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宗的故事還得從哲宗他爹神宗說起,當年神宗大力支持王安石變法,希望通過變法,改變宋朝腐朽的命運,但是,事與願違,由於執行不當,加之損害了包括太后等一系列貴族的利益,導致變法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後來年僅38歲的神宗去世了,只有九歲哲宗登基開始進入歷史的舞台!

神宗去世後,年僅九歲的哲宗繼位,哲宗太小,高太皇太后開始垂簾聽政。這裡不得不講下高太皇太后的心理了,神宗在位時,大力主持變法,由於涉及損害權貴利益,連這位高太后也不同意,可是沒辦法,神宗已經親政,太后只能勸,自己說了不算那,所以,在太后心裡,神宗是位沒教育好的兒子。 後來哲宗繼位了,高太后成了太皇太后,哲宗還小,所以太皇太后把持住了權利,這下好了,高太皇太后把當年想乾沒權乾的事挨個幹了個遍!

第一件事:廢新法,除新黨。這位老人家,把所有新法全部廢除,新黨人員不是貶官就是罷職!真是長長的出了口惡氣。

第二件事:加強哲宗的教育問題,神宗變法時對著反對變法的群臣是吆五喝六的,於是為了防止哲宗這樣,她在垂簾聽政的時候和哲宗對著坐,讓群臣在中間,這樣群臣面相太后稟報事情的時候,就會後背和屁股對著哲宗。這可不是小事,早知道古代後背對人尤其是君王屬於大不敬,所以我們常看到,退朝的時候,官員都是退著出去的。還有就是哲宗各種自由全部被限制,就連宮女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女人。

其實不僅如此,哲宗從小被神宗帶在身邊,對神宗一直是敬仰之至,所以對變法,哲宗也是支持態度,而高太皇太后的長期壓制也讓他心生怨念。

哲宗十七歲是該親政了,但是估計老太后看出來哲宗是神宗的傳承人,如果權利給了她,自己辛苦扶植起來的舊黨,將會被大力打壓,所以她遲遲不肯交出權利,但是這根本阻止不了哲宗親政的步伐,她也沒猜錯,哲宗親政之後立馬開始打壓舊黨,重新啟用新黨成員。

政治上:啟用變法老臣如章惇、曾布等,恢復王安石變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減輕農民負擔,使國勢有所起色;

軍事上:停止和西夏談判,並出兵西夏,迫使西夏朝貢乞和。

但英年早逝,年僅24歲就去世了;

趙煦的死因有兩種說法:

其一:據《元符遺制》所稱是:"故冬以來,數冒大寒,浸以成疾,藥石弗效,遂至彌留。"意思是說,哲宗感染寒症不治而亡。元符是宋哲宗第三個年號,元符遺制相當於官方說明,官方說明肯定要偏向當權者一些。所以這種說法有必要考究一下真實性。

其二:宰相曾布的日記《曾公遺錄》中,趙煦並非因傷風感冒而死,而是死於性生理疾病。趙煦的病情癥狀為"精液不禁,又多滑泄" ,是致命的。其病因則是極度性放縱。趙煦宮中美女如雲,宰相呂大防的夫人親眼看見:趙煦"前後宮侍女固多,皆天下奇色。惟四人一樣妝梳,衣服之類無少異。""其服飾珠翠之盛,信天下所未睹。"這種說法就是好多野史長說的縱情過度導致的。

第二種說法,先說下曾布,曾布是著名唐宋八大家曾鞏的弟弟;曾布還是王安石變法的堅持擁護者。而哲宗是也是支持王安石變法的,所以在哲宗當權時期,又重新重用了,因變法被貶逐的曾布。所以曾布應該和哲宗關係比較密切,但是他竟讓說哲宗是縱情過度,所以大多數人認為這種說法比較接近真實。

但是,我個人認為這種說法,也不算太靠譜,

第一:「精液不禁,又多滑泄」,這是早泄的癥狀吧,早泄會死人嗎?

第二:曾布的這些消息主要來源於宰相呂大防的夫人,而宰相呂大防是被哲宗貶逐的,後來死在了外面,屍首還不允許返京,所以宰相呂大防的夫人有挑撥的嫌疑。


宋哲宗是宋朝第七位皇帝。在位時間不長,九歲被立為太子,同年即位,但僅僅在位十五年就病逝駕崩了。

九歲即位,不過是淪為了他人的棋子,太皇太后高氏垂簾聽政,手握大權。這位太黃太后可沒法和康熙的祖母相比。掌握住一切權利,在宋哲宗十七歲本該交出權利卻仍不放手。根本就不把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裡,對其十分排擠。 好在宋哲宗懂得隱忍,八年之後,高氏去世,宋哲宗開始親手執政,恢復了王安石變法中的很多政策,並做出了很大的改進,使變法變得更加完善。在戰爭上多次打敗西夏,收復了很多之前割讓的土地。 也算得上是一位有所做為的皇帝。但可惜24歲就英年早逝。而且還沒有子嗣。

抱歉!不好意思!難倒我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