽欽是固有領土(「自古以來」),喀喇崑崙山脈有中巴兩國邊界協定背書,都沒有爭議,官方直接就認定克什米爾只是印巴兩國爭議!印度喫了個暗虧,只能和中國在藏南地區一樣打嘴炮,不過早在1949年印度和不丹簽訂邊界協議時就給中國埋下了釘子,印度將中印藏南爭議地區的一部分領土劃給了不丹,藏南也變成了三國爭議,中國和不丹一直未建交,除了印度一直在左右不丹的外交政策外,中國和不丹之間的領土爭議未能談攏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3、國運之爭

在克什米爾的爭奪上,兩國成立初期搶土邦大戰中,巴基斯坦就輸了一籌,先天不良加上1971年東巴基斯坦獨立為孟加拉國更是元氣大傷,巴基斯坦必須非常努力,才能在雙方較量中表現得不那麼喫力!總體而言,兩國曆年的衝突,巴基斯坦局部戰術上勝利,但在戰略上印度還是贏家。在米西這個看客眼裡,印度像是個嘴賤陰險但不乏謀略的謀士,巴基斯坦則是一點就炸毛的猛張飛(一般開第一槍的都是巴基斯坦,所以國際輿論上也不佔優),從第二次印巴戰爭就可見一斑:一開始兩國在巴基斯坦最大城市卡拉奇附近的邊境地區已經打過一次,簽停火協議的當天,印度內政部長賤賤地發表言論「克什米爾是印度的一部分,是不容辯論和談判的既定事實」,立馬把巴基斯坦惹毛了,隨即軍隊開進印控克什米爾並節節推進,印度採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戰術,直接進攻巴基斯坦本土,直逼拉合爾(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最富裕的旁遮普省首府),給巴基斯坦來個措手不及!打了一個多月又是打不下去了在聯合國的調停下全線停火!

自建國以來兩國之間大大小小的戰爭衝突幾乎全都圍繞著克什米爾,就連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主戰場是在東巴基斯坦(現孟加拉國),雙方也沒忘在克什米爾再打上一次!至此之後,就再未爆發大規模戰爭,不過克什米爾停火線周邊的日常也是三天一鬧,五天一打,不打不舒服斯基!這次的衝突算是剋制的,兩國數十年如一日地在錫亞琴冰川(位於中印巴三國交界處)上互毆那纔是悲壯慘烈!1949年印巴停火線劃到錫亞琴冰川附近就此打住,當時勘探水平有限,錫亞琴冰川也無人煙,誰也沒放在心上,也就沒能想到多年後會因為對錫亞琴冰川分界線不同的主張,雙方竟然都不惜出動空軍空投在這全球海拔最高的戰場(海拔5000米以上)多次發生血戰,死傷無數(還是海拔不夠高,看中國和尼泊爾以珠穆朗瑪峯為界,任你再多主張也只能望而興嘆)!正經戰死的沒多少,絕大數人都是因惡劣的自然環境而凍死、缺氧窒息還有雪崩的非戰鬥減員。相比之下,2017年中印洞朗對峙兩軍互相扔石頭就和過家家玩兒一樣!

回到之前的問題,克什米爾地廣人稀,並不是富饒之地,至於印巴兩國犧牲這麼多來爭奪麼?還真至於,因為這牽涉到國運--水資源!

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之一(中國也是),但是兩國缺水的程度不可同日而語。印度本身降水很豐富,但時空分佈不均:雨季洪澇、旱季乾旱;東北部降水量極大,還出了個世界雨極--乞拉朋齊,西部乾旱地區極度缺水。解決辦法就是盡量將雨季的水儲存下來在旱季使用,並配以印度版南水北調(東水西調)將豐水區的水調往枯水區。巴基斯坦的問題就很單純而絕望:沒水!全國幾乎都是半乾旱和乾旱地區!

我截取兩個節目的採訪片段來對比兩國的缺水狀況:

阿米爾汗的《真相訪談》第1季-水資源專題(印度水資源危機)

英國CH4節目《無水城市》-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卡拉奇陷入水枯竭困境

缺水程度
原因
解決方案

巴基斯坦不僅降雨少,年均降水量不到300mm,不到中國1/2,印度1/4(印度本身不缺水,只是利用效率低),而且水源還單一,全國總水資源90%來自印度河及其支流,然而印度河和五條主支流都是從上游的印度流入巴基斯坦。

西三河(印度河、奇納布河、傑赫姆河)和東三河(薩特萊傑河、比亞斯河、拉維河

西三河和東三河的拉維河都是經印控克什米爾、巴控克什米爾再流入巴基斯坦境內,最後注入阿拉伯海。

如果巴基斯坦佔領克什米爾全境,則可以掌握大部分印度河流域水資源,不再被印度掐脖子;反之如果是印度佔領,那巴基斯坦這個國家可以不用存在了!

自印巴分治兩國就在水資源分配上出現爭議,1960年經世界銀行調停,印巴簽訂《印度河水協定》,規定東三河歸印度,西三河除部分供給克什米爾外全歸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獲得印度河流域水資源80%,印度獲20%。因為東三河的水資源全歸印度所有,巴基斯坦為保證東三河下游地區的灌溉等用水問題,只能特意啟動西水東調工程,即從西三河調水到東三河,好好的天然河道不用,費大勁搞這麼個工程,這在大一統的中國無法想像,還不如來場內戰決一雌雄實現統一之大和諧!

在水資源的分配處在下游的巴基斯坦天然弱勢,巴基斯坦國內一致認為印度憑藉其上游水源的地位,在印度河流域上游尤其是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修建的水電站,偷取截獲了大量屬於巴基斯坦的水資源,違反了《印度河水協定》。理性地說(誰讓我是看客呢),印度的舉動至少在明面上是沒問題的:東三河印度擁有所有水資源,建多少水電站水庫都無需質疑,反而是過去多年印度並未100%使用東三河水資源,還有10%左右順天然河道流入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這次衝突巴基斯坦擊落印度飛機後,印度揚言將截斷印度河上游水量對巴基斯坦進行報復指的就是東三河,於情不合,於法無可厚非!西三河上印度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不顧巴基斯坦多次反對抗議甚至申請國際仲裁也還是建了一些水電站,但這些水電站都是徑流式水電站,不蓄水,不截流,只是河水流過帶動渦輪發電,對天然水量無調節能力。印度一直強調不影響對巴基斯坦的供水水量,但巴基斯坦一直對此嚴重質疑,包括印度自己也半信半疑吧:同樣的案例,中國在雅魯藏布江(恆河上游)修建的樟木水電站,也是徑流式水電站,中國一直表示不影響下游水量,也遭到了印度的多番關切和擔憂,印度一直希望與中國簽訂類似《印度河水協定》的條約,以保證其東北部地區不受水源枯竭的威脅。我去,印度東北部水多得都出了個世界雨極了,還怕水枯竭!

水資源是巴基斯坦的國運,巴基斯坦可以失去克什米爾,但是絕對不能失去擁有印度河和多條支流的克什米爾!沒有水,巴基斯坦將不復存在!然而氣候變化,巴基斯坦降水量嚴重下降,全球變暖造成青藏高原冰川融化,上游水量也減少了,與此同時印巴兩國人口成爆炸式增長,對水資源的需求也激增。印度為本國發展在東三河希望將水資源開發到極致,不留餘量給巴基斯坦,西三河上又不斷興建疑似會截斷上游水源的水利工程。現今巴基斯坦水資源嚴重匱乏,印度河下游,巴基斯坦最大城市卡拉奇,河水已經乾枯無法流入阿拉伯海,CH4節目《無水城市》中絕望的民眾反覆提到「我能怎麼辦?」 我也不知道怎麼辦啊!開源做不到了,那就節流?

- 繼續修建大壩和水利工程,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一帶一路)

- 控制人口、計劃生育(想讓貧窮的穆斯林少生,難!)

- 耕種的水稻和甘蔗等費水農作物逐漸轉為不費水的農作物或經濟作物(錢?技術?)

以巴基斯坦的經濟狀況(人均GDP比印度還低20%),政府執政水平(軍政府和民選政府的對立)、國內民族矛盾(俾路支省和靠近阿富汗的北部山區都鬧獨立)和恐怖主義(巴基斯坦塔利班),想想都頭疼!

相關閱讀:

米西:三哥為何總是迷之自信??

zhuanlan.zhihu.com圖標米西:中國邊界爭議 | 中印錫金段(一)?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米西:中國邊界爭議 | 中印錫金段(二)--手指地帶?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米西:中國邊界爭議 | 洞朗問題全解析?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END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