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麻的,這世界還有職業操守嗎?

聽長輩們說,建國初農村曾進行大規模的文化掃盲。印象中舊中國讀書識字者不多,想當然再往前就該「往來皆白丁」了。最近讀到清馮桂芬的《蘇州府志》,卻讓人大為疑惑。說是大場有個農家美婦,姿容艷麗,舉止嫻雅,年輕時嫁到婆家,每天起早貪黑勞動毫無怨言,還把在娘家積攢的私房錢掏出來補貼家用。村裡人敬重她的人品,個個以她為賢妻良母的典範。當時做媒的媒婆特別內疚,拉著她纖細的手表達歉意。她卻笑著說:「勞動是快樂的事情,再說我要不勞動,怎麼養活一家老小呢?」就這樣辛勤操勞十幾年,終因勞累過度一病不起。臨死的時候,她忽然向丈夫索要筆硯絹紙。筆硯取來後,她嘆了口氣說:「多年沒使用它們了,沒想到竟成永別。」隨即揮毫寫下一首絕句:「當年二八過君家,刺繡無心但績麻。今日對君無別語,莫叫兒女衣蘆花。」

此詩語意凄涼婉約,不愧風雅。這位沒有留下姓氏名號的美女深曉大義,雅自韜晦不露。「莫教兒女衣蘆花」,用的是孔子門生閔子騫的典故。丈夫感其詞意痛切,終身沒有再娶。

這個美才女能經過說媒嫁到農家,說明她家裡既非官宦,也富豪不到哪兒去。當時的文化竟普及到這種程度嗎?突然想起昨天微信上收到的一條段子,說隔壁老王去KTV找小姐,小姐問他需要哪種類型,老王嚷嚷說是研究生的請出列! 一位小姐上前一步說:我就是!老王從口袋裡掏出一沓試卷說:「來,兩小時把這幾道高數題做完,我急著要! 」小姐臉一下子紅了,拱手道:「客官請自重,小女子只賣身,不賣藝。」一瞬間恍若隔世。這世界,究竟是怎麼了?楚楚辭典:鞭打蘆花

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閔子騫年少的時候受後母虐待。冬天后母做棉衣給他以蘆花襯裡,親生子則以絲綿襯裡。子騫擋不住寒冷,父親不知情,責罵他懶惰,以鞭笞之。衣服本來就以破布縫製,一抽就綻開了,蘆花飛出。再看後母之子,都是新衣厚絮。閔子騫父親當場就要把後母攆出家門。子騫下跪哭求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父親因子騫求情饒恕了後妻。繼母從此待子騫如同己子,全家和睦。後人將此典稱之「單衣順親」、「鞭打蘆花」。時人有詩讚曰:「閔氏有賢郎,何曾怨後娘;車前留母在,三子免風霜。」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