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地域政治中的朝鮮半島

東亞的地域政治是一個金飯碗,我畢業以後雖然不是這個專業但是相關的工作參與了不少,在日本研究中國與研究朝鮮的都有飯吃。在中國改革開放以後,來自中國的學者與留學生一多就把日本國內的中國問題專家的飯碗給搶去不少,看看日本的各大媒體,各大電視的嘉賓就知道,不管這個嘉賓立場如何中國飯還是可以吃的。但是關於朝鮮問題的專家卻數目並不多,出來的人總是這幾個,觀點也只局限於某個方面。因為工作關係我在一個偶然遇見一位常在電視台的朝鮮問題專家,專家知道我是學得國際關係,又熟悉東亞地域政治,大家私底下就聊了起來。他問了我一個很尖銳的問題:

朝鮮與中國的制度不同,他指朝鮮現在實行金日成主義,主體思想,而中國是社會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兩個實質差距很大,在意識形態已經不一樣的情況下中國還是與朝鮮是血的同盟嗎?

還好針對這個問題我是作了點功課的。我就回答他:

因為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內戰時期受到朝鮮很多援助,沒有朝鮮就沒有東北勝利,也沒有以後政權的取得,所以中方還是認為這個聯盟有必要性。

專家聽完後緊追著問我另一個問題:

朝鮮喜歡殺熟,在朝鮮戰爭,核問題,以及日本綁架問題上觸及了中國的核心利益,為何中國會不顧及自己國家的核心利益還在維護朝鮮呢?

補充一下:所謂殺熟通俗地講就是對自己人下手,不顧及同盟者利益而作出的舉動。看看專家咄咄逼人的態勢,我也有些招架不住了,想了想就對專家說:朝鮮戰爭實際上是一場意識形態的戰爭,並且也是一場斯大林考驗中國的戰爭,當時情況新疆,內蒙等地還未安定,美國也沒有對中國拋媚眼,從外交以及政治角度,中方也不得不趟這個渾水,還有就是中方還欠朝鮮內戰時的一個人情,所以重面子的中國人只有犧牲自己民眾來還人情。

話雖然這麼講可是我心中明白在東亞從朝鮮戰爭以後冷戰的格局一直沒有改變,不是雙方不想變而是當事方的都在錯失機會與機遇。朝鮮在冷戰中可以改變的機會很多,但是因為從戰後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優勢有利的地位,所以在雙方承認等方面立場極其僵硬,就拿現在朝鮮方拚命想實現的與美國關係正常化也是一樣,在1990年前後,韓國曾經提出,冷戰後南北雙方都進聯合國,雙方建交國家相互交叉承認的內容,朝鮮方沒有判斷出蘇聯會這麼快解體,就拒絕了韓國的建議。而中國因為預見到了冷戰後的走勢,所以談判以優惠的先決條件(優惠貸款,台灣斷交)與韓國建立外交關係,為以後的外交展開下了一步好棋。同時也被朝鮮稱為中國式的背叛,雖然當時蘇聯已經與韓國建立了外交關係,中國欠朝鮮的內戰人情還在發酵。

隨後就是朝鮮的鋼絲外交的舞台,雖然在柯林頓時代有所斬獲,但是沒有大國的支持,沒有強勁的經濟實力這種訛詐外交不會長久地持續。在被國際核查人員發現有偷偷地進行鈾濃縮時,後任布希總統馬上停止了一切援助,並在政治與經濟上對朝鮮以巨大壓力。甚至美國還使出一招殺手鐧:把朝鮮指定為恐怖組織的支援國家,要對朝鮮進出口貨物全部檢查。這就是觸動了朝鮮的神經,為了達到最大的危機效應,朝鮮不顧中方的六方會談的努力,舉行了震驚東北亞的核試驗,給了作為會議倡導者中國的一個沉重打擊。據說在以後的中朝互訪中有這麼一段會話:

某方:六方會談是挽救朝鮮的唯一出路,我方已經盡了最大努力

某方:我們是血的聯盟,要繼續一起共同努力把外國勢力趕出朝鮮半島

某方:朝鮮半島無核化是一個基本條件

某方:我們要繼承雙方老一輩打下的基礎,一致對外

……….

炮擊現場

網路媒體的功效

中國為了戰略需要,也為了防止美國的圍堵政策所以在天安艦事件以後,面對美國的強大軍事壓力,還是力挺了朝鮮。作為同盟關係的話中方的行動可以理解,但是作為東北亞整體格局來看,美中的行為實際上又造就了一個新冷戰局面,當經濟一體化大潮襲來之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中國卻在為一個遠離世界經濟格局之外的國家挺身而出,同時又要享受著對立國的貿易優惠國的待遇,這個局面應該不會維持太久。如果中國還是不能施加影響維護半島的和平局面,按照美國與日本的經濟情況,或許擦槍走火的可能越來越大,因為在這兩個國家內越來越多的人士認為只有靠一場戰爭來提振經濟。對於這個可能性,朝鮮已經準備好了,因為他每一案都準備打仗,中國準備好了嗎?為了這個殺熟的同盟者再次倒退30年?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