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宗名趙煦,是北宋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也是一個很命苦的皇帝。小趙同學九歲就被立為太子,同年就死了爹,於是他就登基成了皇帝。

一個年僅九歲的皇帝,是不可能掌握大權的,在他皇帝生涯的前八年,小趙同學有一個頂頭上司存在——他的祖母太皇太后高氏。高氏幾乎推翻了小趙他爹——神宗變法的全部舉措,而這一切,這位還處在兒童期的天子都看在了眼裡,記在了心上。

趙煦同學是很早熟的,在皇宮中,他很早就失去了父親的保護,而趙煦不是神宗皇后所生,他的親生母親在皇宮當中的存在感又很低。祖母高氏又是一個控制欲極強的女人。在這種環境下,趙煦除了隱忍,沒有別的辦法。因為只要他稍稍流露出對變法支持的態度,高氏廢掉他,基本上和慈禧廢掉光緒的難度一樣,而那時可沒有洋大人的存在。至於那些嘴裡高喊著忠君愛國的士大夫們,是絕對不會為小皇帝遮風擋雨的。

連神宗死後,那些士大夫都能打著以母改子的旗號,堂而皇之地推翻神宗的政令,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在他們又能有多少分量呢?

趙煦等了八年,直到太皇太后高氏病逝後,他才獲得了權力。他之後的所作所為,證明他是神宗的好兒子。他下令重新實施元豐新法,罷舊黨宰相范純仁、呂大防等,起用章惇、曾布等新黨。在軍事上重啟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區,並發動兩次平夏城之戰,使西夏臣服。這是趙煦在位十五年最重要的政績,也是北宋少有的對西夏作戰的勝利。在趙煦掌權時期,北宋國勢處於上升階段。

趙煦大力打擊元祐大臣,追貶司馬光,並貶謫蘇軾、蘇轍等舊黨黨人,凡是高太后垂簾時彈劾新黨和罷免新法的官員幾乎無一人倖免於報復。這和太皇太后當政時,舊黨大臣一點也不把趙煦放在眼裡有很大的關係。童年時期被輕視對趙煦掌權後施政的影響,不可謂不深遠。

不過就在趙煦大展拳腳之時,他的身體卻變得越來越差,最終在二十四歲那年英年早逝。他的早逝加上死後無子。直接導致了宋徽宗趙佶的上台,之後的北宋就江河日下了。如果趙煦沒有英年早逝,以他的所作所為,北宋絕不可能如此輕易地就被金人滅掉。

多說一句,趙煦長得很英俊,是個帥哥。

太皇太后高氏


宋哲宗是宋神宗的第六子,在宋神宗病重之時被封為太子,神宗去世之後,九歲的宋哲宗登基。宋哲宗在位時間十五年,享年25歲,雖然命不長,而且親政的時間也不算多,但 是嚴格來說宋哲宗算是北宋一位有作為的皇帝。除此之外,幼時登基的宋哲宗還是一個極具悲劇色彩的皇帝。

宋哲宗是一位極為聰慧的人,他自幼早慧,八九歲的時候就已經能夠背誦7卷《論語》,字也寫得很漂亮,頗得父親神宗的喜愛。宋神宗去世的時候,哲宗才九歲,當時遼朝派 使者前來弔唁。宰相蔡確想著兩國人民的服侍面貌都有所不同,擔心宋哲宗會害怕,於是暗中向宋哲宗說明情況。哪知道當時宋哲宗聽後,直接說:」遼朝使者是人嗎?「蔡確 愣了一下,哲宗又接著說道:」既然都是人我怕什麼!「小小年紀,足見其氣度。

  宋哲宗繼位的時候年幼,於是由高太后代理國政。高太后是新政的強烈反對者,以前宋神宗當政的時候,就是反對改革的主要力量。如今掌握權柄後,面對神宗時期的政策,高 太后當然不可能維持下去。她一上台,便將神宗時期倚重的新派大臣貶謫,其中就有宰相蔡確。隨後又將守舊派司馬光召回任相,重用守舊派大臣。

  高太后確實是一個鐵腕手段的女人,她嚴格按照司馬光制定的政策管理國家,將以前新政的政策全部廢除。可是如此強硬的手段,對當時的宋朝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高太后去世後,哲宗上位,重新啟用新派官員,如章忳等人,他們再次施行王安石變法的政策。正因為宋哲宗的支持,王安石的政策才得以實施,使得當時漸弱的國力有所回升 。

 宋哲宗是一位悲劇性的皇帝,他的悲劇性從他九歲登基就已經註定了。和所有幼年登基的皇帝一樣,因為年幼從而失去了執政的權利。當時的國家政權都掌握在垂簾聽政的高太 後手中,朝臣們往往忽略了年幼的皇帝,而直接向太后回稟。不僅如此,宋哲宗長大之後,到了親政的年齡後,高太后仍然沒有還政於他,一直到高太后去世,國家大權才回到 哲宗手中。時時刻刻的壓抑,讓宋哲宗心裡充滿了逆反的心思。

  另一個悲劇源於哲宗自幼受到的壓抑,也許是高太后給他的壓力太大,以至於他對高太后的所有都充滿了憎恨,而對自己父親神宗充滿了欣羨與敬仰。所以親政後,宋哲宗啟用 新派人士,貶謫舊黨,從而使得宋朝的黨爭越發嚴重,對國力的消耗極大,埋下了宋朝黨爭的禍患。


首先對於歷史小白們來說,誰是宋哲宗?他是北宋第幾個皇帝?他在位的時期都有哪些著名的人和事發生?這些搞明白了,我想比單純羅列一堆有的沒的歷史考究要有價值的多,

宋朝,大家都知道,分為北宋和南宋兩個時期,北宋的開國皇帝是趙匡胤,而宋哲宗是北宋的第七位皇帝,這裡不說南宋,北宋其實只傳了九位皇帝,從公元960年到1127年,一共是167年,而宋哲宗在位的時間是1085年到1100年,一共是15年,但記住,他一生只有23年,也就是8歲即位,要說他,就必須說北宋的第六位皇帝,宋神宗,他的最著名事迹就是用畢生精力支持了王安石變法,但可惜,神宗命不長,不過他的腎不錯,所以對於大宋王朝來說,他更主要的影響是生了很多兒子。俗話說:兒子多了,什麼鳥沒有!其中一個兒子就是宋哲宗,聽名字,是個有思想的,不過他命更短,甚至沒來得及等到兒子出生,就掛了,有人說宋哲宗是歷史上最沒存在感的一任,可事實是這樣嗎?但凡皇帝年幼登基,一般兩個結局,一個是被外戚大臣裹挾,稱謂政治傀儡,前者代表人物漢獻帝,一類是忍辱負重,厚積薄發,而後者代表人物就是康熙,雖然哲宗在位時間短,人生也不長,但可貴的是,短短數年,他經歷的故事卻並不比北宋其他皇帝要少,比如1093年,也就是登基8年後,在奶奶高太后去找他爺爺以後,大權在手,馬上雷厲風行,

一,昔日父親最得力的幹將章惇被召回來擔任宰相,全面主持變法大業,王安石的新法全面恢復;

二,維繫新舊兩黨關係,更加理性,新法的諸多國策,做了更多政策修正,甚至對許多當年曾壓制過他的舊黨老臣,比如蘇頌等人,他更是不計舊日恩怨出面保護。當新黨們掀起大獄,發起對舊黨的全面報復時,他及時叫停。舊黨里好些有益於國家的政策,他也大氣保留,以最理性方式,大宋再度啟動了變法。

三,最立竿見影的是戰場上,在他執政的後半段,大宋連續擊敗西夏,打的西夏狼狽求饒認輸,舊黨割讓過的土地盡數收回。

四,隨著新法的推行,大宋的經濟狀況也越發好轉,哪怕在面臨戰事壓力下,國庫更連年盈餘,甚至到了他弟弟宋徽宗登基時,他留下的都是一個「豐亨豫大」的豐厚家底。

他真正完成了父親的理想,打造一個富國強兵的好大宋。

當然,年輕的孩子,如果家教不是很圓滿,個人生活上肯定放縱的會有點過,尤其哲宗,所以也不至於23歲就撒手人寰,那後邊的故事也多說幾句,因為他沒有兒子,

按照慣例,大家要從他的兄弟里挑一個繼位,這個任務,就交給了神宗的大老婆,向太后!我們可以簡稱向太!簡答的說,神宗有五個老婆,除了向太還有四個妃子,而哲宗是其中一個妃子的兒子,可惜向太自己沒有兒子,到這,問題來了,向太會以怎麼樣的心態和標準來挑選未來帝國繼承人呢?大家換位思考一下,一個自己沒有兒子的大媽,反正怎麼挑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於是大媽決定回歸初心,真正以一個主人翁的身份為大宋挑選皇帝,結果回歸的時候一不小心,沒剎住,回過了頭,直接回歸到了他的本質:一個中國大媽!大家知道,一個坐過站的大媽是很可怕的,因為他會帶著所有人跑偏,於是,大宋王朝需要一個什麼樣的皇帝這個問題,就被向太生生帶偏了,變成了,一個中國大媽喜歡什麼樣的男孩子?首先回顧一下,剛才說的宋哲宗還有個親兄弟叫趙偲,別誤會,不是象牙山的趙四,這位血統最正,跟哲宗一奶同胞,但向太此時是一個普通大媽,他是不會讓情敵的兒子當皇帝的,所以不合格,另外一個妃子有個兒子叫趙佖,很有資歷,但眼睛不好使,幾乎是盲人,向太說不行,五官都不正,三觀能正嗎?同樣不合格,那,該挑誰呢?向太提出了一個全新的人選,他在眾兄弟中,血統,資歷統統不夠,但是,他長得帥,會畫畫,最重要的,還會賣萌!因為他聰明伶俐,言語乖巧,能夠以各種姿勢討好向太,讓一個後媽,體驗到了親媽的趕腳!世界上很少有一個男人,能對中老年婦女造成如此系統而又全面的殺傷,於是一個文藝范的小鮮肉,就這樣被頂上了皇帝的寶座,他叫趙佶,也就是宋徽宗,所以,不要以為給愛豆刷個歐美流行榜就牛逼了,你們離真正的媽媽粉差遠了,關於這個決定,許多人是有意見的,有個宰相就說了:姐姐,又帥又會畫畫的男人,肯定很輕浮!然而這種意見,對向太后是沒什麼卵用的,向太直接反問一句:兄弟,你死過老公嗎?你知道失去老公的女人對甜言蜜語是多麼的沒有抵抗力嗎?趙佶能當皇帝,因為它比哥哥眼神好,可是等他真正上了位,大家才發現,這小子才是真的瞎,提起徽宗,那就不得不提他身邊最親近的四大金剛了:蔡京,高俅,童貫,楊戩。總結一下就是兩個宰相,兩個太監,攏共三個純爺們,這個組合我們可以稱為四士三公。那後邊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吧?


宋哲宗是一名英年早逝的皇帝。

由於沒有留下子嗣,所以由哲宗弟趙佶繼位,即:宋徽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