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分一過,江南便可「又見綠柳醉春風」了。江南多雨,如若只想著「撐著油紙傘走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未免太過傷感。那片泛黃的田野,是我期待的季節,置身於其中才是對這抹色彩最好的紀念,挽起褲腳不經意間自己也成為那畫中的風景。

青山映著白帆,河水悠悠,漁夫搖櫓,鴨群戲水,這片油菜地襯托著白牆黑瓦,好自在的江南春!

這一江柔潤的春水,一抹鵝黃,一絲草綠,一點白帆,一句「江南春水碧如酒」或是「春來江水綠如藍」便是整片江南的春,是何等釋然。

一座山,一個村落,一條河,一個放牛的牧童,一片油菜花,兩位洗衣的姑娘,清風拂綠柳,白水映紅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人與自然多麼和諧!

(圖片劉文進先生意象油畫作品)


畫家簡介

劉文進,字濟源,油畫家(曾為電影美學理論家,電影編劇),其創新的意象油畫語言風格為中外油畫史所獨有,首開用中國畫的作畫程序、方式創作油畫作品,其作品體現出鮮明的中國文化精神和意向性審美特徵,被譽為前無古人的 「中國式油畫」,豐富了世界繪畫語言。被編入《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大紅袍」)。

劉文進先生生於遼寧省營口市,早年學畫於魯迅美術學院,後於長春電影製片廠從事電影美術工作。1980年代自學編導,潛心現當代電影美學理論著述,探索電影語言的表現力,著有電影美學裡程意義的論文《論電影的審美功能與特性》和中國電影史上具有開拓意義的黑色幽默電影劇本《別無選擇》,被業內稱為「怪才」,時電影局長力薦其作導演。1978年創作大型作品《廣場上》,批判文革專制主義,理論家稱其為當時最前衛作品。1990年著文《探索中國意象美學》,重新認識中國與西方傳統文化與現當代文化特質。1992年棄影做職業畫家,以具象「少女」系列作品轟動海內外,該系列作品以其亞宗教因素具有批判精神荒蕪的美學價值,得到中國藝術研究院相關官方及國內外眾多藝術機構的代理邀請。2004年秋開始意象油畫創作,由於藝術功底深厚,學術基礎紮實,得到了邵大箴等眾多專家權威著文讚譽推介,其「洋為中用」的文化自覺及創新的藝術成果將對中外畫壇產生積極的影響。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