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半年關押審訊,陳誠

1947年12月11日給 蔣公上籤呈,宣布李天霞無罪,全文如下:

奉 交辦整八十三師師長李天霞作戰不力一案【注1】,遵經電請陸軍總司令徐州司令部,將該李天霞解京訊辦。並經簽奉 鈞座指派本部秦次長為本案審判長,組織高等軍法會審,進行審判在令。

茲據秦次長簽稱,「查本案迭經審問,訊明該李天霞所屬部隊,在五月十三日以前,配屬第一兵團為預備隊【注2】,自同日酉時(【按】下午5到7點)起,該兵團以孟良崮戰事緊張,始先後電令該師以一旅分別控制於盤龍山、孟良崮等高地,向馬牧池東北方面搜剿,並阻止荊山南下之匪進出桃花山、岩石山之線,與友軍協力解孟良崮七十四師之圍。該師遵即分別執行。【注3】

按該師所屬部隊雖有九團,但其中有奉 令駐守蘇北一團,未歸建制;臨沂三團,統歸兵團直接指揮;撥歸七十四師指揮一團;實際該李天霞指揮者,僅有步兵四團。且一年來,由蘇北進剿至魯南,屢次戰役傷亡,實有戰力不過三分之二。而其當面之匪有第二、八兩縱隊約計達四萬人。該師經數日戰鬥,又傷亡官兵三千人以上,然仍能於十六日拂曉前進十華里,攻佔桃花山,終為優勢之匪所阻,致未能解七十四師之圍。而其已盡應盡之努力,亦可概見。且經顧總司令、湯司令官迭電證明屬實。是該被告李天霞對於此次戰役,尚無作戰不利之處。

至鈞座五月十六日廿四時飭該李天霞部即向孟良崮進擊之電令,據查該李天霞繫於五月十七日十時廿分始行奉到,而七十四師已於十六日黃昏遭受不利,退出孟良崮。是奉到電令之時,孟良崮業已被陷,並非該李天霞奉行不力所致。關於此點,似可免究。再查該李天霞在北伐、剿匪、抗戰各戰役,向極英勇,迭著功勛,獎敘有案,值茲剿匪戡亂,需才孔殷之際,該員既經撤職示警,擬請從寬免於刑事處分,俾圖報效等情。」前來查該李天霞對於整編七十四師失敗責任,既經秦次長等訊明,並無違抗救援命令,或作戰不力情節,似可准如所擬,從寬免究。

當否,請核示。

【注1】 蔣公辰養手諭:

八十三師師長李天霞撤職交陸軍總部審判。

【注2】據《第一兵團蒙陰東南地區戰役戰鬥詳報》記載,5月10日湯恩伯辰蒸申電為:

第一縱隊(欠整七十四師)為兵團預備隊,以一部向界、馬牧池之線威力搜索,主力控制於青駝寺以北地區,準備機動。

整七十四、整二五師為攻擊部隊,歸第四縱隊黃司令統指揮,除以一部控制孟良崮、北桃圩要點外,主力真日攻略三角山、水塘崮、楊家寨、黃鹿寨、黃斗頂山、蘆家山坡、鳳凰山各高地,文日攻略坦埠南而確保之;整六十五師仍鞏固蒙陰防務。

可見,整編八十三師並不在進攻坦埠的序列中,所謂李天霞不遵令進兵,導致整編七十四師孤軍深入,右翼空虛的謠言不實。而根據時任整編七十四師五十一旅一五一團團副的王克己的回憶,恰恰是張靈甫貪圖大功而明確要求整編八十三師不參與進攻坦埠的行動:

張靈甫也公然自稱自己的軍隊為「鐵軍」,說什麼「七十四師沒有攻不下、守不住的,一個旅能打解放軍一個縱隊,全師對付解放軍四五個縱隊沒有問題…」 到蒙陰以後,張靈甫和各旅長都說過:「解放軍主力不敢和我們作戰,山東的解放軍只有向黃河以北逃走一條路了。」在決定向北進攻的計劃以後,張靈甫曾說:「舊寨以北至坦埠地區,系解放軍的老根據地,倉庫物資移動困難,頂多不過有幾個縱隊掩護物資的搬運,七十四師拿下坦埠是沒有問題的。只要坦埠拿下了,沂水城不用打就可以進去了,膠濟線很快就可以打通了。5月節(端午節)可以到濟南去過,和佐公(指王耀武,這個部隊是王耀武培植起來的)見面,大家痛痛快快喝幾杯了。」

……在整七十四師還沒有開始向北進攻以前,我聽到團長王奎昌說過,國民黨最高決策機構國防部決定了大的行動後,1947年4月初,湯恩伯(第一兵團司令,指揮在這個地區的部隊進行北犯的任務)在集合所屬整編師師長開會研究部署時,認為蒙陰東北之舊寨、坦埠及以北地區是解放車在魯南地區的大後方根據地。在這個地區內有解放軍的兵工廠、各種倉庫等,一定有重兵守備著,不會輕易放棄的。我們也必須慎重準備,即讓整六十五師由蒙陰沿通沂水的公路向舊寨、坦埠前進,整七十四師由垛庄直向北進攻坦埠,同時再以整八十三師李天霞部在整七十四師的右翼也向坦埠前進。但是張靈甫卻說:「據現在了解,估計這個地區的解放軍,頂多不過三兩個縱隊,即使坦埠附近有五六個縱隊,我一個師去打,也是沒有問題的,只要在我左右側背後,如能派些部隊掩護,保險3天可以打下坦埠,他們(指整六十五師、八十三師)就可以不用打而直向沂水開進好了。」

【注3】即便在這個命令中,給八十三師的要求仍是「有力一部」支援而並非主力,「主力仍控制於鼻子山東北地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