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走人民羣眾路線,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授課人:枝江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王少林

同志們:

根據局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的安排,今天由我來給大家上一堂黨課。也不叫課,就是我來把前段時間的學習向大家做個彙報。我彙報的題目是:堅持走羣眾路線,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羣眾路線對黨的極端重要性

(一)從黨的歷史看羣眾路線的重要性

歷史事實表明,羣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是我們黨的傳家寶。什麼時候黨的羣眾路線貫徹執行得好,黨羣關係密切,我們的事業就發展、就前進;什麼時候黨的羣眾路線貫徹執行得不好,黨羣關係受到損害,我們的事業就停滯、就遭受挫折。回頭總結我們黨所走過的歷程,可以得出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結論:我們黨來自於人民、根植於人民、代表人民、服務人民。人民是黨的根基,是黨的血脈,是黨的力量源泉。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時期取得的每一個成就和每一項勝利,都是人民羣眾支持的結果。我們黨在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之所以能夠戰勝和克服,也都是人民羣眾支持的結果。比如,在解放戰爭中,我們獲得了人民羣眾的支持取得了勝利,就是最好的例證。全面內戰爆發時,國民黨軍有200多萬人,其中用於進攻解放區的有160多萬人,他們的裝備先進。而人民解放軍總兵力是127萬人,裝備很差,得不到外援。胡宗南等進攻陝北的國民黨軍有25萬人,陝北的人民軍隊只有2萬多人。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的黨中央和解放軍總部機關繼續留在陝北,隨行的部隊只有4個連。但是,由於有人民羣眾的支持,西北野戰軍在撤離延安45天後,取得了青化砭、羊馬河、蟠龍三戰三捷,殲敵2萬多人。毛澤東等人轉戰陝北與敵人周旋。敵人成了聾子、瞎子,而我們成了「順風耳」、「千里眼」。彭德懷當年就很感慨的說過一句話:「人民恩重如山啊!」。鄧小平也曾自豪地說:三年解放戰爭打勝了,不是靠別的,正是靠長期的羣眾工作集中了一切力量才實現的。曾流傳於河北省平山縣被老百姓廣泛傳唱的支前民謠就是這一結論的生動解釋。這個民謠唱道:「最後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後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後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後親骨肉送他上戰場。」沂蒙山區也有一首相似的民謠。

我們的軍隊能打勝仗,如果沒有嚴肅的紀律是不行的,是得不到老百姓擁護的。我們看一看,在戰爭年代,我們的黨和軍隊為了密切同人民羣眾的關係是如何執行紀律的。這裡,我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1947年10月,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劉鄧率司政機關來到鄂東黃岡的總路嘴,發生了直屬警衛團三連副連長趙桂良違紀「搶劫」民財的事件。當時,老百姓以為人民軍隊和國民黨一樣,害怕得都跑掉了。趙桂良帶著兩個人到商店裡面去,他拿了兩匹布、一點粉條,還拿了幾支毛筆幾張白紙。他拿布是想給連隊的一個小戰士做棉衣的,因為天已經很冷了,小戰士穿得很單薄。粉條是想做給劉伯承喫的。毛筆和白紙是準備用來辦連裏板報的。但這違反了軍紀。按當時的紀律規定,搶劫民財是要槍斃的。當情況報到首長那裡去後,鄧小平聽到很難過,他說,法紀如山,誰也不能以身試法。當得知這個副連長本人提出一個請求,要求對他處決的事,不要告訴他的母親,因為他母親已經70多歲了。就說他犧牲在戰場上了。鄧小平聽完報告後說:「可以考慮作為戰場犧牲告訴家人。三國時,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但優撫其妻兒。今天,我們也是硬把眼淚往肚裡吞啊!」公判大會時,老百姓回來了,店鋪老闆哭喊著要求高抬貴手,刀下留人。許多老百姓都為副連長求情。但鄧小平沉重而堅定地說,「事雖不大,但軍紀如山,動搖不得!一個沒有紀律的部隊是沒有戰鬥力的,是不會得到羣眾真心擁護的。尤其是目前情況下,紀律應該是鐵、是鋼,而不能是豆腐渣,不能一碰就碎!不能讓人們說我們是虛張聲勢!所以我的意見,還是要堅決執行紀律!」執行軍紀後,鄧小平深深地自責說:「此事不要通知地方政府,要按烈軍屬待遇照顧他的家庭。一個同志犯了錯誤,也是我們沒有教育好,我們也有責任,對不起組織,對不起生養他、盼望他的老母親,」嚴肅的軍紀使我們的軍隊得到了人民羣眾衷心擁護和支持,保證了我們的軍隊打勝仗。

我們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從挫折中兩次奮起也能說明瞭這個問題。1929年大革命失敗以後,我們面臨著極大的危險。毛澤東在七大預備會的講話中講到:「第一次大革命的七年當中,黨員的最高數字不超過六萬人,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籃雞蛋一樣摔在地上,摔爛很多,但沒有都打爛,又撿起來,孵小雞。」。1934年中央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我們面臨著嚴峻的困難,被迫進行二萬五千裏的長徵,黨員從30多萬剩下不到3萬,有組織的黨員只有2.5萬人左右。但是,我們黨在人民羣眾的支持下克服困難、糾正錯誤、備嘗艱辛、英勇奮鬥,很快開創了土地革命戰爭的大好局面。結束長徵後,北上推動了全民族的團結抗日。從中可以看到羣眾路線對我黨的極端重要性。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講,羣眾路線蘊含著我們黨攻堅克難、克敵制勝的全部祕訣和祕密。羣眾路線的問題實際上是如何對待、看待人民羣眾,如何處理好黨和人民羣眾的關係的問題。我們黨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了一個羣眾路線,形成了一系列的羣眾觀點,形成了一個理論體系。在長期的實踐中,我們黨對這一關係的認識不斷深化,還形成了許多生動和形象化的比喻。如魚水關係、血肉關係、瓜秧關係、舟水關係、樹榦樹根關係、土地種子關係、主人公僕關係、先生學生關係、父母兒女關係、大地與安泰關係、工具與工具使用者關係等。這些深刻認識闡述了黨與人民的不可分離性。魚兒離不開水,瓜兒離不開秧,血肉密不可分,樹不能斷根,安泰不能脫離大地,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種子撒進了土地才能生根、開花,領導幹部是人民的公僕,人民是我們的衣食、精神父母,先做羣眾的學生後做羣眾的先生,黨是人民羣眾完成特殊歷史任務的特殊工具。

(二)從蘇共垮臺和蘇聯解體的教訓看羣眾路線的重要性回顧和分析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上一些大黨、老黨失敗的原因可以看出,失敗的原因雖然複雜,但根本的原因是得不到人民羣眾的支持。這方面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蘇聯解體、蘇共失敗。蘇聯和蘇共完全敗在脫離人民羣眾上。蘇共解散的時候,沒有一個熱血的黨員站出來制止。當時的情景被西方的記者稱之為在「舉行一場平靜的葬禮」。當大多數人民羣眾認為這個黨已經不能代表他們利益的時候,垮臺和失敗就是必然的。這裡,有兩組數字。一組數字是蘇聯在解體前,有個報刊作的民意調查。調查顯示,85%的人認為,蘇共代表的是官僚階層的利益。一組數字是蘇共在20萬黨員時,取得十月革命的勝利。在200萬黨員時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在近2000萬黨員時卻被解散了。有人總結說,20萬建國,200萬衛國,2000萬亡國。

199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50週年,舉行了國慶慶典,習仲勛同志作為老一輩革命家被邀請登上天安門城樓,他在觀看遊行隊伍的時候意味深長地說了兩句話:「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我認為這兩句話對我們很有教育、啟迪和警示的意義。

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的教授約瑟夫·奈提出了一個觀點--軟實力。這個觀點提出以後引起了全世界政界政要和學術界學人的極大關注。他在書中列舉的最有說服力的證據,就是東歐劇變、蘇聯解體。蘇聯解體和蘇共的失敗提供給我們一個沉痛的教訓。前車可鑒,殷鑒不遠。我認為中國共產黨的羣眾路線就是我們黨最大、最根本的、最核心的軟實力。如果我們把這個軟實力保持住,我們黨就能無往而不勝。所以,在任何時候,如何情況下,我們黨的這個優勢、這個傳統不能丟、不能忘啊!這也是我們今天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意義所在。

二、當前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主要任務和總要求

十八大結束不久,中央召開了工作會議,對在全黨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作出了部署。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所採取的重大舉措。在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劉雲山同志、趙樂際同志作了重要講話。習近平同志在講話中深刻闡述了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他指出,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決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這三個「必然要求」,強調的就是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

從我們黨90多年的歷史看,其主要方面是黨羣關係密切,黨的羣眾路線貫徹執行得好,但也有個別時期和個別方面貫徹執行得不好。從當前黨的現狀看,黨的隊伍的總的狀況也是好的,絕大多數黨員和領導幹部是能夠密切聯繫羣眾的,也是能夠貫徹執行黨的羣眾路線的,黨羣、幹羣關係基本上是好的。廣大黨員、幹部在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中衝鋒陷陣、忘我奉獻,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贏得了廣大人民羣眾的肯定和擁護。近年來,我們黨湧現了一大批像孔繁森、楊善洲等為民、愛民的優秀黨的領導幹部,也湧現出一大批像李素麗、郭明義等為羣眾辦實事、做好事的優秀共產黨員。許多地方也按照中央的要求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聯繫羣眾的活動。比如黨員聯繫戶制度、結對幫扶制度、進行民情家訪制度、建立服務熱線制度、組織愛心團隊制度、推行農事村辦機制、開展有獎批評制度等。這些好的做法進一步聯繫了羣眾,受到了羣眾的歡迎和好評。這是主流,必須肯定。

但是,毋庸諱言,黨所處的歷史方位發生了深刻變化,黨的隊伍特別是幹部隊伍的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前一個是變化的外因,後一個是變化的內因。內因外因相互交織並發生作用,使執政條件下黨的羣眾路線的貫徹執行出現了新情況、新問題。在七一前夕,中央組織部公佈了一個黨員和黨組織的數字,到2012年年底,我們黨的黨員總數是8512.7萬人,基層黨組織是420.1萬個。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全國黨員是449萬人,佔到當時全國人口總數的0.83%。改革開放的初期,1978年,全國的黨員總數是3698萬人,佔到當時全國人口總數的3.86%。去年年底的黨員數量佔到全國總人口的6.29%。從人數上看,我們是世界第一大黨。2012年發展的新黨員是323.3萬人。去年黨員總數比上一年凈增252.5萬人,增幅是3.1%。如果按照這樣的增長趨勢,到2021年建黨一百週年的時候,我們的黨員總數就會超過一個億。即使現在,在全世界2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擁有8500萬以上人口的國家也只有十幾個。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羣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黨內脫離羣眾的現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現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上。有一些領導幹部和領導班子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精神懈怠;貪圖名利,弄虛作假,不務實效;脫離羣眾、脫離實際、不負責任;鋪張浪費,奢靡享樂,甚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損害黨在人民羣眾中的形象,嚴重損害黨羣、幹羣關係,把黨和人民羣眾的關係變成了「油水關係」,甚至變成了「水火關係」。水火是不相容的。如果不高度重視並認真解決這些問題,後果將不堪設想。

這次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是「為民、務實、清廉」。2004年9月,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上,胡錦濤同志在第三次全體會議的講話中就講到了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這6個字講了快10年了。為什麼要強調這6個字呢?

為民,是黨的羣眾路線的核心問題,更是新的歷史方位對我們黨進行的深刻檢驗,是貫徹執行黨的羣眾路線的目的。務實,是黨的羣眾路線的本質特徵,更是新的歷史條件下改進作風的緊迫任務,是貫徹執行黨的羣眾路線的途徑。清廉,是黨的羣眾路線的基本要求,更是在新的考驗面前黨要解決的嚴峻課題,是貫徹執行黨的羣眾路線的保障。為民,才能體現黨的政治本色。務實,才能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清廉,才能「打鐵還需自身硬」,取信於民,贏得人心。我們這樣一個大黨,不在於黨員數量的多少,關鍵是黨員的質量要高。質量問題就是要打鐵。首先誰要打鐵?共產黨員要打鐵、共產黨的幹部要打鐵。「打鐵還需自身硬」,硬要硬在理想信念上,硬在執政能力上,硬在工作作風上,硬在清正廉潔上。

這次教育實踐活動首先由中央政治局帶頭開展。中央政治局發揮領導作用的一項基本要求,就在於要求別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絕對不做。按照中央對開展這次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部署和要求,中央確定的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以縣處級以上領導機關、領導幹部、領導班子為重點,切實加強全體黨員馬克思主義羣眾觀點和黨的羣眾路線教育,把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作為切入點。進一步突出作風建設,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著力解決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羣眾工作的能力。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發揮黨密切聯繫羣眾的優勢,為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的保證。

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任務是聚焦作風建設,集中解決「四風」問題。「四風」問題解決好了,黨內其他問題的解決就有了更好的條件。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這個思想是毛澤東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反「圍剿」的時候提出來的。這次主要是反「四風」,從改進作風,貫徹中央的八項決定切入。習近平總書記講,這八項規定不是最高的標準,也不是最終目的,只是對一個黨員幹部的基本要求。聚焦這「四風」,就是要解決一些突出的問題。教育實踐活動採取的主要方法是中央帶頭、自上而下。基本的規定動作是三個環節:學習教育、聽取意見;查擺問題、開展批評;整改落實、建章立制。總要求是四句話、十二個字:即「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要達到的目標是四個「進一步」:即使黨員、幹部的思想進一步提高;使作風進一步轉變;使黨羣、幹羣關係進一步密切;使為民務實清廉的形象進一步樹立。

我想起一段話,可以作為本段結語。1934年1月,當我們黨和紅軍的力量還十分弱小,強大的敵人正在圍剿我們的時候,毛澤東曾經說了一段很有預見、很有見地、也很有思想深度的話:「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羣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羣眾。這是真正的銅牆鐵壁,什麼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們,我們卻要打破反革命。在革命政府的周圍團結起千百萬羣眾來,發展我們的革命戰爭,我們就能消滅一切反革命,我們就能奪取全中國。」他講完這話,過了15年,新中國誕生了。今天,當我們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自信地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智慧和力量在哪裡?在中國人民中,在億萬有夢、追夢、圓夢的中國人民中。只要我們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緊密團結起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就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就一定能為人類文明作出我們應有的更大的貢獻!

三、堅持羣眾路線,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聯繫羣眾最廣泛,服務羣眾最直接,在教育系統開展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踐行羣眾路線,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我覺得關鍵是要在實際工作中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幾個關係。

一是正確處理遠和近的關係,進一步拉近幹部與羣眾的距離。這是踐行羣眾路線的具體表現,要求我們始終保持與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魚水深情。只有面對面,才能手拉手、心連心;只有接地氣,才能察實情、解難事,真正培養起對羣眾的感情、對事業的激情。必須健全乾羣聯繫的長效機制,推動黨員領導幹部沉下身子、放下架子、靜下心來,深入學校、深入師生,瞭解羣眾所思所盼,關注羣眾所憂所急,解決人民羣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二是正確處理上和下的關係,堅持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的一致性。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育,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要求我們喫透上情、摸清下情,結合實際創造性地推進教育改革發展。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多想多幹黨和人民需要我們乾的事情。只有始終堅持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的一致性,才能使「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化作具體行動,才能真正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親近羣眾、聯繫羣眾、服務羣眾,從而做到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形成共同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生動局面。

三是正確處理多和少的關係,更加關注教育困難羣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是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要求我們既要注重教育的整體發展,又要對困難羣體給予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我們不能只重視教育發展的平均水平,而忽略少數困難特殊羣體存在的實際問題。要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地區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切實促進教育公平,保住民生底線,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

四是正確處理大和小的關係,切實重視那些關係羣眾切身利益的「小事」。凡事要從大局出發,需要善於觀大勢、謀大事,維護教育改革發展的全局。「大」和「小」又是相對的,大事和小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需要我們善於見微知著、以小見大。羣眾利益無小事。而且凡大事必做於細,必從小事做起。我們在謀全局、抓大事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這些自以為是「小事」的大事,辦好每一所學校,為每一個孩子提供適合的教育,找準四兩撥千斤、牽一髮動全身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把工作做深、做細、做透,帶動全局發展,提高教育工作科學化水平。

五是正確處理內和外的關係,自覺相信主動依靠羣眾推進教育改革發展。我們要多交羣眾朋友,多聽羣眾意見,充分發揮廣大師生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善於調動全社會力量關心支持教育事業;要真心誠意拜人民為師,向羣眾學習,尊重基層首創精神,充分發現、大力推廣先進典型,深入推進教育管理體制、辦學體制和人才培養體制改革,促進教育事業不斷邁上新臺階。

總之,我們要通過教育實踐活動,深化學習教育,認真查擺「四風」,堅持邊學邊改、邊查邊改、邊整邊改,形成長效機制,努力以實際成效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